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0日下午,刘洋老师上了一节很有创意的诗词联读课。</p> <p class="ql-block"> 平常教课内诗词四首或课外四首,一般人都是一首一首地教,很少探究四者之间的关系,而刘洋老师本节课却专门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先遵从传统从一首诗教起,先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读诗要读到背后的人,除了快乐、宁静、愉悦、有无隐秘的志向、情趣。请同学们读这首诗,看看里面隐藏了什么情绪?</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问题设计随后是:</p><p class="ql-block"> 1.《题破山寺后禅院》这种生活与我们现在遥远吗?</p><p class="ql-block"> 2.《渡荆门送别》《送友人》两首诗有什么关联?有何不同?</p><p class="ql-block"> 3.《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苏轼在哪一首词中更悲伤?</p><p class="ql-block">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哪一朵梅花你最喜欢?</p> <p class="ql-block"> 创新之处在下面几个问题中得以体现:</p><p class="ql-block"> 1.编者为什么把四首诗词编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2.给这四首诗词的“孤独”排序,并说明理由?训练思维,提升能力,语言表达训练的高潮点从此两题开始!</p> <p class="ql-block"> 3. “哪首诗能够给你精神安慰?”正确认识孤独了才能排解孤独。此题设置就是“文化”和“素养”了。在学生分享中,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孤独,从发言中汲取精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一首………之歌”说话。学生答案:“一首潇洒者的离别之歌”,《卜算卜·咏梅》是一首“失意者的笃志之歌”,“清冷者的高洁之歌”,“宁静者的脱俗之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特聘教授罗晓辉点评:</p><p class="ql-block"> 1.独特的教学内容设计。传统的课外阅读即不读,刘老师将这几首诗词搞成诗词联读,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2.粗中有细。多首诗歌拿过来就是一堆,但老师并不是泛泛而过,而是抓住关节,例如“不肯栖”,简言之,就是“大而化之,不求甚解。”</p><p class="ql-block"> 3.问题设置是基于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一是文本之间的关联,一是文本与人生体验关联。</p><p class="ql-block"> 4.上课行云流水,超于常规的熟练和从容,有强大的自信和底气。</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稍有不足:就是最后一个问题“是………的歌”,这个问题与前面的学习活动没有直接的关联,前面没有对诗进行详尽的分析,如果学生能作答,那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能力,即不是通过老师的教而获得的成长,而是学生本身的能力好,是学生的自我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