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首先想到的是燕子,它与春天一起到来。过去农村檐下地头,燕子常见。现在钢筋混凝土房子多了,燕子没地方做窝,也就渐渐少了,在城里更是难得一见。</p><p class="ql-block">早就想拍燕子,偶尔碰到,试着抓拍。但这黑色小精灵,翼展宽长,是飞行高手,飞起来速度极快且飘忽不定,像黑色闪电,难以对焦。再加燕子靠捕捉空中飞虫为食,一直在飞,几乎不停落,拍“呆燕”正照也没什么机会。</p><p class="ql-block">有些事只要惦记上,机会就会来。一天晨练归来,发现一只燕子从小区旁小河里飞出,往河里一看,还有一只燕子在退潮后河中间露出的一个小“孤岛”上啄泥。噢,这就是“燕子衔泥做窝”。机会难得,站在桥上举起相机就拍。奈何距离较远,镜头够不着,拍片模糊。燕子衔泥飞走,估计还会再来。赶紧快跑到河对岸一处离“岛”较近且光线较好的地方隐蔽起来,来个守株待兔。</p><p class="ql-block">平时喜欢走路随拍,摄翁之意不在摄,更在乎行步赏鸟也,像这种蹲守还是首次。乘燕子未到,仔细打量这个燕子采泥的“小岛”,其实是河底的一个土堆。小河通外河,水位有波动,平时没于水下,落潮时露出水面。因而“小岛”上的泥富含腐殖质,表面似乎还有一层泥油,有较強粘黏性,确是燕子做窝的上等料材。相较其他鸟,燕子算得上是出色的建筑师,选用较好的河泥、草茎,加唾液粘结成层层叠叠的皿状巢穴,再铺上草茎、羽毛、树叶、碎布等“软装”,与大多用树枝搭建的茅棚式鸟巢相比,燕窝简直就是“钢筋混凝土”的“豪宅”。</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两只燕子再次返回。看来是对情侣,在共筑爱巢。先在小河上空盘旋两圏,见无威胁,才依次落下。两燕配合黙契,一只低头啄泥,一只抬头警戒,轮番进行。多好的画面!我抓紧按下快门。短短十秒左右,采泥完毕,一只衔泥先行飞起,在空中盘旋,待另一只衔泥飞起,再一起飞向几百米外的一个小区。隔有三四分钟,双燕再次飞来,如此循环往复,效率很高。三次后我尝试直直腰,镜头向上,想拍拍燕子盘旋飞行的姿势。谁知这点小心思竟被警惕性很高的燕子发觉,惊慌地窜飞而去。此后等了半小时也不见燕归来,令我懊悔不迭。由于拍摄数量不够,可用的片子不多。</p><p class="ql-block">估计燕巢还未建好,燕子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泥岛”,还会再来。第二天到河边查看几次,水位较高,岛未露现,不见燕子踪影。第三天同样。原来“泥岛”出露水面的机会很难得。</p><p class="ql-block">不死心,第四天再去。真是有心人天不负,上午八九点钟水位降下来了,“泥岛”终于现身,燕子如约而至。这次吸取教训,做好隐蔽,确保不被发现。“小两口”好像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衔泥的速度明显加快,盘旋、俯冲、降落、衔泥、起飞……一气呵成。我也加快节奏,找点、对焦、拍摄……尽量捕捉燕子美丽的身姿。虽技术装备方面尚需提高,但这一通拍摄实在过瘾。</p><p class="ql-block">“燕子衔泥为做窝,有情无情口难说”。蹲守拍燕虽然不易,但更感受到燕子的辛苦。为了爱情和后代繁衍,小小身体竟爆发如此大能量,不吃不喝,高频率飞行,每次一嘴嘴湿泥,需要多少次来回才能建成爱巢?对它们来涚,个中艰辛丝毫不比人类砌房造屋少。国人自古爱燕,以燕巢筑家为福。燕子每年捕食大量有害飞虫,对人类和庄稼生长贡献良多。此次蹲守燕子衔泥,既是一次难得的拍摄,更是一次向燕子的致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