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山那山那人那些事

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三角山那山那人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社明</p><p class="ql-block"> 三角山。据族谱记载,相传十六世祖公袁廷湖从白果坨老宅分居到三角山屋基坪(现为屋基坝)居住。在挑选寨址时,村寨大山顶上有三个相同小山,祖先们就把村寨取名三角山。村寨山高坡路陡、依山傍水。 站在三角山之巅遥望世界非遗址梵净山,俯视美丽乌江。距乡镇3公里,离县城21公里。这是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山,多少人从这大山里走出去,又有多少人长眠于大山,大山里的人勤劳俭朴、善良忠诚。无论我们走多远,根永远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代繁衍栖息、人丁兴旺,在艰苦的年代修建房屋村寨越来越大,如今盛世繁华离开的人越来越多,三角山成为大部分人记忆中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生产队。中国农村在1958年到1984年期间,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以生产队为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劳动组织的基本单位。国家的土地承包给各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归生产队集体所有, 实行记工分制度。集体劳动中每人根据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用记公分来记录每次劳动效益。每户用劳动所得的工分来兑换农产品。在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农耕技术严重落后。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遇到连续三年大干旱后,出现饥荒饿死人的现象,有些人在饥荒中被活活饿死。</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在1978年12月18日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了大地。国家解放生产队实行个体户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下放到户。多劳多得,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除按照比例缴公粮后就归自己所有。脱离吃大锅饭的管理模式,人们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到处开荒拓疆增加收入,农业技术也得到进步,人民生活质量逐年好转。</p> <p class="ql-block"> 大锅饭。在1958年至1961年,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制,成交人民公社、农村集体食堂,全寨人员到集体食堂吃大锅饭,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三角山吃大锅饭应该是在1959年、1960年。在吃大锅饭之前1957年、1958年连续两年干旱收成不好,家中没有余粮。1959年集体吃大锅饭把家中所有粮食收到集体大食堂保管,不让私自在家中开伙,一但发现谁家房上冒烟就会被收家、批斗。饭量按照8个等级打饭。3岁以下一、二级;4-12岁三、四级;13-16岁五六级,弱劳、妇女七级;能犁田、栽秧、打谷的强壮劳力为八级。大锅饭初期仓库粮食充足能保障一日三餐按时吃饱吃好,浪费大,后面开始分小食堂。</p><p class="ql-block"> 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潜力,干的干看的看,出工不出力磨洋工。每年的收入不够吃,出现吃不饱饿饭。老实人就更饿饭,不敢在食堂多打点饭,更不敢带点粮食回家煮,就算是自家自留地种的粮食都不敢在家中煮吃,怕被人发现房上冒烟挨批斗。</p><p class="ql-block"> 1960年出现了恐慌状态闹饥慌,开始吃粗粮、细糠、树根、野菜等。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活下去的主要问题,有的老人小孩被活活饿死。</p><p class="ql-block"> 1961年初大锅饭被迫取消,实行土地承包制,地方下放到户,自己多劳多得。</p><p class="ql-block"> 从此之后大锅饭也就一直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当中,大锅饭给人的教训深刻,有多少人的生命因为吃不饱而被活活饿死。大锅饭的经历值得向现在年轻人讲述、传递。虽然艰苦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缴公粮:在国家还处于困难时期,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每年根据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比例给国家缴纳公粮。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基本国策。由于那时农耕技术落后,农民的收成不好。把最好的稻谷拿去上缴后,有些农户缴了公粮后就要饿饭。公粮提前晒干扬干净上交。每年在乡政府粮站缴公粮的情景很壮观,天还没有亮就去还缴公粮,有时晚上都还在排队。会计、保管员和记工员要逐一检验、过秤、登记。</p><p class="ql-block"> 2006年全国突然宣布取消农业税、取消缴公粮制度,终于减轻农民负担,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缴公粮取消了!