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读札

唐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融化了/你的手也融化了/于是,我在空气中找你”,易春阳读自己的诗给人家女孩听,而“你的手”指着他的鼻子说:神经病!最终,这只写诗的手,这只高空作业的手sha了人,成了sha手,为一万块钱。这就是生活的《回响》,不是惊天霹雳,而是闷雷一个,滚过聋子们的耳膜,再无回响。不禁又想起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那段经典对白:我跑进屋,说道:“妈,你要不要花四分钱买一首诗?” 我妈说:“你告诉那个si人家伙,叫他赶紧夹了尾巴滚出去。” 我对B•沃兹沃斯说:“我妈说她没有四分钱。”B•沃兹沃斯说:“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诗人终究是讨不到半点怜悯的乞丐,没有一个贫穷的“富人”会理解一个精神贵族的追求,在他们眼里,你就一精神病“跪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它挂在树杈上,</p><p class="ql-block">那不是真的。那是它正从那里离去。</p><p class="ql-block">如果它行经天宇,那不是真的。那是</p><p class="ql-block">有一封寄给你的信正投递在途中。”</p><p class="ql-block">“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乌鹊乎?皓月乎?</p><p class="ql-block">(读胡弦《月 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性并非在行动之中,而在行动停止之处;在因与果之间的桥梁被打断之处,在思想于一种温柔、闲适的自由中漫游之处。”往往如此:小说家用小说告诉我们诗在哪儿,诗人用诗告诉我们诗不在哪儿,真应了那一句话:“只要我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读米兰·昆德拉《媚俗已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天,黑松果在青草里</p><p class="ql-block">睁着黑眼睛,幼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又重新回到枝头”</p><p class="ql-block"> ​春天,是诗歌返青的季节。大地已然苏醒,我仍在一方雪被下​冬眠。感谢黑松果作为诗人,在风中摇响了它久违的闹铃。(读潘京《黑松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能够摧毁你的事物</p><p class="ql-block">你只需用两根手指轻轻弹去”</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是“灰尘”,而“弹”是赋诗一首(笔是手指,不是一根,而是“两根”),于轻描淡写间,四两拨千斤,这就是成熟的诗写,这就是迷人的“中年”。(读李南《中年以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吸收正在发生的一切──树上的雨点、天花板里的老鼠、屋后一片田野外铁路沿线轰隆隆的蒸汽火车──但我们仿佛是在冬眠的瞌睡中吸收它们。不知道历史,不懂hang,悬浮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我们就像我们餐具洗涤室内一桶饮用水那样易受感染和易受影响:每当一列经过的火车带来大地的震动,水面便会微妙地、同心地泛起涟漪,并且是在绝然的寂静中。”诗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被生活击中或说击晕的,成为人海中尚可泛起涟漪的一小部分。虽然波澜不惊处也有诗,但多为僧尼诵经,而非禅意披了诗身。(读谢默斯·希尼《相信诗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每晚的午夜时分都会来拜访我,就像一只野生动物一样,在我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可以一连踱三个小时,沉浸在兴奋的沉默中。”真正的知音,是知沉默(即所谓默契),彼此间完全可以以沉默对话,即便一言不发,也知道彼此想说什么,说了些什么。(读奥托·A.波默《解释总有尽头——维特根斯坦:语言的边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麦啊,小麦啊,由风来分开;/远亲啊,近邻啊,由si来分开!”昨晚睡前我还翻出这句新疆民歌呢,那是2019年沈苇老师来呼和浩特做讲座,大家小聚时听他讲起的,当时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印象太深刻了,“西域,就是这般直入人心”,好诗就是如此摄人魂魄。(读沈苇《西 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一个时代是天堂,没有。活着,仅仅意味着活着。而写作,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活着的证明。我写作,是要救出我内心的疼痛,让这疼痛纯粹,干净,不变质,不fu bai,不自私,不作秀。这疼痛,是一切人的疼痛。”嗯,于诗而言,假慈悲、伪疼痛才是真苦难。营销慈悲的、消费苦难的,本质上不是商人,便是政客,而非真正的诗人。(读敕勒川《反复写下的学诗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月,都病在梦游。”