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南省南部新县境内,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2005年7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0月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10580公顷,为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700公顷,缓冲区面积1520公顷,实验区面积436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及其栖息地和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是我国动植物南迁北移的缓冲带,是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处,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区系复杂。保护区已查明有脊椎动物341种,其中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0种,鸟类26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0种,其中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白冠长尾雉、白鹳、金雕等13种;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豺、水獭、穿山甲、小灵猫等47种。据专家考察证实,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数量高达1000只以上,其数量和种群密度均居全国前列。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43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8种,其中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红豆杉、原生银杏及大别山五针松等3种;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香果树、秤锤树、榉树、楠木、大别山五针松等25种。像各种动物一样的石头遍布满山遍野。美不胜收。 <p class="ql-block">焦汉平,原《今日新县》副主编,现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1999年开始从事新闻图片。 </p><p class="ql-block">曾在国家级报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发表新闻图片20余篇。图片《列宁小学旧址》入选全国“利群”杯大赛优秀奖,并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爷爷送孙子去当兵》入选全国摄影大赛,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优秀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展出。作品《支教在老区》获优秀奖,获河南省委,省政府颁奖的“五四”新闻奖。 </p><p class="ql-block">曾在巜中国文化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土地报》,《中国文物报》,《中国幵发报》《人民铁道报》,《中国交通报》,《中国音乐报》,《国际扫盲报》《河南日报》,《河南画报》,《散文选刋》,《中州今古》,《信阳日报》,《信阳晚报》。《河南烟草报》,《河南法制报》,《教育时报》,等《城乡经济报》,《北京青年报》,《四川青年报》,《河南青年报》,《河南粮食报》。等报刋杂志发表图片新闻3600余篇,获省,市各类摄影大赛奖近100次。 </p><p class="ql-block">2019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优秀通讯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