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染霜的美篇

枫叶染霜

<p class="ql-block"><b> 情 满 故 乡</b></p><p class="ql-block"><b> 刘 钊</b></p><p class="ql-block"> 巍巍六棱山层峦叠嶂,泱泱桑干河鱼翔浅底。天空中鸟儿振翅,沃野里牛羊倘佯。袅袅炊烟如祥云缭绕,笼罩着宁静的村庄。这如诗如画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阳高县鳌石乡西马营村。</p><p class="ql-block"> 西马营村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阳高县东南角“两省三县”交界处(河北、山西省,阳高、阳原、广灵县)的桑干河南岸。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宜农宜林宜牧,我的祖祖辈辈几百年来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在这方热土。</p><p class="ql-block"> 在我小的时候,全村四千多亩土地是用桑干河水自流灌溉的,每当浇完农田,能经常在庄稼地里捡到大小不等的河里野生鱼。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现在平均亩产在两千斤以上,是阳高县的粮食主产区。</p><p class="ql-block"> 原来村北边与河湾之间有一片纵深数百米的次森林加人工林,是村庄的绿色屏障。听长辈们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有狼和狐狸出没。夏天到林子里拔兔儿草、捡地皮菜,采蘑菇,冬天砍树枝、拾柴禾,撸树叶,套野兔。是全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河岸上、水渠旁,布满了多年生河柳。每到夏天,人们用镰刀削下半成熟的嫩柳条,编织花篮、笊篱、笸箩等生产生活用具,地域特色明显。</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老百姓俗称的三大宝:“金棍儿、银嘟噜、摇钱树”。金棍儿是指苇子,村东面有块解放前祖辈留下来的二百多亩大的苇园,苇叶晒干就是包粽子的材料,苇杆加工成苇席后用于屯粮和铺土炕,老百姓用苇制品换钱补贴家用,历史漫长。银嘟噜是说葡萄,村里种植葡萄年代久远,主要品种为龙眼,成熟后糖份高、口感好,远近闻名。摇钱树是指果树,村里有栽培各种果树的传统和技术。我记忆中曾经有六、七个大小不等的果园。主要有杏、李子、桃和小果子等品种。在小农经济时代,这些果园的产出,老百姓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能作为副业收入补贴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老家人憨厚、热心,特别注重亲情友情,村风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睦融洽,一家有事,众人帮助。</p><p class="ql-block"> 在我少年时代,家里最犯愁的是办重体力活的事。夏天抹房打炕种自留地,冬天分粮分柴禾担水等,都是本家叔叔大爷们倾心相助解决的,在生活贫困,繁重的劳动之余,自顾不暇的他们,克服困难,悉心照顾年幼的晚辈,实属不易。本家当户的关怀关爱,令我终生难忘,他们的恩情永远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 星辰灿烂,故乡依旧河水清清、垂柳依依、粮丰林茂、瓜果飘香、牛羊满圈,一派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故乡,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2-04-1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