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阅壮乡美 同享非遗魅

南宁市秀灵小学荷鸣宣传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南宁市秀灵小学2023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暨非遗传承活动</b></p> <p class="ql-block">  桂风壮韵美如画,绿水青山歌飞扬。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宛如那融融的春日如约而至。南宁市秀灵小学赶着春潮,开展“童阅壮乡美,同享非遗魅”民族团结暨非遗传承系列活动,提高师生学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观五彩壮乡 秀“那”美山河</b></p> <p class="ql-block">  壮乡人的“三月三”少不了五色糯米饭,它不仅是一道传承已久的非遗美食,更是一种念念不忘的故乡情怀。</p><p class="ql-block"> 壮乡万木吐翠,春华正荣。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壮娃们在长辈的带领下,以非遗美食五色糯米饭描绘蕴含着骆越先祖“稻作(在壮泰语中称为“那”)”文化的壮族“那”美河山,感受壮乡的秀水青山、增强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倡导环保文明风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传民族瑰宝 展非遗舞韵</b></p> <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让壮娃们在体验广西非遗舞蹈中,受到舞蹈美育,让非遗传承“活”起来。文化自信树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学前班竹竿舞:竹竿舞是壮族三月三必跳的一个种与宾客共舞、娱乐性较强的舞蹈。竹竿舞不仅是壮族人民的一种娱乐,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壮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敢、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玛拐舞 :“ 蚂拐”在壮语中是青蛙的意思,青蛙在壮乡民族文化当中蕴含着幸福美好平安祥和之意。&nbsp;</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铜鼓舞: 铜鼓舞是壮族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它是壮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活动过程的再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明白如话地用身段、手势表现出来,给人以鼓舞、以向往,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扁担舞:壮族扁担舞被誉为“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 ,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扁担舞传递着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着壮乡儿女细腻的情感韵律。是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傩舞:傩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文化,享有“活化石”的美称,2018年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西少数民族原生态傩舞,向人们呈现出为生活欢歌,为生命舞蹈,为生灵祈福的生动景象。&nbsp;</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猴棍舞:猴棍舞是广西白裤瑶重要庆典时不可或缺的活动,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猴棍舞不但是民族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载体,更是白裤瑶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播窗口。</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板凳龙舞: 板凳龙舞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人们以“凳”为龙,舞出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朴素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  映日荷舞蹈艺术团《侗见锦绣》:侗锦是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瞧!新时代的侗娃今天承艺织锦绣,明日织就美丽强国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邂指尖美艺 绽非遗芳华</b></p> <p class="ql-block">  蜡染书、腰织绣、扎染巾、壮锦包、绣球吊坠......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林苗族刺绣自治区级传承人、百色市工艺美术大师杨云, 非遗染织绣手工艺人、非遗研学导师陈红英老师及学校传统手工艺班学员制作的各类“非遗”手工艺创意作品,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不少大小“粉丝”纷纷驻足,争相体验“非遗”手工艺术之神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寻八桂文化 品非遗美馔</b></p> <p class="ql-block">  恭城油茶、柳州螺蛳粉、百色芒叶田七鸡;猪血肠、舂糍粑、客家酿......八桂大地,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非遗美食,通过家长带领孩子探究学习、共同制作,集香、味、形于一体,兼具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及文化典故内涵,呈现在“同享”八桂非遗食街,宛若一场精彩的美食盛宴对决,让更多人了解了广西非遗美食的风采,让广西非遗美食“热”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校园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主阵地,“非遗进校园”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增强。</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我校“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暨非遗传承活动,不单像以前一样从山歌、服饰了解壮族文化,更通过阅读、舞蹈、制作、品味等一系列非遗文化特色体验活动,让师生家长感受壮乡之美,体验非遗之魅;了解广西非遗、更爱上广西非遗,自觉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主 编:梁艳芬 陆 叶</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许秀青&nbsp;</p><p class="ql-block">文 字:邱再蓬&nbsp;</p><p class="ql-block">图 片:吴 芸 甘 玲 黄莉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南宁市秀灵小学&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4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

壮乡

壮族

非遗

文化

文化遗产

广西

物质

美食

舞蹈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