从此,农民自己种的粮食全归自己所有。</p> <p class="ql-block">  黄林丫小学:70年代初,国家开展扫盲工作,提倡有条件的村寨自行创办学校。寨上老师和学校是扫盲最大的困难,没有合适的空地,更没有多余的房屋。老祖宗们清楚创办学校一刻也不能拖,几经周折最终确定在离村寨有1.5公里左右的一个丫口处选址修学校。位置离村寨有点远,从地理角度分析也是风水宝地。一面仰望村寨一面俯视乌江,在两山之间,南来北往、坐南朝北,标准的米字结构。是赶集的必经之路,村寨、学校和集市这三个点在一条线上,学校像这条线上的黄金分割点。</p><p class="ql-block"> 通过全寨男女老少出工出力出智慧,共同努力成功创办了三角山黄林丫小学。虽然是一所村寨民办小学,但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开班,保障了小学教育阶段完整。老师是寨上德高望重相对有文化的村民担任,民办教师简称民师。他们没有国家正规编制、没有国家待遇、只有每个学生每学期交一定的大米作为报酬。学生只购买必要的语文、数学教材和少量作业本。</p> <p class="ql-block">  学校最多的时候有4名教师,教学时合理利用教室空间和上课时间,一间教室分成左右两个班,一节课分成上下两半节课。一个班上半节课自己预习和做作业,老师给另外一个班上课,下半节课再交换过来,这样轮流进行。老师、学生都是半脱产,上课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早上起床干农活,吃了早饭去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家接着干活。有些同学上学就把牛羊赶去栓在学校周围,课间再换一个地方栓,放学赶回家,做到读书放牛两不误。一部分课桌是自己从家里带上小方凳和小板凳,也有直接带块木板两端用石头支撑。学校的操场是尘土,晴天满天灰,雨天变成田。教学主要开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偶尔上节毛笔字。课间活动和体育全靠继承民间传统项目和自创,有放风筝、冲山头、打料棒、跳飞机、丢沙包、跳绳、躲猫猫等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场面热血沸腾、真开心。夏天热的时候就去农田里洗洗、冬天冷的时候去山上找材来烧、渴了喝路边山泉水、饿了去山上找野果子吃。</p> <p class="ql-block">  学习不紧张,课堂作业相对较少,没有过多的家庭作业、更没有辅导书、课外书,也就没有压力,有足够多的时间放声朗读。在当时的环境下,老师或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寄托的希望也不高,觉得能多识几个字,能计算一些基本的账就可以。</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办学一直到90年代末,20 年的办学时间。有的在这里把小学读毕业了,有的辍学了。 </p><p class="ql-block"> 一所村小承载的是一个村寨文化的希望,一代民办教师拯救了几代人的文盲,黄林丫小学是三角山村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教育。村寨孩子们的天真与朴实、勤奋与好学已成为一种时光印记!艰苦的学习环境,黄林丫小学培养和陪伴了三角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黄林丫小学承载过全寨几代人的希望与梦想,是几代人求学的起跑线、几代人美好的童年时光都在这里度过,成就了几代人文化基础和一生的回忆。更是几代人的梦想从这里启航,走向远方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是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无法忘记的情怀,它总是悠远而诗意地横亘于心灵的河床。是我们想家时的回忆源泉、努力时的快乐动力、困难时候的精神信仰!</p> <p class="ql-block">  修公路。在1990年左右,国家实施乡村公路建设,政府负责规划路线、土地征收和组织路线周边村民无报酬修公路。长堡乡主干路有长青凹到龙桥、桥溪冉家到马场溪这两条乡村路。我们寨上支路是从山子叉到中溪大青杠树再到三角山寨口。寨上公路分三期完成。</p><p class="ql-block"> 前两期工程全靠人工土木作业,政府只解决少量炸药爆物资用于爆破坚硬大石头,纯朴善良的村民为了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村长安排。原本长青凹到龙桥的路与三角山不接主路不靠支路,但乡政府要求三角山每家每户每天出一名劳动力在家吃饭后带上工具修公路,以实际行动支援交通建设。</p><p class="ql-block"> 修公路的场面很闹热,劳动人民欢乐多有的对山歌、有的喊号子、有的在喝水摆龙门阵。勤劳善良的人民总能创造奇迹,只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时间,一锄一锄挖、一锹一锹移、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滚,荒山也会挖成公路,最初的公路是土路。公路的修建,解决了物资运输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始修建房屋。路通则思想通、财富通。</p> <p class="ql-block">  油灯。油灯是用于照明的主要产品,有桐油灯和煤油灯。</p><p class="ql-block"> 煤油灯的制作简单,用墨水瓶装油、棉花搓成条作为灯芯,用铁丝固定灯芯,长的一端放油里,短的一端在空中,通过纯棉吸液体原理,就可以把灯芯空中一端点燃用于照明。为了把煤油灯做得相对有技术和节约一点,用铁皮加工一个灯管来调节灯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灯芯拨长了都会被父母唠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盏灯,哪个房间做事就端到那个房间。