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第二立面

Dongd

<p class="ql-block">图文/Dongd原创</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外滩遐迩闻名,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她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耸立着20多幢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代表性的有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这些临江(黄浦江)建筑群可称之为外滩的“第一立面”,那么外滩的“第二立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外滩的源点在哪呢?</p> <p class="ql-block">话说4月1日周六下午,我亲身探访了外滩的第二立面——洛克.外滩源。漫步路线如下:沿着圆明园路步行街由南往北至南苏州路,然后沿着南苏州路向东漫步至原英国驻沪总领馆。</p> <p class="ql-block">众安.美丰大楼,新旧融合的地标。一至三层原是建于19世纪末的美丰洋行。在此基础上如今建筑师加高11层,错落有致,与远处的高楼大厦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没有外滩沿江观光平台拥挤的人群,没有南京路步行街的热闹喧嚣,这里是圆明园路步行街,洛克.外滩源,特别适合悠闲的漫步……</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公寓(建于1904年前后)入口</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间的白色洋楼为哈密大楼,建于1927年,风格为折衷主义三段式立面</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路上饱经沧桑的历史保护性建筑,经过精心修缮(包括外立面的清洗)之后,光彩焕发!它们有的用作艺术展厅,有的用作咖啡馆或餐厅,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我在一家名为LUNEURS的餐厅停下了脚步。这里环境优雅,提供轻食简餐、西点(包括各式冰淇淋)、咖啡、奶茶。我找好了座位,点了咖啡和可丽饼慢慢享用。</p> <p class="ql-block">喝好了咖啡,我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一座漂亮的教堂映入眼帘。走到这里就到了苏州河边,圆明园路的尽头,南苏州路由西向东与之相交。</p> <p class="ql-block">新天安堂(南苏州路107号),原为天主教堂,于1886年建成,1901年扩建,由道达尔设计,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中间33米高的八边形尖塔,建成当时为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上海划船俱乐部旧址(南苏州路76号),于1905年建成,是上海最早的体育设施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沿着南苏州路向东漫步,走过原教会公寓继续往前,不一会儿到了一所大门前。以前大门是关闭的,人们只能好奇的向里张望。现在对公众开放了,真好!进大门往里走几步,嚯,好漂亮的大草坪,还有一幢庄重典雅的欧式洋楼,它就是建造于1849年的原英国驻沪总领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外滩源黄昏</p> <p class="ql-block"><b>这一区域从地理上说为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这里即是外滩的源头。这里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现代城市发展的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感谢您的阅览!</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