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周区域活动有了更新,孩子们的兴趣就很高涨了。科学区----奇妙的飞行器,讲解了活动要求以后,孩子们就自己开始探索起来。我提供了硬纸板,介绍了十字形飞行器的制作方法,至于孩子们要怎么制作或者有什么自己的见解,都是被允许的。剪、贴、组装对于大班孩子而言没有太大的难度,有的孩子制作了十字形飞行器、有的孩子制作了方形飞行器、有的孩子用两个十字形组合成一个中间是方形的飞行器……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在孩子手中,刚开始试飞过程中,孩子们的飞行器飞不上去,或者飞不远……基本就没有出现回旋的飞行器。我和孩子们说:“没事,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可能一次成功的,我们在多试试看,说一定我们的飞行器就能回旋飞行了。”孩子们也乐于挑战自己,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有个别孩子的飞行器还真的能回旋飞行。区域活动时间一结束,孩子都想把自己制作的飞行器带回家,满足还在的心愿,期待孩子们在明天的区域活动中能玩出更多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探究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怎么支持孩子进行有效探究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每次在准备科学区的材料过程中,我都会问自己,这个实验孩子会喜欢吗?这个材料能引发孩子的探究吗?这个实验会太难吗?适合大班的孩子操作吗?孩子要怎么制作飞行器有他们的自由,他们能自己决定飞行器的样式,尊重、支持孩子们的创作这是我活动的出发点。尝试飞行过程中,孩子们不断试误、不断尝试,都很希望自己的飞行器能够回旋飞行。下班以后,我特意查了一些资料:“回旋是指飞行器在空中沿着一个圆形轨迹飞行的运动。它是由一系列的抛物线组成的,抛物线的轨迹是由飞行器的控制杆控制的,它可以改变飞行器的方向,从而改变飞行器的轨迹。回旋的原理是,当飞行器的控制杆向右推时,飞行器的前边会向右偏移,而后边会向左偏移,从而使飞行器的轨迹变成一个抛物线,最终形成一个圆形的轨迹。回旋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重力,当飞行器向右偏移时,它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使飞行器向下偏移,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轨迹。”明天的活动中,我会引发孩子探究直飞、斜上方飞行这两种方式产生的不同飞行结果,让孩子在探究中了解回旋飞行的秘密。</p> 4月18 <p class="ql-block">活动前和孩子们聊了一下昨天下午玩飞行器的情况,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的飞行器会飞,但是不会回旋。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一点意见,待会制作好的飞行器尝试直飞(手臂平举)、斜飞(手臂举过头顶)两种方式,并且考虑飞行器向左或者向右飞出,注意观察飞行器的飞行情况。区域时间一到,孩子们剪剪贴贴自制飞行器快速完成。多次操作以后,有好几个孩子的飞行器真的能回旋,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开始找我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老师,我的手举高一点,我的飞行器就能回旋、老师,你看春锦发射的不对,他的飞行器不会回旋、老师我的飞行器成功回旋两次了,你快来看、老师,罗奕彬的飞行器有一次回到他脚边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向平衡组的孩子发起了挑战,我建议他们尝试不同的平衡游戏。我直接向组里的三个孩子展示了我的本领,木片上放了不同的两个物体,因为放置的位置不同,两个物体成功保持平衡。我展示完了以后,带动了伊宇航、罗奕彬和陈逸民的游戏兴趣,他们也开始玩起了平衡游戏。只见伊宇航底下放置一个小熊,然后放置一片木片,接着他一手拿一个小熊把它放置在第二层,他接着继续叠加木片,尝试第三层放三个小熊,这个过程中,有因为自己操作不小心倒了的情况,也有被同伴碰倒的情况……,罗奕彬开始尝试不同的平衡游戏。</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不管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要保持对事物探究的热情。活动第一天,我也纳闷为啥做好的飞行器不会回旋了,上网百度了一下,大致有了答案。今天的活动,我也不是直接告知孩子答案,而已引发孩子尝试直飞、斜飞发射飞行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观察到孩子们因为带着探究的问题,所以都在很认真的尝试,从孩子们和我的聊天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对飞行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我觉得也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一定要全班知晓,今天的平衡游戏,我观察到孩子们都在简单的摆弄,直接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向孩子发起挑战然后引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区域活动的好处就在于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游戏,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伊宇航对平衡还是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所以他懂得两个手一起放物品,而且放置的位置大致相同、小心放置……让自己专注的游戏。这些经验的习得,也正是他在自己的操作、体验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来自成年人不停地说教。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孩子还你一个大大的惊喜。</p> 4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