</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两弯月邂逅梦游途中</p><p class="ql-block">​擦肩的一刻,相互交换了呓语</p><p class="ql-block">​自此,不复醒……</p><p class="ql-block">晨读​许淇先生的词牌散文诗《步月》</p><p class="ql-block">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p><p class="ql-block">(读许淇《步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空是多么辽阔啊/我们在各自的阳台,把所有的语言都抽成了灰'。'灰'——隐含着生命里难以言说的孤独与疼痛。这种孤独与疼痛,多么像希腊神话中阿基桑德罗斯刻dao下拉奥孔的表情,停留在痛苦的极点却忍而不发。在这个艺术的临界点上,寂静——si'灰'一样的寂静,比任何喋喋不休的语言都更有说服力。”灰是si去的火,si灰是火在si去之后,si了又si……万念俱灰后,si灰还能复燃吗?能,它们铸就了诗人痛感十足的诗句:寂静、孤独,在貌似冰冷的语言外衣下,体温仍灼热如初。(读潘京《 从我们时代长出的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有一首著名的诗《豹》,拿诗人自己的话说,是一种'力之舞'。而西川的《si豹》,则是一种'美之舞'。前者表现了'伟大的意志昏眩',后者则表现了'伟大的意志死而复生'。”嗯,这让我不禁又想到兰波在其《地yu一季》中写下的诗句:“我缮写静默和夜,我记录无可描述的事件,我审定大晕眩。”“​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终于知道向美敬礼。”虔诚的诗者一直都是在向力与美致敬,一切都在开始和重新开始。(读陈超评西川《si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场那么多陌生人</p><p class="ql-block">最后去向了哪里”</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百姓,我们往往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这并不能阻挡有良知的诗人发此惊天之问。(读叶秀彬《无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我们只能偶尔</p><p class="ql-block">在夜深的时候</p><p class="ql-block">看看隐秘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月亮”已然成为诗中诗,成为诗人的灵魂密码,无人能解,甚至包括诗人和诗。(读陈虞《我们曾经热烈相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虞的摄影带来的秩序感之含蓄,弥补了诗作带来的心灵慰藉之空缺。陈虞的诗作带来的情感冲击力显然也可视作对他的摄影之空无性的赋能。”“左手摄影,右手诗”,左右开弓,往往不止是双箭双雕,相得益彰的结果常常是一箭双雕,双箭四雕,事半功倍。(读温经天《自我的重构与空间的呼吸——品读陈虞的诗与摄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首诗就是一个接头暗号,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接收得到。我相信诗歌是写给秘密读者的,对汉语精深微妙的领悟是一个优秀读者必须的品质。一个连读者都成不了人能写诗吗?布罗茨基说得更加过分:'连散文都没进入,更别说诗了'。”嗯,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伊瑟尔就曾指出:“写作过程便是与潜在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萨特也有过相关论述。这个“潜在”即可作“秘密”解。普通文字只是个符号,而诗歌语言多为密码,能解密的人毕竟是少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诗歌从不奢望更多,即便一个不得也无妨,它终究是个小众的东西,惟其如此,才弥足珍贵。(读宫白云《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代薇访谈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世勤的创作多面多手,路路皆通,他的驾驭力和文学表现的一致性,说明深厚的文学积淀和文化多元、创新多元是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兼备的内质,而不能忽视的是张世勤除了这些文化内质,更重要的是思想自由和精神自由,内功外化和外功内化同样重要,像一棵美丽的树,枝繁叶茂来自于阳光、土壤、水分和内力的爆发。”嗯,“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经纶文自美。其内化与外化貌似皆臻于大化之境。(读张玉山生活镜像的推进和重塑——浅论张世勤文学创作的诗意之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着就是同时建造一艘船</p><p class="ql-block">和一座港口。就是在船下沉很久后</p><p class="ql-block">把港口建好。”</p><p class="ql-block"> 嗯,​活着就是造一个遗憾。不过,终造而无憾的是,同时还造了诗,它有时既是港口,又是船。