常常把灯从东屋端到西屋,厨房端到堂屋。一盏煤油灯带给家人的除了光明还有温暖,让一家人在漆黑的夜晚有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忘不掉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熬过的那些日子,每个夜晚,在飘逸闪烁的灯苗下犹如夏天的晚上萤火虫发出的光。借助跳动的灯光,父母干活、孩子学习。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孩子为了求知成长,都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星星点灯,曾经有多少人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苦学深书,有多少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劳动,照耀了多少人的前程,又为多少人指明了人生方向!</p> <p class="ql-block">  通电。有一天晚上村长组织全村人员开会,宣布我们村要通电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在大家人认知中不明白电是什么,电能干什么。为了能早日通电,激情很高、决心很坚定。</p><p class="ql-block"> 通电是项大工程,需要资金和劳动力,在众人的商量下,资金分三部分来源。政府解决一部分、集体出售古树筹一部分、用户出一部分。劳动力由每家出一名。在乡政府的领导下、在村长带领下、在全村人民的团结下,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工程。</p><p class="ql-block"> 在那年代,能懂电的人是技术人才、大工师傅,是寨上的贵宾,为全村人民造福,对他们很尊重。在礼仪上、生活上给予精心安排。特意挑选全寨大厨每天像办酒席一样招待。</p><p class="ql-block"> 抬电杆和拉电线是主要工程,电杆又长又重,电线一圈不能随便剪断。在山崇俊岭中沿着规划好的路线立电杆、拉电线。</p><p class="ql-block">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做建设。 经历一个多月全寨人员的努力终于通电了。当拉动拉线开关电灯亮了的那一刻,全寨人员都沸腾了,犹如正月十四日晚上全寨人员一起放向阳灯一样庆祝这一幸福时刻。通电标志从煤油时代进入电器时代,发生了质的飞跃。电灯电话楼上楼下。</p> <p class="ql-block">  杀广:词语的产生有时是随事物和社会的发展,原本词典和口语中没有杀广这一词语,后来习惯把去广东打工说成杀广。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了大地、吹醒了人间,把大山里落后的农村娃吹到了广东成最靓的仔。那里有工厂、那里有工地、那里有码头、那里有钱挣!为了摆脱家乡的贫困,就得像闯关东一样去杀广东。也不知道寨上第一个杀广的人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杀到广东的,在当时的环境下足够说明他们是有勇气有胆识。后来是去过的人知道那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回来招工。这样一批带一批,一年又一年。杀出一条就业路。寨上主要劳动力都在广东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过年。有的未成年人在叛逆期和父母生气就悄悄离开父母杀到广东开始流水线生活,从此走上了外出务工的路。</p><p class="ql-block"> 家乡容不下躯体,异乡留不下灵魂。家乡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持基本的生活,在外打工可以让日子过得相对宽松,又不能照顾孩子和老人。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不得不抛下妻儿背景离乡杀到广东打工。孩子的父母只是在电话里、在春节里。在外打工更不容易,他们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有吃苦耐劳苦干实干。开始出去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没有落脚之地,睡公园、睡马路、睡在房檐下,得了上顿无下顿,为了活下去实在无奈被迫翻煞求生。开始出去那几年,没有稳定的工作,生存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回家的路费都是东借西湊,有的扒火车、有的走路回家。执着的杀广精神,感悟人生不易的同时也才醒悟技术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有稳定的工作。逐步学习压桩,才慢慢走上打工之路。</p><p class="ql-block"> 从多年务工就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很成熟的事业,有跟随好几年的老板,有共同风雨的工棚为家。流动的工地、流动的家。</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国家政策好,让贫困的农民有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他们放弃了父辈留下的田土,憧憬外面美好生活和自己幸福的未来,勇于走出大山闯向世界,敢为天下先。</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40多年,最初杀广那批人也快到花甲之年,他们依然还在杀广。