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段店窑汝瓷探源

鲁阳山人

<p class="ql-block">我国最早的青瓷源于何时?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德清发现了商周至西汉时期我国南方最早的青瓷古窑址,解决了一些墓葬出土的早期青瓷(亦称原始瓷)器物的烧造地问题。而商周至西汉时期作为多个朝代行政中心的中原地区虽常有早期青瓷器物出土,但考古工作者一直没有发现其烧造地,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p><p class="ql-block">河南青瓷源于何时?河南考古专家赵青云先生编著的《河南陶瓷史》中记述为:“<b>在东汉时期终于烧制成功了成熟的青瓷器”</b>。这是根据一些地区墓葬出土的实物得出的结论,但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一直没有发现当时烧制这些青瓷器的窑址。河南现已发现烧制青瓷最早的窑址是北朝晚期的安阳相州窑。</p><p class="ql-block">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属青瓷范畴。汝瓷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也是北宋晚期的皇家御用器,千百年来倍受各朝皇亲国戚、名人雅士的追捧,是我国古陶瓷烧造史上的一朵奇葩。但是,早期汝瓷烧制于何时、何地?现有的文献和资料还无从可查,只是笼统的说成为北宋早期。</p> <p class="ql-block">鲁山段店窑烧制汝瓷是在黄矞先生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瓷史》中作了明确的记载,即“<b>鲁山县属汝州,即宋人所斥为汝器者。”“汝瓷以出汝州得名,即唐之鲁山窑,在宋瓷中称为诸窑之冠。”</b>在这里,黄矞先生明确的指出了宋时的汝瓷产于鲁山窑而非它地。关于鲁山段店窑汝瓷,我国多位古陶瓷专家的撰文中也都有详实的论述。结合以上资料和本人多年的深入研究,就鲁山段店汝瓷的历史渊源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p><p class="ql-block">笔者是古陶瓷爱好者,经常去考察河南的重要古窑址,鲁山段店窑是我重点关注的古瓷窑址。最近几年,段店窑发现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青瓷、汝瓷和钧瓷残器和残片,且不少器物疑似皇家礼器和官府用瓷,本人曾在2012年《收藏界》第八期撰文《鲁山段店窑汝瓷揭秘》中进行了披露。段店窑烧制的瓷种几乎涵盖全国各大窑口,其中青瓷是主要品种之一,但其始烧于何时?因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也没见到详实的史料记述,现还不得而知。鲁山县古属汝州辖,段店是其一自然村,因古窑坐落在段店村也称为段店窑,或称鲁山窑,自然地也应称汝窑。所产青釉瓷当属汝瓷范畴,无论早晚。</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段店窑又陆续发现了疑似战国、汉代及三国、两晋时期和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物,如带乳钉的原始青釉镈锺、带兽面辅首双耳青瓷瓿、神兽形青瓷尊、青瓷鸡头壶、青瓷印花胡人乐舞壶等,还有器型奇特无法叫出名称、难以判别年代的早青瓷器物(如图1)。这类器物其胎质及釉面和制作工艺与南方同期及其它窑口的青瓷器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还保留其典型的中原地区特点。还发现有隋唐时期西域风格的凤首龙柄壶、五代时期的葵口青釉碗等,这无疑为段店窑青瓷即早期汝瓷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笔者其中遴选如下几件代表性器物:</p><p class="ql-block">1,战国乳钉原始青瓷镈锺(图2)高22厘米,底阔16厘米,是典型的战国青铜镈锺造型。锺钮部为一卧兽,身上部为三排四组乳钉,每枚高约半寸,每组九枚,并在每排间隙中刻画有S纹,下部为几道玄纹。锺面施很薄青釉,器内无釉,胎质为灰白色。该器属北方原始青瓷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图1</p> <p class="ql-block">图2</p> <p class="ql-block">2,战国三足S纹提梁盉(图3),高18厘米,西周青铜器造型,周身施青釉,中上部刻S纹,兽头为盉嘴,变形龙为提梁有齿形脊,园腹有盖。该器型在南方常有出现,但在北方很罕见。证明段店窑在当时烧制这类原始青瓷已经非常成熟。</p> <p class="ql-block">图3</p> <p class="ql-block">3.三国兽面辅首双耳残青瓷瓿(见图4)高17 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26 厘米,双耳似兽首并印有兽面纹饰,与辅首四角对称,外底平且有三个宽近一公分、长二公分的条形支垫,施青绿釉到器中,釉面不平,下部和底及器内施褐色护胎釉,胎面稍粗超,呈黑褐色。</p> <p class="ql-block">图4</p> <p class="ql-block">4.西晋神兽形残青瓷尊(见图5)高28厘米,口径13.5厘米,正面为堆塑兽面其口衔珠,左右为堆塑四肢,两边为双穿带鼻,器身还少有篦纹,后部有三段出脊。施青釉到底,器内有釉,底平无釉。</p> <p class="ql-block">图5</p> <p class="ql-block">5.西晋青瓷残鸡头壶(见图6)高19厘米,口径8厘米,瓶口为盘口,提把较长,上边连盘口,下边连器身,肩部有两个桥形穿鼻,胎质褐黄较粗,瓶肚有接胎痕,平底,施青釉不到底。</p> <p class="ql-block">图6</p> <p class="ql-block">6.北朝青瓷印花胡人乐舞残壶(见图7),型扁平,肩部有两个穿绳孔。壶高22厘米,口径8厘米,前后均印刻有五个胡人乐舞场景,动作惟妙惟肖。壶上下点缀有莲瓣纹,因印纹凸出,浮雕效果明显。器身满上青黄釉,底足平底,泥沙团垫烧,胎质呈灰白。</p> <p class="ql-block">图7</p> <p class="ql-block">7.北朝青瓷龙(图8),宽32厘米,高20厘米,全身施青釉,胎质灰白,其型态为尊状,显得威严凶猛。</p> <p class="ql-block">图8</p> <p class="ql-block">8.隋唐凤首龙柄壶高43厘米(见图9),龙柄形为螭龙,身细长,龙头衔器口(颈部有残),尾接瓶下部,器身工艺复杂有刻、塑、贴,纹饰有莲瓣、佛祖、花卉等。