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肖峰 编辑/杨晓明</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请出嫁。一个顾盼尘封、绝世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这种坚决果断、敢闯敢拼、舍身为国的行动和性格,与她受到屈原作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图1:昭君出塞图。</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一诗中写道:“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留香。"</p><p class="ql-block"> 秭归老县城归州镇,是一座小石头城。现为三峡大坝淹没区。1995年秋天,为了采访援建“秭归希望小学"一一大连某部军属李范懿老人,我和宜昌电台记者郭晓尽,去过这座石头城。可以说,秭归老县城归州镇,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大国楚国的发祥地之一。早期的楚国,曾经在湖北的秭归境内建都,后来才迁往现在的湖北江陵县城郊。</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提出过疑问:“为什么写出了彪炳千秋作品的屈原,生长在长江三峡西陵峡的蛮荒之地?屈原从政的高峰之地在哪里?"我的回答是,就在秭归老县城归州。因为,如果这一带没有楚国的长期开发,社会经济还处于原始状态,就不可能产生像屈原这么伟大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那时,秭归归州镇的街口上,还有一座牌坊,上书“屈原故里"。牌坊旁边还有两块石碑,一块上面写着:“楚大夫屈原故里″,一块是“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城外,还有屈原庙和新建的屈原纪念馆。纪念馆后面的山坡上。是一片柑橘林,使人不禁想起屈原的光辉诗篇《橘颂》来。其实,屈原和王昭君的故里,都不在秭归城,而在离秭归老县城归州镇还有几十公里的农村。</p><p class="ql-block"> 香溪河,孕育了两个文化名人一一屈原和王昭君。屈原是战国时朝“七雄争霸"的年代,他的诞生地,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乐平里。乐平里位于秭归香溪镇(今屈原镇)七里峡幽谷的屈原村。它是屈原的的故乡,也是传说中屈原的摇蓝,至今还保存了不少历代传下来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昭君的本名叫王嫱,出身于我国的西汉时期,比屈原师小200多岁。她的故乡,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的昭君村宝坪村,是一个离香溪河很近的山村。因兴山在西汉时属南郡秭归管辖,所以历来都说昭君是秭归人。</p><p class="ql-block"> 《昭君辞》“我本娘家子,充选人椒庭........"中表明,王昭君是“娘家子",那么什么是“娘家子"呢?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娘家子。因此,她的出生可以推定为家境相对宽裕的普通人家或普通官绅的女儿,吃得饱,穿得暖,读书上学不用发愁。昭君的出身,属于劳动人民范畴,因此她身上具备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我国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是: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勤俭节约,憨厚老实,执呦倔强,胆小怕事,爱占便宜,爱认死理。从王昭君的父母身上,这种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俗话说:“士人一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读懂社会这本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读大自然这本书。“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南朝时期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从大自然中吸纳精气神,陶冶情操,培养大海般的宽阔胸怀,锤炼泰山般的坚强脊梁。</p><p class="ql-block"> 作为屈原的同乡近邻,幼年的昭君饱读诗书,受屈原的影响颇深。最大的影响就是人生观的影响:一个人,从娘肚子里出来,来到了这个世界,除了吃、穿等物质追求以外,还应该有精神追求。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帆的,遇到打击、挫折以后怎么办?是一蹶不振呢?还有不屈不挠,继续前进呢?昭君从屈原文化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这就是《离骚》第97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为道路漫长而艰辛,我将上下求索。</p> <p class="ql-block">从时间上讲,屈原讲的向上求索,就是追求实现美政,举贤授能,治国理政平天下。向下求索,就是追求人格完美,修身养性,博学多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情操的人。活到老,学到老,改造世界观到老。永不满足,永不停止,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所作为。该句体现了屈原积极向上、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从空间上讲,屈原讲的上下求索,是指无论自己在什么地方,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总要有所作为。1960年2月,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知识往往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才得来的。"(周洪让:《跟毛泽东学文》,红旗出版社,2002年1月。)屈原的这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使幼小的昭君,树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何时和何地,都要有所作为,都要不断地学习和创造。"</p> <p class="ql-block">图2:屈原文化“求索”。</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昭君的本名叫王嫱,性格倔强,西汉元年时期入宫为妃。