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天收春色,木叶动夏声。学习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路,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今天(4月18日,周二)是我们在肇庆学院面授学习的第4天,我们有幸聆听了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佃礼杰老师《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良田教授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多文”现象及其教学策略》、肇庆学院文学院潘林副教授的《中学语文科研创新专题》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30分,佃老师讲座的内容主要从学理阐释和实践路径这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佃老师抛出“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阅读是为了理解他人?”这两个问题与学员互动,依据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中对阅读作品的说明,从主要因素、阅读教学以及深度学习这三个方面对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学习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佃老师还从教学路径和备考路径两个方面来指导我们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体路径有随文教学、转化运用、启发调动、积累建构、指导学习、组织交流,这些路径的落脚点在于教师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佃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与分享为学员日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30分,张教授凭借他丰富课题研究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高中语文的“一课多文”编写方式与教学方法》讲座。张教授首先详细介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多文”现象,再从“一课多文”编写点的编法特点、编法的创新价值、教学方法、教学法的关键点这四个层面逐一阐述。其中,张教授重点讲解了“一课多文”编写点的教学法,即关联教学法、求同教学法和寻异教学法。张教授结合教材课文作具体分析,从实践层面形象剖析“一课多文”的教法,对学员具有非常宝贵的教学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潘林教授的讲座围绕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困惑的问题——“到底做什么课题”、“如何申请课题”,从课题的来源、问题如何变成课题、课题的可行性等方面介绍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随之从选题和准备工作两方面介绍如何申报课题。潘林教授着重介绍了如何写好研究综述,即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和结合自己的评述。本次讲座为学员开展教育科研项目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学员对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升了学员参与教育科研项目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学员问专家问题</p> <p class="ql-block">专家与全体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学员感悟</p>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阳光像母亲的怀抱,温暖又充满安全感。滋养了校园的万物,也滋养着重回校园的我们。今天安排满满,又是充实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来自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部副部长、中学语文教研员佃礼杰老师为我们一天的学习拉开序幕。佃老师从事教研工作,也扎根于基层,所以分享的都是实战经验,满满干货。佃老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讲座,先提出“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阅读是为了理解他人?”这两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再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2020年修订)的理论高度进行解读,讲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再从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视频展示阅读教学的方式、策略、方法等,进一步引申深度学习如何开展。佃老师还从教学路径和备考路径两个方面来指导我们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体路径有随文教学、转化运用、启发调动、积累建构、指导学习、组织交流,这些路径的落脚点在于教师注重对文本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下午,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张良田教授为我们讲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多文”现象及其教学策略。张教授先梳理统编版教材5本中共37处“一课多文”的编写点。再分析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的创新价值和相应的教学法(关联法、求同教学法、寻异教学法)。最后,总结“一课多文”的关键点。</p><p class="ql-block"> 晚上,肇庆学院潘林教授的《中学语文科研创新专题》讲座为我们一天的学习画上完美句号。潘教授幽默风趣语言,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谈了:课题的基本问题、课题的来源和课题的种类以及如何申报课题的具体方法,给我们这些不善于做学术研究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丰富的饕餮大餐。</p><p class="ql-block"> 下午放学下了一场阵雨,滋养了学院的万物;感谢三位教授带来的甘露,滋润我们知识储备之田,化解了我们因知识断层的窘困,终身受益!(张爱琼)</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相当充实的一天,三场讲座各有侧重,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各路专家的大显神通,让我们饱食了一顿精神食粮,为之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为专业的发展路径,对个人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助益。早上佃老师从学理和教学实践两大角度讲解了高中语文如何进行深度阅读,从“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迁移,到具体的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为大家提供了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有效路径。</p><p class="ql-block"> 而下午张教授的讲座,使我对语文“一课多文”这一编写方式有了更为具体全面的了解。而教学方法的讲解,也为我们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一课多文”提供了重要启示。</p><p class="ql-block"> 晚上的潘教授,则以其风趣幽默而又十分“接地气”的演讲风格,赢得了众多教师的一致好评,而其所演讲的内容,关于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也正是许多一线教师所关心关注的。潘教授的讲解细致具体,深入浅出,干货满满,为教师们的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路径。</p><p class="ql-block"> 倾慕于专家们的学识,也应向专家们靠近。督促自己在未来的专业成长上不断求索,做一个能做研究能教学的“合格”教师。(刘欢)</p> <p class="ql-block">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今天有幸聆听了佃礼杰老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上课伊始,佃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二、阅读是为了理解他人吗?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员的思考。佃老师认为写作侧重于表达自我,而阅读侧重于理解他人。接着结合教学实例从学理阐释、教学路径和备考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讲座。最后强调教会学生阅读的前提是老师先会阅读。是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唯有老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实现深度学习。(郑树霞)</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三位专家的三场讲座,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肇庆学院文学院潘林教授的《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讲座,潘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课题研究经验,主要就课题的基本问题及如何申报课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潘教授强调选题要具备价值性、科学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并从准备阶段、撰写课题申报表等方面,形象具体地对申报课题进行详尽而有效地指导,并详细地阐述了课题申报论证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潘老师的讲座讲解全面、透彻,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有温度;内容丰富详实,指导意义较强。(王淑婷)</p> <p class="ql-block"> 今天(4月18日)非常有幸地聆听了3个的讲座,精彩纷呈。其中,触动最深的就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良田教授的《高中语文的“一课多文”编写方式与教学方法》这个讲座。张教授梳理了统编版教材编写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课多文”,也指出了“一课多文”的编写方式具有促使学生养成群文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养成关联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理性阅读能力等作用。最重要的是张教授还给我们分享了“一课多文”教学的关联法、求同法和求异法这三种操作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一课多文,的确是部编版新教材与以往的最大的不同。在这之前,我对于一课多文该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的确存在诸多疑惑。但在聆听了张教授讲座之后,我相信,往后的教学,我们如能根据一课多文的具体特点,在教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必然会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李清群)</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清群</p><p class="ql-block">撰稿:郑树霞、张爱琼、刘欢、王淑婷、李清群</p><p class="ql-block">摄影:郑树霞、张爱琼、刘欢、王淑婷、李清群</p><p class="ql-block">审核:郑树霞、张爱琼、刘欢、王淑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