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悦自理•悦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家园合作 · 助力成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士 说过:</p><p class="ql-block">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p><p class="ql-block">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p><p class="ql-block"> 可见培养 良好的自理习惯 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视 幼儿<b>生活自理</b>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孩子在幼儿园的部分自理能力培养的剪辑</p> <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的入园,孩子们自己叠衣服</p> <p class="ql-block">自己换鞋子</p> <p class="ql-block">然后进行晨间签到,并统计出本组的出席人数等。</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值日生的职责,擦门</p> <p class="ql-block">擦窗台</p> <p class="ql-block">合作接水</p> <p class="ql-block">洗手绢</p> <p class="ql-block">叠手绢</p> <p class="ql-block">花手绢</p> <p class="ql-block">有秩序的进行餐前准备</p> <p class="ql-block">自己取餐</p> <p class="ql-block">进行餐后整理工作</p><p class="ql-block">擦桌子</p> <p class="ql-block">收拾餐具</p> <p class="ql-block">送餐车</p><p class="ql-block">等等</p> <p class="ql-block">但是这些远远不够,自理能力的培养应渗透 幼儿在园 在家的一日生活中。家庭应与幼儿园协作 培养幼儿的 生活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如何携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p> <p class="ql-block">家长学会懒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会觉得带孩子太累,吃饭穿衣样样都得自己来,追着孩子收拾玩具,每天忙来忙去,孩子变得越来越懒,好像年龄越来越小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只要家长学着“懒惰”一点,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学着来做,放手让他们试试,情况就会立马得到改善。</p> <p class="ql-block">在保障安全的范围内,</p><p class="ql-block">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可以是双倍哦</p><p class="ql-block">~别催孩子时间长、速度慢,</p><p class="ql-block">耐心指导一定好过全部包办!</p><p class="ql-block">这样孩子成长了,</p><p class="ql-block">家长也可以省心省力很多。</p> <p class="ql-block">家长学会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家最好帮助孩子制作一份每日作息表,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让居家生活过得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幼儿每天从起床开始,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有:穿衣服、洗漱、入厕、吃饭、整理图书和玩具等等 ,</p><p class="ql-block">中大班的幼儿除了每天这些基本的自理内容,还可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洗手帕、摆碗筷、洗水果、浇花等等。</p><p class="ql-block">家长将这些“小任务”制定到计划之中,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3,家长学会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家长放手 让幼儿尝试学会每件事时,请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不要认为这些对成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孩子不会做就是笨。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道路上,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让孩子可以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完成这些事。</p> <p class="ql-block">4,家长学会畏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曾听过 一些孩子对妈妈 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妈妈,我来保护你。”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语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可以保护妈妈。所以,当家长表现出“畏难”情绪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表现出“畏难”的样子,装做不能完成的样子。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帮助家长完成了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是非常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例如:当家长收拾好洗干净的衣服,可以对孩子说:咱们来个比赛,看谁叠的又快又好,在比赛的过程中,家长若故意的“畏难”放慢速度,孩子就有机会“赢”了家长,其实在这种比赛“畏难”的过程中,家长的“不可能”成就了孩子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例如:摘菜、摆餐具、洗水果、浇花等,家长将这些“小任务”制定到计划之中,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还要多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可以采用记录表或者奖励打卡的形式及时将孩子完成的小任务记录下来,并给予表扬,让孩子更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5,家长学会坚持</p><p class="ql-block">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事,这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如果家长不能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任何教育都看不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好的习惯更需要家园的长期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所以,请家长坚持同步幼儿园中的常规教育,不要因为宠爱孩子或嫌孩子做事慢等原因就事事包办。</p> <p class="ql-block">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误区</p><p class="ql-block"> “家长请避让”</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缺乏独立进餐的意识,只等着喂,或没有掌握独立进餐的方法;有的根本没有自己洗手、擦脸的习惯;有的甚至站在厕所里尿了裤子……</p><p class="ql-block">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陷入了以下误区:</p> <p class="ql-block">1 溺爱孩子,而凡事包办代劳</p><p class="ql-block"> 过度宠溺孩子 向来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陋习。幼儿在家中可以说是受到了来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两代人的百般爱护,什么事都不用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间一长,幼儿对大人的依赖就更深,自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霸道无理、任性自私、傲慢自大。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性格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缺乏耐心,不愿等待而自行代劳</p><p class="ql-block"> 其实,学龄前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自己做不好、不会做、耽误时间。认为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代劳。有的是因为幼儿自己会吃得满身满桌满地都是,家长还得花时间去清理,害怕耽误时间。家长的这种不放手,不让幼儿独立完成,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妨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独立发展。</p> <p class="ql-block">3,家庭成员教育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疼孩子,比父母都要疼。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笨手笨脚地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就这样,家长要求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p> 家园共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积极沟通,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日常做法分享给家长。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分享幼儿在家表现。幼儿会遇到什么问题、难题?孩子会收获什么?通过一步步分析与沟通,将一些可在家开展的相关游戏、绘本资源推荐给家长,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爱心提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除了幼儿园,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幼儿教育界流传着一个算式5+2=0,意思是孩子5天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周末2天时间就足以轻易摧毁,需要重头再来。就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的5天老师们会正确引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在家的2天家长会嫌浪费时间又“夺走”了孩子的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2=0造成的后果固然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难度,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会更加深远!家庭的教育、家长的引导,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让5+2≥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不断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循序渐进,使孩子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尽早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快乐并健康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止在一朝一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时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我们家园共同携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受孩子们进步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孩子悦自理,悦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