胎质为灰褐稍粗,施青釉到底,底足无釉凹底,垫烧。</p><p class="ql-block">当地媒体也有记载在窑址发现唐代残汝瓷缸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图9</p> <p class="ql-block">9.五代葵口残青釉碗(见图10)高7厘米,口径18厘米,敞口、六葵口、施青釉、满釉、釉面莹润,有玻璃质感,大圈足底部有釉。同期耀州和越窑均有类似器型。</p> <p class="ql-block">图10</p> <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又称为早期青瓷的器物其烧制年代如果在将来考古发掘得进一步的确定,那么段店窑也是战国、汉魏、两晋、隋唐时期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制瓷窑场,此堪称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也属北方地区的重要发现。即填补了北方早期青瓷烧造的空白,也推翻了早期青瓷源于南方的定论。这一结论也会把段店窑的瓷器烧制起始于唐的时间上推一千多年甚至更早(据有关史料记载:段店村附近的龙山、仰韶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就发现有陶器生产,在商代就有瓷器生产)。因这批器物的制作工艺相当成熟,应该存在其内在的先后传承关系。有的器型也非一般民用,应是官府定制之物,也可认为是早期汝瓷的雏形。该窑有着这样上千年成熟的青瓷烧造技艺,又有各代官府的定烧经历,所以能在北宋时期烧制成熟的皇家用汝瓷应是顺理成章,这也为后来的汝瓷为魁的成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另外,据有关资料记载及当地出土的陶瓷标本分析,在盛唐时期鲁山段店的瓷窑已经生产出了很成熟的黑釉加彩蓝斑瓷器,史称花瓷,近代有人称谓唐钧,花釉拍鼓就是其代表作(见图11)。据传唐玄宗和精通音乐的大臣宋王景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段话记录在南卓的《羯鼓录》中。这种所谓花瓷是在黑、黄釉面上再饰以不同的釉料、经高温焙烧后泛出淡青、天蓝、月白等纷繁多样的彩斑并形成流淌生动似雨丝状的自然纹理(见图12、13)。花釉的釉色从早期黑釉上的乳浊斑块状发展到整器物大面积釉彩装饰,并有向乳浊状天青釉色过渡的趋势,它既有花瓷的特征,也有钧与汝的早期雏形(见图14、15、16、17、18),这就为五代时期著名的柴瓷及北宋早期汝瓷和北宋中晚期所称“狭义汝瓷”的官汝和后来的窑变釉钧瓷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也可以说花釉是钧汝之源的论点已得到多数古陶瓷专家及学者的普遍认可,也无疑对我国北方古代瓷业特别是钧瓷、汝瓷、官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釉色的逐步演变也形成了后来的钧汝不分、官汝不分、官哥不分之说。</p> <p class="ql-block">图11</p> <p class="ql-block">图12、13</p> <p class="ql-block">图14、15</p> <p class="ql-block">图16、17、18</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中原地区有四大花釉瓷产地,即禹州神垕赵家门、内乡大窑店、郏县的黄道窑和鲁山段店窑。这四大窑址唯独鲁山段店窑发现烧制汝瓷,此现象绝非偶然。近几年段店窑发现有北宋早期带铭文的天青色汝瓷残器,还有类似五代柴窑、胎釉极薄造型为早期青铜器形制的尊、觚类祭祀用汝瓷器物残片。可以这样认为,五代时期著名瓷种柴瓷至今未发现窑址(已有人曾撰文柴瓷出自鲁山窑),而北宋取代后周是和平交接,并未发生战争,柴窑窑址无需遭到破坏。北宋皇室也需高档日用瓷器,即使不愿用前朝之物,因刚建立新朝,国家急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不可能马上全部更换。所以柴窑延用下来的可能性极大,但这些瓷种当时并非称“柴窑”,最早的柴窑和汝窑的称谓是在北宋中期欧阳修的《归田集》中的记载,即“<b>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b>。”在这里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可以想象,北宋皇室所用高档用瓷一方面会继续沿用老传统的供应方式,也可能会另选窑址。如果另选瓷窑址,鲁山段店窑是其首选,因该窑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著名瓷窑场,不仅其品种丰富、质量上乘、工艺精湛、技术力量雄厚且名声在外,在唐玄宗时期的天宝年间已初现辉煌,以后也受历代官府青睐,其优越的烧造条件是当时任何窑场无可比拟,尤其青釉瓷烧造历史悠久工艺娴熟,这从其发现的各类器物中可见一斑。所以北宋皇家用瓷的选窑烧制非段店莫属。</p> <p class="ql-block">有现成的柴窑烧制技术可借鉴,又吸纳越窑、耀州窑部分工艺,又有自身成熟的经验积累,以地域命名的新瓷种“汝瓷”也就应运而生,近些年陆续发现的北宋早、中期的汝瓷实物也是对以上观点有力的佐证,也进一步推断出了段店窑汝瓷从战汉到宋金时期的大致烧制时间,以及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一举成名的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鲁山段店窑虽在史书文献上记载不多,多年来国家也未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但其多年来发现的实物、实证却令人十分震惊,也为该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悉,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已对该窑高度重视,并即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预见,因唐代花鼓的出名使人们对该窑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发现宋代汝瓷的烧制,更让人们对该窑刮目相看,或许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人们,我们期待着这一天。(完)</p><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