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或许也没有再创业的勇气,也不会种地,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种地了。当他们做满花甲之年,有些保险不能买时,工地工厂不再接纳他们,不得不回到三角山养老带孙。在外打工大半辈子,单纯养老钱还是有保障。惟愿他们回来安享晚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 <p class="ql-block">  压桩:寨上杀广人员经过多年的杀广经历,最后大部分人走出一条从事压桩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沿海一带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厂房、高速公路和高铁等建筑犹如雨后春笋。在疏松地质表面上修建高楼大厦,地下就得通过加固来改善对地面的承受压力,如同豆腐里插上牙签。</p><p class="ql-block"> 建筑家发明了压桩机压桩。将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等通过桩机压进地表层来改变地质结构,为建筑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土木工程的一项具体工程。</p><p class="ql-block"> 甲方经过前期的地质勘查编制基础施工图,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施工图施工。将桩压在位置上,桩压的深度根据地质结构、建筑需求等来确定。压到一定程度后在机械液压表规定值范围或根据乙方老板的要求深度就可以停止。乙方有现场施工人员负责技术指导。</p><p class="ql-block"> 一台桩机班组岗位主要有主机、吊机、电焊、绑桩、指挥、煮饭,3到4人组成,在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互相提醒、身兼数职、协同配合。计费方式按照桩压入地质的长度,每米多少钱的单价计算。每人每年正常收入高于普通公务员工资。</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寨上第一个是谁跟外地人学压桩,后面就一个带一个。逐步形成一个家庭承包一台机,整个村寨主要职业就是压桩,一村一品牌。压桩的钱来得快、收益高、按时结账,每年春节回家都可以过闹热年,谁的钱多打牌的时候底气就足、声音最大。压桩挣的辛苦钱,更应该懂得珍惜好好理财,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要在牌桌上论输赢,真是为了消遣时间交流感情,打小点更利于和谐。</p><p class="ql-block"> 大山里还在读义务教育的孩子看不到遥远的求学路,觉得读书还不如跟随寨上的人出去压桩,辍学加入压桩的行业。</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压桩行业确实是找了一些钱。有了钱就逐步改变落后的状态,创造更好的环境。大部分人都搬离了寨上,到集镇、集镇周边、县城和贵阳等地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幸福生活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在工地上长年日晒雨淋、住简易工棚,安全问题更是高风险。</p><p class="ql-block"> 他们没有文化,却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过多的技术,却有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过多的言语,却用实际行动默默地为家庭付出。</p><p class="ql-block"> 吃了多少没有文化的苦,验证了吃不了文化的苦终将会吃社会的苦。当自己尝尽人间苦难,才感悟曾经年少轻狂。为了不再让子女继续走自己的老路,拼命地挣钱送子女读书。多读点书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让人更加明白人世间一些道理,做个明白人。即使最后的结局还是务工,务工的性质不一样,有文化、有技术属于技术型工人,选择的岗位会更加体现自己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总是在挣钱与陪伴中矛盾。听话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完成父母的心愿,用知识改变命运跳出龙门。叛逆的孩子只能随父母一起继续外出务工,成为新时代工人。职业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只要是做合法的事,通过自己努力挣钱养家糊口,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这就是值得每个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做个合法守纪的好公民,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庸。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上交国家。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要多优秀一样。这些年每家都很重视教育,只要孩子愿意读、只要孩子能考起,都是考到哪里送到那里。寨上大学生人员越来越多,文化氛围越来越好。教育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个人理解教育分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家教)、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只要是多读点书,在成长道路上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使自己变得强大勇敢面对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时代造就了无愧于时代的人物,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城市的建设、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辛勤付出。