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具身认知理论是小学生量感培养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在形成各种量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多重感官,使学生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从而丰富"量"的感知.获得"量"的感悟。</p><p class="ql-block">1.重视单位量的认识,建立"量"的表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常见的量和几何量的量感,以常见的量为例。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比如.认识秒,教师告诉学生.钟表滴答一下就是1秒.眼睛眨一下也是1秒那么。1分钟有多长呢?默写古诗《静夜思》,不写标题,也不写作者姓名.4句共20个字,一般情况下写完差不多1分钟通过写古诗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通过1分钟大概能写多少字来感知1分钟有多长,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只要专注于做一件事,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可以有很多成效。</p><p class="ql-block">2.借助参照量的选计,增强"量"的感知梳理常见的量的常用单位时,其中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时间单位"时"都是比较大的单位,学生较难获得直观感觉进而形成表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参照量增强对"量"的感知。以建立"千米"的表象为例,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参照。例如.校园里的跑道长200米,跑5圈就是1下米:3月5日"学雷许日".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要从学校走到附近的幼儿园做志愿者.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正好是500米,我们走过去再走回来,一共走了多少米?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千米的量感。</p><p class="ql-block">3.掌握同类量之间的进率,学会"量"的运算下图展示了货币.时间、质量这三个常见的量中的进率。</p><p class="ql-block">货币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质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时间量中,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年,月,日之间的进率似乎有一些五花八门了,所谓度量,就是计算所要度量的物体中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借助测量工具,可以较为直接地得到其中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因此,有必要了解每一种量的测量工具:以质量为例,最左边的台秤主要用于称药品,一般以克为单位:超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间的这种秤,一般以千克为单位:最右边的秤一般用于称比较重的物体.也是以千克为单位,但一般情况下是称几十千克甚至上百千克的物体。</p><p class="ql-block">关于量的运算,相同单位之间的运算可</p><p class="ql-block">直接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运算,需要先统一度量单位.再进行运算。</p><p class="ql-block">4.加强度量思想的渗道,促进"量"的应用张莫宙教授指出:"长度、面积、体积都是几何量领域的概念,这三者除了图形的维度不同,作为一种测量过程,其木质是一样的。"那么,度量(测量)的木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几何量的度量本质是有限可加性和运动不变性,如何理解这两条性质?比如.要计算一个六边形(图4)的周长,可以一条边一条边地去加,得到的和就是周长。这就是有限可加性。很多学生想到通过平移线段,把原来凹进去的图形变成一个正方形,运用正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周长。在这里,线段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周长不变.这就是运动不变性。还可以逆向地理解儿何量的这两条性质。比如.什么图形的周长是(6+4)x2=20厘米?请把你能想到的图形都画出来。学生首先想到的图形是长方形.接着会想到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会想到筝形,甚至是左右对称的飞镖形状,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有这样几种方法:6+4+6+4,6+6+4+4,(6+4)x2,有限可加性就体现在算法中,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连加.而乘法是特殊的加法。运动不变性则表现为形变而周长不变.4条线段的摆放方式不同,所围成的图形形状也就不同,但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相等的,且都能用相同的算式表示</p><p class="ql-block">5.穿插"超大量"的体验。丰富"量"的认知对于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量,学生通过比﹣比、掂一﹣掂.称一称、量一量、估一估等方式在全身心、多感官的作用下,逐步建立对这些量的感知: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体验来建立量感,但是.对于一此"用大量".就需要用推理来帮助想象</p><p class="ql-block">人教版教材编排了"1亿有多大"这一内容.