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校山茶娇艳,教研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一堂课考评。六年级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聚焦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授课的老师都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精心研读教参,吃透教学内容,积极设计任务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位老师都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积累、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展示自我的风采提供了舞台和空间。</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六(5)班普丽媛老师打头阵!普老师教学时首先选择与“马”相关的诗句,用诗句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着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再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理解“何当”一词,想象渴望建功立业的马儿自知遥遥无期,又寄托了无限的期盼。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诗人资料,结合诗人少年成名,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的经历,感受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最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丰富语言积累。普老师紧凑活泼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青睐,教学效果一级棒!</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六(3)班的张琼波老师执教,教学内容为《石灰吟》。这是第四单元第十课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描写了石灰烧纸的过程,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的高尚品质。学习古诗,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首先读熟,然后根据注释,弄清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先出示自读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接着让学生利用之前积累的学习故事的方法,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指派代表全班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讲一讲整首诗的大意,为感悟诗情做好学习的铺垫。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在古诗中圈画出石灰所经历磨难的词语和面对磨难所持的态度进行想象,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老师展示的于谦的生平资料,从而体会于谦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最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古诗的背诵。本节课有学生的自学,有师生的互动交流,有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练习检测,有教师的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诗情的感悟,学生学得比较扎实,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执教的是六(6)班的李玉玲老师,所上内容为《竹石》。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学时,李老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抓住诗句品读竹子的精神,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品悟作者的品质,找到竹子和作者的相同之处,总结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其坚韧不拔、铮铮铁骨,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人物档案卡。李老师特别善于启发学生,在她的教学中,学生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由六(4)班的耿晓蓉老师执教,上课内容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p><p class="ql-block"> 耿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学生在耿老师的引领下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体会到了革命先贤们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由六(1)班的昂艳玲老师执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记叙了董存瑞在解放战争中舍身炸敌人暗堡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昂老师充分挖掘略读课文在单元中的价值,以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构建以表达为核心的高效课堂,“牵一问,解全文”,以真实问题解决,以真实情景融入。从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利用题目扩展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到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批注等时间,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展示中交流,交流中收获,收获中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读董存瑞从一个战士到成为一位英雄的崇高形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语文课《为人民服务》由六(2)班的张璐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12课。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备课时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的文章;二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时,张老师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进行方法迁移,放手让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让学生自悟作者是围绕哪个方面进行论证的。让学生明白毛主席在论述“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这个观点讲明白的?不仅仅让学生学懂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更有益的写作知识,为今后学习语文奠定最起码的基础。鼓励学生从文章“为人民服务”这一内容想开去,学生可以通过名人故事,身边事迹去感悟什么行为叫“为人民服务”语文即生活,尤其是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不把它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壤里,它就会枯萎在学生的心灵里。</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教学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本单元最难上,最难懂难学的一篇课文,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深刻领悟的议论文的精髓所在,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 王琼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运动总复习》,她用“中国难题”华容道游戏导课。通过活动:以图1为基本图形,其他图形是由图1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学阶段学过的图行运动方式主要有平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及缩小。通过回忆,整理图形运动的要素和特点,并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美丽的花边图案。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网。发现图形的运动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还能创造美。</p> <p class="ql-block"> 沈露芬老师执教内容为《点、线、角的复习》,沈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的倾听,自由的表达,灵活的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的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刘超云老师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通过关系图把所学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学生理解起来就轻松方便了许多。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他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所以,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善于把握概念、公式的推导和转化等数学核心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突出自主性,体现灵活性。</p> <p class="ql-block"> 李旭花老师执教的是《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她紧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展开、旋转、围成、切、叠加五个角度,关联了圆柱、圆锥与平面图形,找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利用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整理了圆柱和圆锥,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课堂尾声利用“给足球设计一个包装盒,要求尽量节省材料”,感受了圆柱容球,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 尹徐佳老师带领学生从用最简单的“上下左右”描述停车场的两辆车导入,学生经历加入方向、加入距离这一个个情景,逐渐体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准确的位置的优势。在教学数对时,尹老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利用给定的A、B两个数对找到点C,画出等腰三角形、画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让学生大胆挑战,找到点C的数对位置。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关联知识点,学生把“数”可以精确的表达位置,“形”可以直观的展示位置印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 陈明芬老师执教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前老师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脉络,把零散的知识以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形式串联起来,课堂上再进一步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补充遗漏知识点,最后把知识织成一张网。接着利用一个鱼缸把长方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拓展部分通过包装两盒牛奶,哪种拼法最省材料展开讨论,再动手操作验证,发现拼在一起减少的面积最多就最省材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与快乐,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一堂课的教学评比中,学生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堂展现精彩纷呈。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中的困惑,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自己所听到的课的想法和意见,这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学校教科室的老师对如何促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师们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必将有力的推动鹿阜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成长而研,努力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鹿阜小学六年级组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制作:张琼波</p><p class="ql-block">终审:昂艳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