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滨海新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项目行动,促进滨海新区小学“学为中心”课堂建设的进一步落实,推进小学“双导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化,4月17日和18日,在大港第四小学召开“滨城论坛(第一季)”展示交流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围绕新课标、新理念的落实,以及“学为中心”课堂建设方面总结提炼出的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发展。</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大港第十二小学窦梦楠老师作为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现场课堂展示,执教课题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十课《家人的爱》。</p> <p class="ql-block"> 本堂课,窦梦楠老师以“寻找爱——感受爱——理解爱——回报爱”为线索,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到家人的爱,知道家人的爱无处不在,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初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p><p class="ql-block"> “学为中心”课堂模式,正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学本课时,窦梦楠老师坚持构建生活化课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活动中感受、在思考中提升。</p><p class="ql-block"> 课堂初始,窦梦楠老师设计了儿歌导入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同时回想起与家人之间的温情画面,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接着,窦梦楠老师出示了“爱的纪念册”,将学生与家人之间爱的回忆以照片的形式进行了展示,照片勾起了学生与家人之间的美好回忆,学生开始积极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寻找家人的爱,进而感受到了家人的爱是无处不在的。</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家人为了我们成长付出了辛劳,窦梦楠老师设计了“教孩子走路”这一体验活动: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爸爸的姿势也来体验一下教孩子走路,坚持两分钟。通过体验活动,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大,家人付出了数不清的辛劳。</p> <p class="ql-block"> 爱是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情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形式的爱,窦梦楠老师引入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和音频故事《爸爸妈妈不爱我了》,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奶奶觉得疼明明所以才不给明明背书包”和“兰兰的爸爸妈妈是不爱她了吗”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相互补充、纠正,思维得到了撬动,对“爱”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明白了爱的味道不仅仅有甜一种滋味,尤其是经过讨论,孩子们还能例举出来生活中其他“特别的爱”,明白了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形式的爱要学会理解。</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初步树立感恩家人的意识,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感恩不能停留在课堂的“说”上,更要延伸到生活中的“做”。窦梦楠老师设计了“贴心宝贝行动计划”这一课后作业,为学生发放了行动计划卡,让学生将课堂上说的、想要为家人做的事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同时要求会在下节课谈践行活动中的感受。这样一来,感恩家人不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通过作业的形式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联系,使品德教育做到了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本堂课,窦梦楠老师始终坚持用学生活动代替教师说教,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实例讨论、社会实践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教学内容、升华价值观念、丰富多元情感。</p> <p class="ql-block"> 观摩结束后,听课教师与大港第十二小学副校长张勇、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教研员王立群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评课。</p> <p class="ql-block"> 窦梦楠老师的本堂课不仅凝聚着其个人汗水,也是大港第十二小学教研团队的共同教研成果和十二小“双学三思一导图”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大港第十二小学积极推进“赋能双减,高效提质”青竹高质课堂工作,在优化资源、深挖教材、细化模式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学为中心”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凸显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模式,从学生入手,以学生为根,调动一切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让学生这一内因发挥高效作用,达成高效目标。</p><p class="ql-block"> 好行者无疆,好思者不止。在今后的办学中,大港第十二小学会继续深入推进“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力、行动力,让教育呈现出一片五彩缤纷的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