为了梦想而生存,敢闯敢干,不愧于自己奋斗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城市建设付出一辈子的辛苦,希望得到社会尊重。</p> <p class="ql-block">  杀年猪。农村人把过年杀年猪看得很重要,一家人一年杀一头猪要管一年的肉和油,当经济实在困难时,只能节约再节约,不得不卖掉年猪的一部分来弥补家庭开支。一年四季很少在市场上买肉吃,只有端午、中秋、月半等重要节日才会买新鲜肉来祭拜已故老人,同时改善生活。杀年猪也是衡量一户人家勤劳和农副业的标准。猪喂得大、喂得多,农家肥储存得好种植业庄稼收成就好,好的收成才能喂更好的猪。这样就形成了猪</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养殖和种植技术都很落后,不是每家都能杀大肥猪。杀年猪要向国家缴税,为了防止偷税漏税,负责收税的人腊月初就开始到每家猪圈里进行拉网试摸底排查,看看谁家的猪可以杀了,为收税做好充分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刨汤肉。有一种乡愁那一定是老家腊月吃泡汤肉。地道的农家泡汤肉很有特色,用熟饲料喂一年以上的土猪,挑选最好的后腿肉做泡汤肉、小炒廋肉、爆炒猪肝、血旺煮白菜、柴火胡辣椒沾水。肉质新鲜,食材齐全。要是喝上一杯农家包谷酒,再寒冷的冬天也让人热血沸腾。杀年猪相互叫上邻居、好友一起吃泡汤肉是一年中的盛情款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现在难相遇。</p><p class="ql-block"> 吃泡汤肉是一种饱含热情好客的淳朴感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庆祝一年的丰收。吃泡汤肉反映了劳动人民热情而淳朴的性格,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看见谁家杀的猪杀得大,就会说你家今年过闹热年!</p><p class="ql-block">在农村一个家庭要杀头猪才有过年的样子,生活总得有仪式感,有钱无钱也要杀猪过年,辛苦一年要过闹热年。一家老少一起在院子忙碌杀猪、一起围在火炉旁吃泡汤肉的场景就是农村老家最闹热的天伦之乐、是人间幸福、是家的温暖!是一家人一年难得的一次团圆!</p><p class="ql-block"> 其实,吃泡汤肉除了菜品佳肴,很重要的是人品。是邻居们和睦相处之间情感的交流,是寨上过年习俗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过年:过年,即农历新年,岁末年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中国农历新年,口头上又称过年,有除夕、初一、元宵。春节历史悠久,由古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是各找各妈、各回各家,麻雀都有三十夜。全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年夜饭是一年里最丰盛的晚餐。为了这顿饭,能回家的都要赶回去。吃年夜饭之前邻居或亲房会相互一起喝四姥爷酒,喜欢喝酒的人,喝几家四老爷就差不多醉了。</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春节更传统有趣,有耍狮子灯、放向阳灯、引毛虫、爆疙蚤等民间传统特色活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拜年,表达浓浓的亲人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小孩总盼着过年,过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大人总是怕过年,年关来了,年不好过。家庭的所有责任都要去承担,欠别人的债要还、年猪还没有长大、过完年孩子上学的学费还没有凑好,这些事让大人怕过年。</p><p class="ql-block"> 年货:以前的年货基本都是气球、汽水、鞭炮,现在的年货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腊月至,唯有故土的温度,才能捂热这岁末的寒冷。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最纯朴的信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乡愁、亲情、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年轻人便重新收拾行囊,非常满足的奔向各自打拼的城市。回家过年是在外游子的精神“加油站”,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p> <p class="ql-block">  过事务。传统过事务只有红白喜事、建新房、第一个孩子满月和70岁以上满十的生日才操办,主要是礼尚往来互相走动热闹热闹,一般是三天时间。红事主人邀请,白事主动靠拢。</p><p class="ql-block"> 事务中帮忙人员不计报酬,相互帮助,分工合作高效运作。</p><p class="ql-block"> 总管是家族中德高望重,说话做事合情合理、懂管理、爱管理的人担任。是过事务的总负责人,确保事务顺利、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厨师是过事务的灵魂,能否按时吃饭、菜好不好吃都得看厨师们的操作。他们不是专业的团队,只是为了保证家族中大事小事能正常运转,在过事务中就组建了厨师班子。