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作业设计轻负高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楼观镇界尚小学推出一系列项目式作业、套餐式作业、弹性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减轻课业负担。</p> <p class="ql-block"> 《竹节人》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学完这篇课文,六年级学生对“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产生了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按照“明确阅读目的——带着目的阅读——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流程,完成“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学生绘制的“制作指南”图文并茂,趣味横生,步骤清晰,指导性强,真是名副其实的“竹节人制作说明书”。</p> <p class="ql-block"> 学生在自己绘制的“制作指南”指导下,用竹子或者毛笔杆、塑料吸管等材料,亲手制作竹节人,充分感受自己动手做玩具的乐趣,更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为了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切实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四年级数学的特色作业《感受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该班数学老师的典型做法如下:</p> <p class="ql-block"> 首先请孩子们将长方形纸条两端对接起来,孩子们都做成了普通圆环,而老师却做成了特殊的纸环-莫比乌斯带。这两种不同的对接方式,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课件主题图中两只蚂蚁的不同境遇更是引起孩子们的深思,一只纸环外的蚂蚁只能望着内壁的面包屑焦急无助,另一只纸环外的蚂蚁却如愿以偿地吃到了内壁的面包屑。原来,纸环做法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结果。意外的发现,让孩子们更愿意学习“制作神奇的带子”。</p> <p class="ql-block"> 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它具有的“一个面、一条边”的神奇特性。之后,关于“莫比乌斯带”由来的小故事更激起了孩子们研究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特色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从而带动学生听课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数学能力的发展,并将这些能力作用到学生全部生活中去。界尚小学的教师们精心策划设计了富有趣味性、层次性的特色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编辑:孙瑞悦</p><p class="ql-block">校对:赵梦婷</p><p class="ql-block">审核:吕稳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