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林海日报》结缘,是从几张图片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大概上中学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翻看报纸,有几张图片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黑白的,还有些模糊。好像是一棵高大粗壮的树下面,几个工人在拉着大锯;另一张是几个穿着羊皮袄、毡靴、头戴狗皮帽子的人,合力抬着一根大圆木,行进在没膝的大雪中。眉眼衣领已被霜雪染白。旁边还有很多大圆木躺在厚厚的积雪上……</p> <p class="ql-block">好像也没太看懂什么,只是觉得心里酸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畏严寒、吃苦耐劳的林业工人吗?这就是长年爬冰卧雪,战斗在深山老林的大兴安岭林区的建设者吗?我肃然起敬!从那时起,我在《林海日报》上知道了什么是林场、贮木场、小工队、油锯、运材车等等。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大山深处林业工人的生活,也成了《林海日报》的忠实粉丝。</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林海日报》主要内容就是林区新闻要闻。哪个林场涌现了哪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哪个小工队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林区又有哪些新变化……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是激励人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巨大的精神动力。读起来精神抖擞、心情振奋。《林海日报》已成为我走进林区、了解林区的窗口,在这里我看到了茫茫林海深处涌动的蓬勃生机和如火如荼的劳动激情,看到了林区开发建设者们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作为林区长大的孩子,阅读《林海日报》,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p> <p class="ql-block">从新闻到社会,从生态到旅游,从读书到青年,从绿荫到映山红……所有版面都要阅读。看书评,读佳作,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后来我的小习作也在报纸上发表了——《冬至感怀》、《春节,万家灯火团圆时》、《那些年,我们正青春》、《林区印象》等。不知不觉,这张小小的报纸,成了我向文友们学习,提升写作能力的平台,也是我的又一个情感寄托。</p> <p class="ql-block">七十载春秋,《林海日报》已由一棵小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新媒体数字报让阅读更方便,传播更广泛。报纸篇幅更大,版面更多,设计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更具时代性。手机上可以随时阅读。</p> <p class="ql-block">七十个冬夏,《林海日报》见证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绿色变迁。这一方小小的报纸,早已成为林区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一代代务林人的努力下,《林海日报》必将会为宣传林区、繁荣林区做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喜欢随手拿起一张满是“松树油子味”的《林海日报》,坐在小桌旁,看着一个个跃动的、精灵般的文字,被纸墨特有的馨香浸染着。这里有巍巍兴安,有浩浩林海,有一代代务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这满眼的苍翠滋养着我的灵魂,从精神到生活。手边的流年,就这样清心舒缓的流淌在松涛林海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