没有高端的技术和高档的佐料,但做出来的菜却金典流传。来自大山最优质的绿色食材,用最简单的佐料、原始的烹饪方法和柴火锅恰到好处的火候成就人间最美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重点介绍酒席中几道传统菜。盐菜肉是工序最为复杂的一道蒸菜。挑选老坛盐菜和新鲜五花肉、后腿肉,冷水煮五成熟,再用红糖装裹在锅中爆炒后加汤炖煮,冷后切成肉片倒放碗中,加上小火煸炒的盐菜,放上大蒜、蒜苗和姜片提鲜,淋上酱油和甜酒酿,静待2小时蒸煮,开锅鲜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酥肉也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不喜欢吃辣椒的朋友一定会喜欢。先把选好的廋肉切成条块,拌上鸡蛋、淀粉、料酒腌制二十分钟以上,把肉丝裹浆一条一条放入油锅炸。用切成小块的酥肉再放油汤慢煮,外酥肉软。</p><p class="ql-block"> 还有扣肉、豆腐颗和黄花菜都是主菜。</p><p class="ql-block"> 来自大山深处绿色食材,用最原始的烹饪方法,才是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事务中的其它执事人员打盆、传菜、擦桌、添饭、洗碗、管酒等相对好安排。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务圆满完成。事在人为,只要老实做人,为人友好。别人有事的时候老老实实帮助别人,自己有事时别人老老实实帮助你。家族中讲的是睦邻友好、老实做人。</p><p class="ql-block"> 有家教、有修养的人,不管你在外面是多大的老总、工作人员还是小工。只要回老家在家族中都是普通族人,在事务中就应该和大家一干活。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乡愁。乡愁是老屋里的年夜饭、乡愁是腊月的泡汤肉、乡愁是和家人一起喝杯包谷酒、乡愁是儿时在小溪里抓螃蟹、乡愁是过事务的热闹情怀、乡愁是父母在院子边上叫你的乳名回家吃饭、乡愁是你离家时父母对你的嘱咐和送你的眼神、乡愁是那洒过尿的稻草铺、乡愁是那堂前一柱香、乡愁是祖宗的坟墓、乡愁是那托起寨上希望的黄林丫小学、乡愁是房顶的一楼吹烟。</p><p class="ql-block"> 山还是那座山,山中的树越来越茂盛、房越来越少,有些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他们一辈子在大山里坚难地生存、简单地生活、默默地奉献、最后静静地与大山永世长存。我们的祖宗长眠于大山守望他们的子孙在外平安幸福、人丁兴旺,希望回家时能到墓前烧柱香、燃张纸、挂束清。</p><p class="ql-block"> 一个村寨的发展离不开一辈又一辈人的付出,一辈接着一辈干,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使命。儿时和蔼可亲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记忆中无所不能的父辈们已逐渐变老、童年在小溪里一起抓螃蟹的伙伴们如今是寨上的主力,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不得不努力地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每天忙碌奔波的生活中,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家乡总是那么治愈,家乡父老浓浓的乡情、温馨的亲情、真挚的友情,都始终是深情的牵挂、无声的教诲和有力的鞭策。每当想起三角山父老乡亲,仰望家乡故土,心中便充满希望和激情。</p><p class="ql-block"> 家乡是根基,让我们在外敢闯敢拼;家乡是力量,想起家乡就不会犹豫迷茫;家乡是港湾,忆起家乡就不会孤单害怕。家乡的风光,是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那片祥云;家乡的父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割舍的牵挂;家乡的恩泽,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淡漠的感怀;家乡的发展,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能满足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家乡容不下肉身,他乡留不下灵魂,若能在家乡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求生。</p><p class="ql-block"> 走过世间很多的路,唯有走三角山这条路让人归心似箭,看过世间很多美丽的风景,都不如三角山的美丽让人安心。世界上最短的路是回家的路,走起来总是那么愉悦。世界上最熟悉的声音是浓浓的乡音,听起来总是那么亲切。</p><p class="ql-block"> 经历岁月洗礼的灵魂依然紧紧地系着三角山那座山那些人那些事,是我们心灵的归属,是困难时最坚强的后盾。留住了乡愁,留住了我们的根和魂!让我们时刻惦念着、感动着、感恩着。</p><p class="ql-block"> 无论走向何方,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自己曾经是大山里的放牛娃,身上永远留有大山泥土的芬芳。那山那人那些事给予我们底气、勇气、骨气,骨子里有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祝福三角山的明天更加美好!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后记:当一个人拿起手机静下心时,总想用文字来记录三角山人世间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0日于贵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