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不尽--胜坨镇实验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精准提问”教学研讨(2023年数学教研组第5期)

陈霞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提高课任教师“课堂准确提问”能力,4月29日下午,胜坨镇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低年级组是由董林松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算式中的推理》,中高年级组郭斌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两位老师精心钻研课标、深挖教材,提问精准,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为参与教研的教师提供了两堂“课堂准确提问”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董老师从玩猜字游戏,导入课题,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数,相同字代表相同的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推想,个位上飞+飞=2”,两个飞表示同样的数,1+1=2,通过讨论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9,因此飞不可能等于1。当1不行的时候,和是2那只有6+6,学生经历推想过程,先找到文字和数之间的关系;接着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想;然后将推想的结果试一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熟练推理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郭斌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郭老师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又不急于给子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在案例中,郭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郭老师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复习,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过渡到折线统计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其特征。</p> <p class="ql-block">  课堂要打磨,教学需研讨。全体数学老师针对两节课进行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课堂一定要依据课标、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规律和知识储备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通过每周教研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定会以新课标为基准,在课堂中不断磨砺、精进、蜕变,一展风采、一路成长!</p>

统计图

学生

老师

折线

课堂

教研

推想

数学

提问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