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日常与家长们沟通的过程中,我有几个感受:</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太了解,面对老师反映的一些情况会难以置信,或者无所适从。</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想要帮助孩子,但苦于“孩子不听话”,有心无力。</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工作忙,抽不出时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想推荐两本书,也许会给各位家长一些启发。</p>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p class="ql-block">知道这本书,源于看到下面这张图。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也有道理,便找来看看。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带你从大处着眼,帮你退一步了解全局,看清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以及怎么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费事,几个小时就翻完了。</p> <p class="ql-block">边读边摘抄一些深有感触的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p> 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在思考孩子的行为之前,不妨先看看他们效仿的榜样,其中一个榜样就是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因此,经常检视内心,多做自我批评,对父母来说极为重要,以免把破坏力传给下一代。</span></p> 2 <p class="ql-block">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我们的言语也会发挥小小的作用,但更大的作用体现在我们展现出的温情、触碰、善意和尊重: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观点,以及看世界的角度。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时,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p> 3 <p class="ql-block">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要做任何评判。描述你的观察,并发现一些具体的特质给予称赞,远比“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也远比批评更实用。</p> 4 <p class="ql-block">孩子生活中的人,构成了孩子的世界。那个世界可能是充满关爱的世界,也可能像战场一样纷争不断。努力避免家庭生活偏向战场那个极端,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总是心事重重,担心自己的安危及归属,他们就无法自由地对广阔的世界展现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对他们的专注力与学习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p> 5 <p class="ql-block">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你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不要让意见分歧破坏你们的关系,破坏孩子的环境。在和谐的家庭中,家人争吵时,仍会尊重及欣赏彼此,并想办法让自己的意见获得认可,也让自己的感受获得倾听和理解。</p><p class="ql-block">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p> 6 <p class="ql-block">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p><p class="ql-block">当有人对你说过或做过的事情感觉难过时,即使你是无意的,你还是应该倾听及确认对方的感受,而不是反驳或狡辩。</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谨记一点:每个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体验。别人的体验和我们不同,并没有错。个人体验的差异需要彼此尊重,我们不该争辩谁对谁错。</p> 7 <p class="ql-block">包容是指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对其他的情绪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你理解他“难过”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你妥协了,允许他吃冰激凌。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不是让你因为孩子不开心就放弃工作,不送孩子去保姆家,或屈服于孩子表达的任何不满。我只是建议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你做决定时也会考虑到他的感受,你借由确认及了解他的感受帮他化解不适,而不是立刻否定他或转移他的注意力,也不是逃避及疏远孩子。</p><p class="ql-block">慢慢你会发现,当孩子觉得自己获得关注与理解,他就不再那么想抗议和哭诉了。</p> 8 <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在我们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对他展现关爱的方式,应该是多花时间陪伴他,而不是光在Skype(即时通信软件)上跟他说“晚安”,或偶尔周末带他出去玩。