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绍兴……书圣故里

双魚

<p class="ql-block">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绍兴古城核心区,是</span>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隐于蕺山南麓连片古民居间,白墙黑瓦,傍山依水,宁静内敛,平和自然,是当地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p> <p class="ql-block">欣赏着王羲之的二谢帖,便有书圣福地,墨留余香之感。</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石板的地面上 </p><p class="ql-block">远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印在白墙粉黛之上</p> <p class="ql-block">戒珠寺</p><p class="ql-block">原为晋王右军王羲之别业,原寺前有墨池、鹅池,寺前有上方院、卧佛殿、竹堂、雪轩和宇泰殿等。</p> <p class="ql-block">舍宅为寺</p><p class="ql-block">相传,王羲之有两样爱好,一是喜欢鹅,二是喜欢大个的宝珠。一日,王羲之正在玩赏一颗宝珠,有一位与他来往甚密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连忙将他请到书房叙旧畅谈。送客之后,王羲之忽然发现放在桌上的宝珠不见了,心中便怀疑是这位僧人“顺手牵羊”。此后,便对这位僧人渐渐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落自己的原因后,心中悲愤,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p><p class="ql-block">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鹅忽然死去。家人在剖鹅时,在鹅肚子里发现了那颗丢失的宝珠。王羲之一见到这颗宝珠、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 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戒珠寺。</p> <p class="ql-block">探花桥</p><p class="ql-block">清乾隆《越中杂识》载:“探花桥,在戒珠寺南。河口有探花坊,明探花余姚谢丕立,因以名桥” 后在建设书圣故里时改建。</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陈列馆</p><p class="ql-block">位于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斜桥弄8号,很小的馆,一楼展示王羲之历代法帖名作,后面小楼陈列苏轼、王明阳等受王羲之影响的书法家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陈列馆</p><p class="ql-block">王義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临沂,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序》书法人称“天下第一行书”。</p> <p class="ql-block">躲婆弄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天人称“王右军”的王羲之走在回家路上,过一小桥时,见一老妪坐于桥头,烈日下出售几把做工并不精巧的六角竹扇,每把五文钱。王羲之怜其辛苦,借桥头店家笔墨,在每把竹扇上写上几个字,老妪见状一脸愠色。王羲之说:“可说此为王右军字,每扇可售一百文”。果然,行人见扇,听说是王羲之写的字,纷纷争购,转眼告罄。这座桥,后人便称为题扇桥。老妪见有利可图,第二天又抱来二十多把扇子,王羲之看了,又在扇子上写了字,很快也都卖完。第三天,那老妇人竟弄来一大堆扇子,坐在桥头等王羲之。王羲之知情后,绕弯走一条行人较少的小巷子回家。这条小巷子,后人便称为“躲婆弄”</p> <p class="ql-block">题扇桥</p><p class="ql-block">题扇桥旁,在白墙黑瓦上感受书法艺术的氤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坐落于绍兴市区笔飞弄13号,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江南台门建筑。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现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就诞生在这座古 老的台门里,并在此度过了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蔡元培祖上曾居夕 外地,约在明隆庆万历年间,才迁至山阴。 初居城内井巷,清道光年间,蔡元培祖父蔡嘉谟在萧山街笔飞弄! 自置房屋,这便是现在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尚德当铺建于清代,当时绍兴当铺遍及城乡,据调查,光绪二十九年(1903),绍兴的当铺有六十四家之多,尚德当铺即是其中之一。而“绍郡当业,皆地方绅富组织之”,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是号称“王百万”的巨贾。</p> <p class="ql-block">钱业公所会馆位于笔飞弄7号,占地面积1000平米,与蔡元培故居毗邻。钱业会馆建于清末,是绍兴保存比较完整的会馆建筑。2002年被公布为绍兴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两进。第一进门屋,第二进正楼。钱业会馆是当时当地钱业同行的聚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当地金融的最高决策地。反映的是当时地方的经济之繁荣。其前身是辛亥革命前由绍兴十七家钱庄成立的会馆,作为议事场所。民国时期也是中国银行在绍的驻地,如今这里已打造成钱币博览馆,对绍兴钱庄的发展历程和布局进行了全面展示。</p> <p class="ql-block">笔架桥老街位于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西北侧、传说王羲之被富商骗取自己的墨宝后十分生气, 便将笔掷出窗外飞过弄堂(笔飞弄),在桥上停顿此桥便得名“笔架桥”。在时间的长河里原本的“笔架桥”现已不复存在, 但名字留作地名保存了下来。如今笔架桥老街内的台门、古井、石萧墙、躲婆弄,白墙黑瓦的平房还是当年的模样。随着书圣故里景区内涵的不断提升, 越酿工坊、赵秀林铜雕馆、得一茶室等一批后现代的文创产业陆续在老街生根发芽,旧与新的碰撞让这条老街既透露着时代的沧桑感, 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既可感受悠闲的慢生活,又可体验最纯粹的市井生活。四街六弄之间,名人足迹和文化气息不减当年;里弄小巷、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庭院深深,让老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和街市文化,成为最值得到访、最让人留恋的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缩影,只是老街淳朴人家的一年四季。</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这一片有着浓郁想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老街里,题扇桥边黛瓦白墙下墨笔书写的王羲之书法和传奇故事,又为这里添置了更多的诗情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