学生思号:如何才能知道1亿有多大呢?教材建议的活动是把1亿张纸垒起来,看看有多高、可是.拿不出1亿张纸.也不可能把1亿张纸垒起来。经过讨论,有学生想到先量一量100张纸的高度,发现恰好是1厘米.由此开始推算:100张纸高1厘米.100个100是1万,也就是1万张纸高度是100厘米.即1米;1亿里面有1万个1万.因此1亿张纸的高度就是1万米:梳理得到如下板书:</p><p class="ql-block">100张1厘来</p><p class="ql-block">100x100张﹣100厘米一|米</p><p class="ql-block">即:1万张】米10000x1万张一10000米即:1亿张1万米</p><p class="ql-block">但是.即便推出了!亿张纸垒起来的高度是1万米,学生还是没有感觉。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86米,还不到1万米.感受到1亿张纸垒起的高度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p><p class="ql-block">1万米的量感不是凭直观感知建立的.而是通过推理所得,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形成的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6.设计综会实践活动。深化"量"的感屏"课标2022年版"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希望学生能积极参教学探讨</p><p class="ql-block">相等的.且都能用相同的算式表示</p><p class="ql-block">5.穿插"超大量"的体验。丰富"量"的认妇对于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量◇学生通过比﹣比、掂一﹣掂.称一称、量一量、估一估等方式在全身心、多感官的作用下,逐步建立对这些量的感知: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体验来建立量感,但是.对于一此"用大量".就需要用推理来帮助想象</p><p class="ql-block">人教版教材编排了"1亿有多大"这一内容.学生思号:如何才能知道1亿有多大呢?教材建议的活动是把1亿张纸垒起来,看看有多高、可是.拿不出1亿张纸.也不可能把1亿张纸垒起来。经过讨论,有学生想到先量一量</p><p class="ql-block">100张纸的高度,发现恰好是1厘米.由此开始推算:100张纸高1厘米.100个100是1万,也就是1万张纸高度是100厘米.即1米;1亿里面有1万个1万.因此1亿张纸的高度就是1万米:梳理得到如下板书:</p><p class="ql-block">100张1厘来</p><p class="ql-block">100x100张﹣100厘米一|米</p><p class="ql-block">即:1万张】米10000x1万张一10000米即:1亿张1万米</p><p class="ql-block">但是.即便推出了!亿张纸垒起来的高度是1万米,学生还是没有感觉。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86米,还不到1万米.感受到1亿张纸垒起的高度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p><p class="ql-block">1万米的量感不是凭直观感知建立的.而是通过推理所得,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形成的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6.设计综会实践活动。深化"量"的感屏"课标2022年版"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希望学生能积极参教学探讨</p><p class="ql-block">相等的.且都能用相同的算式表示</p><p class="ql-block">5.穿插"超大量"的体验。丰富"量"的认妇对于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量◇学生通过比﹣比、掂一﹣掂.称一称、量一量、估一估等方式在全身心、多感官的作用下,逐步建立对这些量的感知: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体验来建立量感,但是.对于一此"用大量".就需要用推理来帮助想象</p><p class="ql-block">人教版教材编排了"1亿有多大"这一内容.学生思号:如何才能知道1亿有多大呢?教材建议的活动是把1亿张纸垒起来,看看有多高、可是.拿不出1亿张纸.也不可能把1亿张纸垒起来。经过讨论,有学生想到先量一量</p><p class="ql-block">100张纸的高度,发现恰好是1厘米.由此开始推算:100张纸高1厘米.100个100是1万,也就是1万张纸高度是100厘米.即1米;1亿里面有1万个1万.因此1亿张纸的高度就是1万米:梳理得到如下板书:</p><p class="ql-block">100张1厘来</p><p class="ql-block">100x100张﹣100厘米一|米</p><p class="ql-block">即:1万张】米10000x1万张一10000米即:1亿张1万米</p><p class="ql-block">但是.即便推出了!亿张纸垒起来的高度是1万米,学生还是没有感觉。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86米,还不到1万米.感受到1亿张纸垒起的高度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p><p class="ql-block">1万米的量感不是凭直观感知建立的.而是通过推理所得,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形成的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设计综会实践活动。深化"量"的感悟</p><p class="ql-block">"课标2022年版"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独立思考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是发展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