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井研四合乡的田光仁是本次宗亲聚会的组织者之一,被选为他们这一支系宗亲会长。</p> <p class="ql-block"> “@田明(祥字辈) 田家咀是明代早中期祖居住地,在1645年被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抢点屠灭族人及毁烧祖居住地。只有:田万邦,田万桥逃离另寻生息,田文达逃至杨侯爷手下当差,因此明代族记毁断代,曾经开荒挖出很多头骨。田家咀现今没有遗迹房屋,周边只是现代零散族人民房,关于田祠堂解放后交与井研县财政局,移给农工会作为办公用,于六一二年四合公社修大礼堂拆木材石头砖瓦,至今是一片竹林荒地,四月一号举行宗亲会的是田氏现荐唯一古韵老屋,是民国时期修建的,我们家族正在重续(田氏族谱),关于乐山地区的各支系的详细情况,如果原意,我们将会在族谱旁记各支糸分部及字辈排立及愿意录记入族的所有田氏宗亲。”</p> <p class="ql-block"> 因此四月一日早我拼了一个出租车(15元/人)到乐山,与本家朋友汇合,自驾很熟悉的赶往井研四合乡田家咀。十点半时小车开到了乡村小路、浓郁丛丛、山水相连的村里,宗亲们就像久别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头一次参加在老宅大屋院坝里举行的活动,严格讲我不算这一支系范围,但所见所闻的情景,已经感觉把自己溶为了一个大家族的成员。每个人都热情扬逸的互动交流,尤其是我对“坝坝宴”好奇感受,乡村民间大厨的手艺献上16道佳肴和川民喜欢的泸州大曲、盛名的饮品“峨嵋雪”。</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本家亲友把我们顺便带往井研的【研溪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处湿地公园虽然建成时间不长,居民们还是抱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在树荫下草地上聚会、摆出野餐的各美食品,闲情逸致的游玩……</p> <p class="ql-block">这是井研的“千岛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 井研的本家宗亲朋友带我们参观本县最大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在井研县千佛镇北茫溪河畔,旧称学堂湾的地方,有一处占地面积13664平方米、建筑面积6733平方米、大小天井12个、房舍127间、石砌围垣高4米周长450米,远望如城堡的大院,这就是乐山眼下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民居——雷畅故居。</p><p class="ql-block">千佛镇的“太史第”和“翰林院”</p><p class="ql-block">故居依山临水,山束水环,是为风水宝地。故居建成于清乾隆年间雷畅在官之时,故名“雷畅故居”。雷畅、雷翀霄父子及侄孙雷轮,都官属翰林院。明清两代翰林院职掌修史,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所以,族人都称雷宅为“太史第”。因宅前30余米有“翰林坊”,乡民们又呼之为“翰林院”。</p><p class="ql-block">道光时期因雷氏家道中衰,故居易主为五通桥盐商王敬庭,王氏以五通桥盐号更名为“槐盛号”并加以扩建,但仍保留了雷畅故宅的基本布局、风格,最终形成今日规模。</p> <p class="ql-block"> 感觉此院虽然不收费,但没有大的投入来维护修复,院落宽阔而房屋内破旧残缺,仍需更加重视的保护、传承,让后人有沉浸式的现场体验感受,明白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勤奋努力持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 宗亲们看到卧室内的“阁床”很有感触,也讲述自家族的各种家俱用品,既有类似的鎏金木器,也有不同的家传“宝贝”。</p> <p class="ql-block"> 像这样的返乡旅行活动,我感受到了山美水美的故乡自然风景,更觉得感恩先祖们留给后代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以及他们的凝聚力、奋斗力,自发性的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持续尽责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更加相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杰地灵”的现象……</p><p class="ql-block">衷心感谢:田光仁的历史资料,以及宗亲会的举行。网络原创作者的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