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妈逛老挝(七):琅勃拉邦之香通寺

胡马

<p class="ql-block">  从光西瀑布回来,下午游览了香通寺一一这座琅勃拉邦乃至老挝最精致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香通寺是由塞塔提拉国王于1560年建造的。很奇怪的是,正是在香通寺的建造过程中,塞塔提拉国王把国都从琅勃拉邦迁到了万象。但即便是在迁都的时代大背景下,香通寺还是建造得十分漂亮,寺院的佛堂建筑、雕塑以及镶嵌式壁画等都被视为是老挝本土艺术和工艺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香通寺建成后一直作为历代老挝国王加冕的王家寺院。1928年,在当时的老挝国王西萨旺冯的支持下,香通寺又得到了进一步修缮,才有了今天煥然若新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老挝的传统寺庙,有三个大的风格:万象风格、琅勃拉邦风格和川圹风格。琅勃拉邦风格多见于琅勃拉邦。当年,从兰纳来的赛塔提拉国王,带来了很多兰纳的国民,琅勃拉邦风格就是受他们的影响产生的。这种佛寺一般没有基座或者只有很矮的基座,重檐低垂,线条柔美,屋檐下的立柱不会构成回廊,只会在正门前组成一面阳台。</p><p class="ql-block"> 香通寺的主殿是典型的琅勃拉邦风格。远远看去,三层重叠的人字形的金色屋檐,檐角高挑,屋檐弧度优美地斜垂下来,下部仿佛都能触到地面了。屋檐中间装饰着的一排金色的小塔,这是老挝佛寺的一个特有装饰,在泰国类似的佛寺建筑上是见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文前面这几幅香通寺的照片,是我2011年考察老挝北部矿产途经琅勃拉邦时拍摄的。后面的照片才是本次旅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香通寺占地面积不算大,整个寺院由主殿、卧佛殿、藏经阁和一系列附属建筑组成,大殿就坐落在院落的中心位置。面积虽小,但香通寺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建筑规格也处处体现着庄严与神圣,颇具典雅的气质。而且处处花草繁茂,整个寺院又像一座美丽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在大殿外面后壁的红底墙面上,则有着香通寺内最负盛名的“生命之树”镶嵌图案。</p><p class="ql-block"> 传说香通寺未建成前,大殿所在的位置原本耸立着一颗高160米的大树。大殿建成后,出于崇敬和悲悯,建造者就在正殿的外墙壁上用宝石和彩色玻璃镶嵌出大树的图案,并赋予它生命之树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树”色彩绚烂,内容极其丰富。树的顶端是佛国天境,天境与人世间的分界线下,有两位仙女在观察着大树及世间万物。从树干向两边生长出的枝杈上布满了不同形状的树叶,树下则散布着人类、虎豹、猴子、飞鸟、谷物、芭蕉树、 菩萨 、河流……细看尽是精致的雕刻和华美的镶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红色的背景上,一株由各种颜色的石头镶嵌拼接而成的大树充满了整块“画布”,树下是劳作的人们和各种鸟兽。树腰部分,2只开屏的绿色孔雀左右分立,树枝上落着许多鸟儿,最显眼的是下面树枝上的那2只猫头鹰,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像是俯瞰着下界的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  殿正面首先是一座外室,由木柱支撑,这些粗壮的木柱上刻着精心修饰的花纹图案。寺院内八根粗大的柱子上用黄金刻画着图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后面金光闪闪的佛像和光轮覆盖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  穿过镀有黄金、描绘着佛陀修行历程的木门,即可以进入大殿。略显阴暗的厅堂内供奉有一尊佛陀释迦牟尼像,主佛像的前面和两边还规律地放置了一些小佛像。在这组精美的佛像背后的墙壁上,则是用鎏金装饰的反映老挝历史传奇君主占塔帕尼王丰功伟绩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佛殿的内墙上,金碧辉煌的壁画墙生动形象地诉说着琅勃拉邦以及老挝的古老传奇故事。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描述人一生的生命轮迴的图像,外形像一条盘成一圈的蛇。图画的内容丰富,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与别处充满香火气息的庙宇不同,老挝规定庙宇内不能使用明火,所以这里没有香烛通明,香烟缭绕,信徒们都以敬奉鲜花代替焚香。</p> <p class="ql-block">  和寺里慈眉善目、德高望重的师太一起合个影,毛妈谦恭有如侍女。</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的窗户,也是各国游客打卡的首选之处,因为据说拍出的照片像是自带艺术像框,很好看的。毛妈不喜欢刻意,那就随意吧!</p> <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只有从外面拍照,窗户才会起到一种镜框的效果。再加上外墙上精美绘画的装饰,会更有一种艺术照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登高凭栏,背景里远山连绵,云遮雾盖。</p> <p class="ql-block">  换个背景,仍然是远山如黛,葱笼一片。凭栏俯视,万绿丛中,老挝风情的吊脚楼和殖民时期留存的法式别墅红楼参差错落,与黄色的寺院殿堂和尖顶佛塔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自然人文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与主殿相邻的两座佛殿的外墙,也是装饰华美,鎏金图案,流光溢彩。琅勃拉邦古老的民俗风情: 耕种、狩猎、捕鱼、舞蹈、礼佛……,都在玻璃镶嵌的壁画中得到生动的展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斑驳的外墙墙壁。</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大大小小的古代寺庙还有很多,但它们大多都是十五、十六世纪修建的,而且经过近代不断的修缮。</p><p class="ql-block"> 西瓜塔(That Makmo)也是琅勃拉邦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浑圆的塔顶像个西瓜,所以当地人以此俗称名之。其真名是莲花塔(That Pathum)。修这种圆顶佛塔据说是从斯里兰卡学来的。资料显示:这座西瓜塔始建于1514年,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并非是原件,而是1932年重修的版本。其实不光是西瓜塔,琅勃拉邦除香通寺外的绝大部分所谓老寺庙,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修的。和我们“修旧如旧”的保守观念不一样,老挝人喜欢修旧如新。</p> <p class="ql-block">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偶然发现后来的游客所看到的西瓜塔是这个样子的。显然是寺院管理方近年又给塔体重新刷了一遍白灰,古老的佛塔又“焕然一新”了。不得不承认,看起来漂亮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