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的传统文化主要代表着我国几千年来沉淀出来的精神文明,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该方面的文化,有利于帮助孩子在建立起良好道德习惯的基础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2023年4月18日,县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在城三小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挖掘教材资源,渗透传统文化”展开。</p><p class="ql-block">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性材料,是教学方向的指南,也是凝结着文化内涵的教学工具,因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进而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核心文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宏观印象。</p> <p class="ql-block"> 陈雪珍老师在执教《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等拉近了学生与红军的距离,让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将长征精神的引入,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当问到“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含有哪些精神?”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都能从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中去体会,当问到“‘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时,全班同学一致持否定意见,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当时红军的长征精神,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同学说:“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还有同学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要勤俭节约,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在这节课中,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它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见证,它犹如一条长河流贯古今,源头不变,愈流愈广。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谈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选取古代或很久之前的素材而忽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而要把“古”与“今”有机结合,在“古”中寻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基,在“今”中悟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刘惠珠老师在教学《纸从哪里来》这节课时,给学生讲述了蔡伦造纸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了古代是如何造纸的。在这一过程中,又由古代的造纸术延伸到我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了古代的造纸技术,紧接着提问:现在我们是怎样造纸的呢?学生们纷纷摇头,但此时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带着孩子们的疑问刘老师播放现代造纸的小视频,学生知道了纸到底是如何来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巨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 《爱心的传递者》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做“爱心的传递者”,使学生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关心和理解他人,乐于并善于给别人提供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陈秀丽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讲述了雷锋的故事,以榜样引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接着,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做为教学资源,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被关爱和关爱他人的经历,引起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上的认同和共鸣,从而达到共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道德修养。</p>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交流时,老师们畅所欲言,肯定了三节课的优点,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认知,也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和研究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拓展文化知识,将教材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的渗透活力。教师要紧扣主题思想,结合教材内容拓展更多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