</p> 9 <p class="ql-block">你应该成为孩子想要交谈的对象。当奶奶为孩子做了美味的扁豆炖菜,孩子却抱怨不好吃时,你说孩子在“胡闹”,但你那样说以后,当可怕的钢琴老师把手放在孩子腿上时,孩子会觉得告诉你这些也没有用,也是“胡闹”。我们知道这两件事情的差异很大,但是对小孩来说,那都属于“讨厌的事情”。如果告诉你自己讨厌的事情被你认定为“胡闹”,孩子就不想再跟你透露那些事情,以免遭到你的斥责。</p> 10 <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实际上是在等待空档以回应对方。我们花精力去构思要如何反应或回话,而不是去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停止那样做并让对方影响你,可能会令你感到恐惧。</p><p class="ql-block">我们说不出口的恐惧是,如果我们真的倾听对方,让自己受到影响,我们可能会被他人控制,那种感觉确实令人害怕。不过,事实正好相反,我们会因此成长。</p> 11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身体离孩子很近,却没有察觉孩子发出的信号,例如你在刷手机或看电脑,这可能为孩子带来困扰。想想你和一个朋友一起出游,他却花很多时间刷手机,那感觉很讨厌,对不对?你的个性或多或少已经成形了,别人那样对你,并不会伤害你,只是影响你们的友谊。然而,孩子的个性正在成形,他也正在培养与你相处的习惯。</p> 12 <p class="ql-block">我不建议你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刷手机或查看电邮。这样做不仅剥夺了亲子接触的时间,也会让孩子感到空虚。这不是夸大其辞,那种空虚可能使人日后对某种东西上瘾,以阻止那种遭到忽略的空虚感再来纠缠他们。</p><p class="ql-block">此外,孩子也可能因此对手机上瘾,像你一样沉迷于网络世界,取代现实生活中的联系。</p><p class="ql-block">你可能因为需要和他人保持实时联系而离不开手机。你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需要,但他们更需要与你联系才能促进大脑发育。人在孤立状态下无法正常成长,人需要真正的人际接触。</p> 13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而是把那些情绪视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你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你这样做时,就能提高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p> 14 <p class="ql-block">我担心,现在的孩子有太多课后辅导活动,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组成混龄团体,设计自己的游戏。现在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其他孩子在户外玩耍,少一些时间待在室内或面对电子屏幕。</p> 15 <p class="ql-block">推动摇篮的手确实主导着世界。我们应该多展现关爱,而非评判;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下意识地认为孩子是在胡闹或是错的;以关心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表示你在纵容孩子,不设界限。</p> 16 <p class="ql-block">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现在不模仿,以后也会这么做。</p><p class="ql-block">在影响孩子行为的所有要素中,家长的行为影响最大。</p> 17 <p class="ql-block">你如何描述你的行为呢?你总是很尊重别人吗?你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吗?你的“良好行为”是发自内心深处,还是只是表面上的礼貌?你是不是表面上很客气,但背地里对人说三道四?你是不是凡事都得胜人一筹才甘心?无论你展现什么行为,你也是在教孩子那样表现,包括你自己不认同,却无意间展现的行为。</p> 18 <p class="ql-block">输赢游戏正日益根深蒂固,变成一种亲子的常态,那对亲子关系的发展有害。你以专制的方式支配孩子,也是在教他以这种方式处事。万一孩子因此以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是正常的、可取的,那怎么办?他的同学会觉得这是一种讨人喜欢的行为吗?</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教养方式大多是把你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从这种方式学到的关系模式也是有害的。孩子只学到这种有限的角色选择时(“行动者”与“接受行动者”,或者说,“支配者”和“顺从者”),那会大大限制他身为人的潜力。比方说,如果孩子最有经验的角色是受害者与恶霸,他可能就会变成恶霸,或动不动就以受害者自居。</p><p class="ql-block">输赢游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输掉游戏往往令人感到羞耻,羞耻并不会使人变得更谦卑,反而会让人恼羞成怒。那种愤怒会向内转向自我,导致抑郁,或向外转向外界,导致反社会行为。</p> 19 <p class="ql-block">我的客户吉娜正在帮女儿断奶。她让女儿吃东西的唯一方法,是让女儿坐在房间中央的地毯上,并在女儿吃蔬菜和意大利面时,唱歌给她听。这样做的时候,女儿很开心。吉娜看到女儿乖乖地吃东西,她也很开心。</p><p class="ql-block">有时我们会幻想一些未来的状况:万一女儿只有在听你唱歌时才吃东西,那怎么办?万一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睡觉怎么办?万一他戒不了奶嘴怎么办?万一他上班第一天坚持让爸爸陪他去办公室怎么办?这些都只是幻想而已。</p><p class="ql-block">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吉娜可能想到:“万一女儿以后都要这样才肯吃饭怎么办?万一她以后拒绝在餐桌吃饭怎么办?”