被选入宫,命运之神似乎把她送上了荣华富贵的巅峰,可“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宫门深似海,命运之神又将他推向了孤寂卑微的低谷。</p><p class="ql-block"> 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所传,西汉时因宫女太多,元帝选妃时是先看画像,看中了画像再看人。这样一来。待选的宫女不得不向画师毛延寿行贿,只有昭君性格倔强,不向他求情,以致向被丑化,不能入选。王昭君崇尚自由,品行高洁,不喜欢讨好讨好谄媚,不屑于阿谀奉承,又是个囊中羞涩的“冷美人",这就造成了她每每不被举荐,屡遭排挤,而无法受到皇帝宠幸的境遇。</p><p class="ql-block"> 白天,绣花、绘画、宫斗,挑事拨非,晚上躺在炕上睡不着,看着窗外数星星。昭君想,这一辈子完了!但过了一段时间,等到对环境稍微适应一些,要有所作为的心事又萌动了。就像一颗种子,被风刮到野地上,开始无可奈何。慢慢它捕捉到一点潮湿之气,便又做发芽的准备了。</p> <p class="ql-block"> 在深宫后院几年,最可干的事情就是读书。昭君的家乡有句话:“砍的不如旋的圆。"如果一开始,起点就比别人低,以后无论如何,也难以超过别人。昭君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是随波逐流,改变初衷,行贿入选当娘娘?还是抒发哀怨,发愤读书,积累文化资本,争取将来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为国家出力,嬴得千秋芳名?昭君选择了后者。</p><p class="ql-block"> 当时,后宫的书也不少,《汉书.艺文志》把战国诸子学说,归纳为儒、法、道、墨等10家。昭君博览群书。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使她意志固定,自信力坚强,而不为污浊之环境所诱惑。既加以种种胁迫,然而,昭君的意志之坚定如故。绝不像邪恶势力屈服!“知人生于世之真价,视他人之富贵势力如浮云。"这时期,昭君还进一步补了文学课,背了很多文章和诗歌,尤其是《诗经》和屈原文化烂熟于心。尤其是屈原师的著作。他的人格、他的品德,增长了她的才智,纯洁了她的灵魂,陶冶了她的情操,铸就了她高远的视野。成了她一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她创作了大量诗词,水平大大提高,其中《怨诗》声情并茂,文采斐然,被收录《艺文类聚》、《乐府诗集》,成为宫女群中出类拔萃的姣姣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别的,若要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就要在该读书的年纪好好读书。</p> <p class="ql-block"> 几年的宫女生活,使昭君从一个闺阁才女、別乡宫女、汉宫怨女,成为一个有胆有识、品貌双全、顶天立地的昭君了!她就像蕴藏无限能量的火山,一旦机会来到,岩浆就会喷薄而出,映红大半个天空!</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朝,来长安求亲,昭君自愿嫁给他。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不便挽回。昭君和亲,对结束汉朝和匈奴的长朝战争起了积极作用,传为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 昭君为什么要自请出塞?因为她渴望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如果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宫女也不能成为公主。如果不奋斗,永远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白发宫女"。反之,自请出塞和亲,可为国家出力,可以为使汉匈边境结束200年战乱不断的历史,开创“交欢玉帛,天下一家”的和平局面而作出贡献。骨气,勇气,英雄之气,共同构成了王昭君的性格特质和魅力核心。20世纪30年代,民族英雄吉鸿昌拜访昭君墓时,曾写下“懦夫愧色"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弱肩担道义,碧血写春秋。千百年来,王昭君都是无愧于这四个大字的。</p><p class="ql-block">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纵观昭君一生,她的追求自由、胆识过人、爱国情操的性格魅力形成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从客观因素讲,就是昭君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她不断地改变客观生活环境。从秭归、汉宫到塞外,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思想境界,对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p><p class="ql-block"> 从主观因素来讲,就是昭君在处逆境时,她没有一蹶一振,没有消沉自弃,没有放弃读书、积累、思索,仍然在坚持创作诗词。这样,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她就能够凭籍自己的德才品貌,不负国家重托,把个人幸福、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谱写中华民族关系史上“交合结好"、“同生同荣"的完美篇章。在处顺境之时,出塞后,她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克服了各种困难,适应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与环境,并且积极传播汉民族文化,与匈奴人民友好相处,做和平友好使者,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被封为“宁胡阏氏"。当呼韩邪单于死后,面临“再嫁"的难题时,她果断地上书汉成帝,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更加赢得了汉匈人民的拥戴和尊敬。实至名归。昭君被内蒙古人民称为“娘娘”和“女神”,被誉为中华儿女“真、善、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自己身上形成良好的品质,克服消极的性格特征,绝非一曝十寒所能奏效,要有决心,要加强自我修养,要持之以恒。</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b0vjir" target="_blank">《银杏树与叶》</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