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法家——二校艺术工作站第四十五期

<p class="ql-block">  北宋四大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也被称为“宋四家”。他们不仅继承了晋唐“尚法”的书法特点,还开创了独特的“尚意”风格,成为书法界的一座丰碑。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了解宋四家的代表作和他们的书写特点。</p><p class="ql-block">下图依次为: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主要传世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前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阿育王寺宸奎阁碑》苏轼书法力求用笔生动,注重表达个人风貌,反对用传统法则束缚书法家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的寒食节时所作,时年苏轼四十五岁,正是人生的巅峰期,却被困在黄州,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发挥,心中难免会低沉、失落,这个时候唯有挥洒笔墨才能发泄心中的苦闷。</p><p class="ql-block"> 《寒食帖》在笔法上,丰厚粗壮的点画渊自颜体新法。笔法善用侧锋较多,从东坡墨迹看,他下笔确实不是下去就立直,同时下笔时手腕离纸较近,笔锋略向左侧斜出,因而有些不解苏书真谛者的书家指责东坡用笔不合古法,甚至称其为“墨猪”。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中锋与偏锋的关系问题。而东破正是充分运用了中锋与偏锋,才使得《寒食帖》力透纸背,姿态横生。</p> <p class="ql-block">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81]。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p> <p class="ql-block">《砥柱铭》是黄庭坚的手书作品,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p><p class="ql-block"> 这件《砥柱铭》之于书法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在晋人时期,基本见不到大字书法,唐代能够传世的大字书法也仅仅是颜真卿的一些刻本而已,而直到宋代黄庭坚这里,才首次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大字卡楷书和行书的写法,并且在他的笔下是应用得非常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p><p class="ql-block">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p><p class="ql-block">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p> <p class="ql-block">《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诸体诗》,清乾隆末年编篡《石渠宝笈续编》时取今名。《蜀素帖》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p><p class="ql-block">《蜀素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此帖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p> <p class="ql-block">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p><p class="ql-block"> 蔡襄精于书法,其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p><p class="ql-block"> 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从他的行书作品《澄心堂纸尺犊》就能看出来,这一篇墨宝可以说是蔡襄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最典型的,最具有晋唐时期风格的作品。按照信札上注明的时间,应该是蔡襄晚年时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图为《虹县帖》</p> <p class="ql-block">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我校书法社团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扬书画精神”为宗旨,结合重视写字教学以及“写规范字”的时代要求,使孩子们在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和书写习惯。</p><p class="ql-block">一横一竖学写字,一撇一捺学做人。</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校学生参加书法社团时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张毅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审核:仇兆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