她可能担心很多事情,例如学校的午餐时间、去餐馆,甚至女儿第一次约会。但是,请相信我,孩子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阶段性的。所以,不管你现在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有多怪,请以当下的可行做法为优先选择。</p> 20 <p class="ql-block">你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一样的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并希望孩子也能展现这样的行为。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社会,举止得体,我们也需要培养四种技能:</p><p class="ql-block">1.抗挫折能力;</p><p class="ql-block">2.灵活应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4.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p> 21 <p class="ql-block">孩子从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当别人对他表达感谢与尊重时,他才真正学会如何说“请”和“谢谢”,之后才会效仿。如果你只是灌输孩子应该讲这些礼貌用语,他可能永远无法心领神会。</p><p class="ql-block">有人送孩子礼物,但孩子没道谢时,我们会觉得很尴尬。但这时我们应该把爱面子的心态搁在一边,不要逼孩子说出他内心没有的感受,使孩子当场难堪。我们可以自己向对方道谢,以免对方觉得自己的好意无人领情。孩子看到你表达感谢时,他会学到什么是真心的感谢。他小时候跟你玩游戏时,假装递给你茶杯,而你每次都对他说“谢谢”,然后欣然接受,从那时起,孩子就开始学习感谢了。那些小动作都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你为教养投入的时间。</p> 22 <p class="ql-block">为人父母永远是很费时的任务。在问题出现以前,趁早积极地投入时间防患未然,比发现问题之后被迫投入时间更好。</p> 23 <p class="ql-block">如果你要打破孩子的某个日常习惯,可能需要事先提醒孩子很多次,提前做一些预想,孩子会有什么反应,甚至可以排练一下。</p> 24 <p class="ql-block">合作型管教是指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p> 25 <p class="ql-block">你观察任何一个发脾气的孩子时,会发现他们并非乐在其中。他们发脾气不是因为喜欢那样做,那不可能是他们预谋的策略,他们只是展现出真实感受,表达失落、愤怒与难过罢了。</p> 26 <p class="ql-block">你应该养成一个习惯,通过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来划定界限,所以你应该说:“我不能让你玩我的钥匙。”而不是说:“我以前告诉过你,你不能碰我的钥匙。</p> 27 <p class="ql-block">说话要冷静、温和、坚定,而且要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不对孩子发出空洞的威胁,贯彻执行“离开现场”的优点在于,孩子会学会认真看待你的话,因为你是言出必行的人。</p><p class="ql-block">尽量不要以负面的话语来设定界限。与其说“不要在墙上画画”,不如说:“墙不是用来画画的,纸才是画画的地方,这里有一些纸。”</p> 28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对事物的感受比幼儿或成人更深刻、更全面。他们冲动地展露情绪时,懂得“这不太好”或“别那样做”的能力还没跟上。</p><p class="ql-block">身为成年人,我们不像孩子进化及发展得那么快,我们对青少年的看法可能六个月前还是准确的,但现在已经过时了。所以,六个月前,孩子可能很乐于让你帮他做功课,但现在他会觉得你的帮忙干扰了他。孩子说你很烦或你完全错了的时候,不要辩解。不过,如果这时你已逼近极限,帮孩子找出更好的抱怨方式,让你更容易听进去他的抱怨,可能是恰当的做法。如果你和家人使用界定自我的“我陈述句”,而不是界定别人的“你陈述句”来表达你的经验、感受、界限时,一切会变得更容易。</p><p class="ql-block">青少年出现反社会行为,打破平常给人的乖巧印象时,家长常有的反应是:“孩子交到坏朋友了。”那个群体里每个孩子的家长可能都这么说。对别的家长来说,你的孩子正是他们眼中那个“坏朋友”。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这样做过。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都该为发生的事情负责,而是把过错归咎于他人,把自己视为无辜的受害者。问题不在于“坏孩子”的影响,而是同龄人的压力难以抗拒。你可以想想你十几岁的时候因同龄人压力做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儿童和青少年会试探性地做一些事情,那很正常,但你不见得能接受那些事情。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你……的时候,我很生气。”“你……的时候,我很害怕。”“你……令我心烦。”但不要错过分享正面感受的机会。“你……的时候,我很自豪。”“你……的时候,我很佩服。”“你……的时候,我实在太爱你了。”等等。</p><p class="ql-block">只要不把孩子的感受视为胡闹,只要你能倾听,不做评判,只要你能确认孩子的体验,你就更有可能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随着你们双方年龄的增长,孩子更有可能持续向你倾诉。这使孩子和你在设定界限方面变得更容易、更自然。</p> <p class="ql-block">作者说:“这本书送给所有爱孩子同时也真心喜欢孩子的父母,希望你们都能拥有最美好的亲子关系。”</p> <p class="ql-block">第二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p class="ql-block">看书名,是不是就很实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