和孩子终生成长,做更好的自己---六年级第三班级组读书交流及座谈会

徐北辰妈妈

<h3>  拥有有序完整的爱就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人生幸福从科学家庭教育开始。 为了积极倡导”智慧爱、科学爱”的教育理念,六年级第三班级组的家长,在张鸿雁老师,周雨蝶老师,石莉老师,罗爱华老师,刘艳萍老师的带领及指导下,组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读书交流及座谈会,力荐和分享了一本好书----由悦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等教育名家主编的《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六年级孩子》。让我们一起把童年还给孩子,对待孩子不缺爱,也不溺爱,正可谓“这样爱你刚刚好”。</h3> <h3>六年级五班薛葆琪妈妈给大家分享到:读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爱孩子不是简单的事,更学会智慧的爱,科学的爱,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让爱变成“溺爱”,要学会“让爱刚刚好”。有句话叫做“赢了孩子,失去孩子”,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要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换种相处方式,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烟火。</h3> <h3>六年级七班的司博优妈妈:这本书中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家谱那一段,我自己的家庭属于一个大家族,家里人很多,看了这本书突然受到了启发,决定专门找个时间,跟孩子一起把家谱画出来,以家族里优秀的人作为榜样激励孩子,我觉得身边榜样的力量对对孩子影响力更大。</h3> <h3>六年级六班张恒睿妈妈:张恒睿在班级里属于比较“佛系”的孩子,班级里的活动,竞赛都不想参加,一直处于“躺平”状态,作为妈妈时常感到很焦虑。最近听了这本书中关于孩子不愿意参加竞赛这段,受益匪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h3> <h3>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决一切难题,自己承担所有风雨,自己搏杀条条血路。所以,如果父母真的爱子女,就该在子女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六年级七班陆星宇妈妈</h3> <h3>这本书通俗易懂,可以作为问题查阅宝典。都说孩子的问题全是家长的问题,我认可;但在内心中,或者说潜意识里我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有时候一个短暂的沉默、一句由反问变疑问、一句表达感受而不是发泄情绪的话、一个分清主次的不纠结……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相信有了这些改变,生活和工作都受用。六年级六班---王熙研妈妈</h3> <h3>六年级七班张宸睿妈妈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在座谈会上她告诉大家:按照自己的思路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既能传承自己的优点,又能够弥补自己一生的不足。尽管这种事情从来就不容易,但是,却值得一生去追求,这比事业的成功,要伟大得多。</h3> <h3>六年级六班何怡霏妈妈:“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但他没有自带成长说明书。”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曾遭遇过这样的苦恼:对孩子爱得过多,怕沦为溺爱;管得太严,又怕孩子抵触导致逆反心理。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与孩子如何相处,让我们成为了朋友。</h3> <h3>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唯一正确的育儿观,要培养好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成长和良性互动。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完美的种子,父母自身的成长可以对子女产生影响,但父母不能决定子女的命运。学校是孩子这颗种子种植的土壤,父母的共同成长和良性互动是种子破土而出需要的养份,而老师的教育则是种子开出鲜艳花朵的水份。只有父母的参与、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诲三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才能期待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六年级五班 文博远妈妈</h3> <h3>  说到张鸿雁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想起上学期网课期间那个认真负责,孜孜不倦的身影,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对孩子宽严相济的资深语文老师,交流座谈会上,张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课”。<br>  青春恰如春天枝头的那点新绿,颤颤巍巍,悸动而美好。作为父母,你将怎样呵护这宛如新生的青春期呢?张老师从心理断乳,开始客观评价自己;重大事件成为孩子的成长契机;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性别教育让孩子更懂得珍爱自己;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在家里和学校判若两人怎么办;小升初,准备开启生活新阶段等七个方面给大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满满的干货,让在座的家长都受益匪浅。</h3> <h3>  座谈会上,家长们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问题。<br> 周雨蝶老师告诉大家:“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阐述。我的理解是好的教育能唤醒孩子的独特,拥有正知正见,身心健康,自发保持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反省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可以幸福地生活和工作。”<br>  石莉老师说:“如果我没有学习,成长,我暴躁的时候会更多。所以有时候,追求完美并且焦虑的父母们是不是也要学点阿Q精神,学会知足常乐,学会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进步和成长。”</h3> <h3>  既许儿女以挚爱,当尽此生之慷慨!作为父母,一定要用爱和孩子一起成长,陪同子女走向最广阔的未来!<br>  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长之源,父母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h3> <h3>文字编辑:徐北辰妈妈<br>照相图片:王熙研妈妈<br>审 核:周雨蝶老师</h3>

孩子

父母

六年级

成长

老师

妈妈

教育

本书

子女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