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您的孩子有手机吗?您和孩子因为手机经常争执吗?孩子的逆反行为真的只是因为买了手机吗?本期家长课堂带您走进《玩不玩手机与孩子是否优秀无关》,一起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p> <p class="ql-block"> 近日,福建一个15岁的男孩跟妈妈吵架之后就离家出走了。出门之前他把门把手给拆了,把书给撕的稀烂。家长认为是手机教坏了孩子。这是真的吗?我们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这么做?</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有个词叫踢猫效应,就是家里地位比较高的欺负了比较低的。那么,被欺负的这个人就会拿地位更低的人去泄愤。</p><p class="ql-block"> 回头看孩子为啥撕书,是讨厌念书吗?未必。更大的可能性是被父母长期施压后,把自己的怨气撒在了这些物品上。这些跟书没有多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走,为啥非得把房门弄坏呢?这门欺负过他吗?肯定没有。门还能让孩子有个私人空间,可是控制欲强的家长,往往不会给孩子留这个空间,门不许上锁,敲都不敲随时闯进屋里去。孩子把门弄坏,实际上就是对没有自我空间的一种控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01悲剧的背后是用爱“捆绑”得太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爱和自由》里有句话:“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广西一位12岁的男孩因父母阻止玩手机跳楼。仅仅3天后,山东临沂,一名初中生在考试时用手机玩游戏,被巡考老师没收,回家后便从楼上跳下。</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在阻止孩子玩手机上,往往我们的手段越强硬,孩子的抵触就越激烈。反而是稍稍放开一点限制,孩子的自制力才有机会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父母强硬的态度非但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还容易把孩子推向另一个反面。就像用手抓起一把沙子,握得越紧,溜得越快。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日渐疏远的亲子关系,正是孩子沉溺手机的主要“推力”。孩子正在逃避一个“不快乐的成长期”,为了从“令人窒息”的现实世界脱离,才会选择躲进虚拟世界中,寻求短暂的庇护。同时,这也是他们向父母发送求救信号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手机“救”了我们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02 孩子是否优秀与玩不玩手机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 网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个背锅侠。15年前它是早恋,30年前它是偶像,35年前它是电影,40年前它是武侠小说,而现在它叫手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逃避自己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到的作用,把孩子的“错误”都归给孩子和让他“上瘾”的那个东西。</p><p class="ql-block"> 手机虽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并非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去年,武汉大学女神级学霸姚懿玲在网上走红。 她是本科毕业后就直博武大导航工程专业的女学霸,她还是王者峡谷里的“金牌辅助”,谈到如何平衡学习和游戏,姚懿玲表示:“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游戏看作一种娱乐方式,分清孰轻孰重,学习和游戏便可以相互促进。”在姚懿玲看来,电竞和学习的本质都差不多:反复训练、评估个体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果断出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复盘,整理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精准打击”。因而,她在上课时认真听课,扎扎实实学好每节内容;下课后打打王者荣耀,为自己解解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03 影响孩子行为的是父母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单纯禁掉孩子玩手机的一刀切做法,治标不治本。不仅破坏亲子关系,激化矛盾,还容易破坏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影响孩子行为的从来是父母的处理态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 让孩子放下手机,陪伴是最好的解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教育从来不是临时起意的敲打,而是恒久而深厚的渲染。所以,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少玩手机,不如用心花点时间陪他读一本书、陪他看一部电影、陪他旅一次游……孩子见识了日月山川,才不会沉迷于小小的屏幕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 建立专属网络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天性就是对于越严禁的东西越好奇,也就是禁果效应。越是限制,被限制的孩子越容易沉迷于手机。现在很多平台可以选择青少年模式,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让孩子多一扇看世界的窗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 家长以身作则。</span></p><p class="ql-block"> 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说再多都不如父母自己去做。家长以身作则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读书、旅游、运动。当孩子见识过更好的东西,自然不会沉迷网络。教育家洪兰说:纠正一个行为最好的方式,是用一个可被接受的行为取代原有的坏行为。改变一个行为比建立一个行为辛苦十倍。只要我们家长愿意改变,就永远不会晚。</p> <p class="ql-block"> 高新六高心理发展中心愿伴您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