(读阿米亥《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场在我们身后静悄悄隐去,/但我们依旧能捉住它们,/我们的马依旧下雨般沙沙地奔驰。”​如果不在马上,谈何在“青春的梦”里呢?​​如果不在马上,谈何在草原上呢?“​那些骑在难驯的野马上过夜的人”,用谷川俊太郎的话说:他们“把活着喜欢过了”。(读里尔克《青春的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世间,si不算什么新鲜事,</p><p class="ql-block">可活着,也并不更为新鲜。”</p><p class="ql-block">​新鲜的是si了又si还在si,却貌似活着。</p><p class="ql-block">(读叶赛宁《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魂再次接近云状”</p><p class="ql-block">rou体却下落为雨</p><p class="ql-block">“十指的yin影被夹住”</p><p class="ql-block">灵魂的“yin影”​被十指“夹住”,而</p><p class="ql-block">肉体的“yin影”或被月光“夹住”……</p><p class="ql-block">(读保罗·策兰《雪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因为/我们wen过的已经失去自由;/好的日子去了,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失望和希望,给我们si, /为那死的制造必需摧毁。”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sheng jing·Chuan dao书》中写道:“​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新”鞋子必走老路,因为脚无非还是那只脚。(读穆旦《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每个早晨都是同一个早晨。但不是/每一次照耀都会带给你预期的温暖。/有多少词语的锋芒被潮水磨钝,/就有多少梦,不能被这个早晨说出。”记得迟子建在其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写道:“世界上的夜晚是一个人的夜晚,也是所有人的夜晚。”,同是天涯沦落人,早晚早晚也会小异大同。(读王桂林《潮水涨满海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神秘主义不应当与创作上的无能混淆起来,无能的人在不该神秘的地方弄出神秘来,其实他所需要的只是弄虚作假,为的是掩盖知识的贫乏,或者掩盖他没有能力叙述清楚。”欺人是目的,自欺是结果。所谓的“神秘”,毫无神秘可言。再煞有介事冠以“主义”,就更无神秘,且无主义可言了。(读《海明威谈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鱼儿在湖水中游</p><p class="ql-block">连衣服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了光着身子的刘伶和“邋遢道人”张三丰,“道可道,非常道”,或可以诗道之。(读庞德《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舞蹈,而散文步行”</p><p class="ql-block"> ​诗即便是散步,也是曲径通幽,而散文是闲庭信步。(读布罗茨基等《诗和散文的区别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到三点人生可以少很多麻烦:不跟薄情的人交心;不跟是非不分甚至是非颠倒的人讲道理;不跟外行讨论专业问题。”嗯,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夏虫语冰,不与曲士语道,也不跟自己过不去,不跟过去过不去。(读李以亮《2022年札记选(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一——去创造你个人的风格。其二——去摧毁你个人的风格。第二项任务是为更困难的,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一个泥人儿如何伸出手来打碎神话,重塑自身,貌似并不仅仅是女娲的造人理论所能解决的问题。(读《希尼诗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的缄默</p><p class="ql-block">戴在他纤小的指头上。”</p><p class="ql-block"> ​哑语是个指环,它套住的不是哑孩子,而​是自己。被​一颗指头点穴的事,​诗人擅长干呢。(读洛尔迦《哑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苍鹭伫立像年岁静寂</p><p class="ql-block">透过泪水看鱼儿游弋。”</p><p class="ql-block">​那些被激起的泪花没于鱼尾纹中,一如</p><p class="ql-block">诗歌的​浪花遁形于沉默的涟漪。</p><p class="ql-block">(读罗伯特·彼得·特里斯特拉姆·科芬《被点亮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月光去看一个人,的确有些朴素”</p><p class="ql-block">​有月光可借,有月影可还,已经很奢侈了</p><p class="ql-block">(读以琳《泗塘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时感觉好像在重温,重读时感觉好像初次读到。”嗯,初见如重逢,似曾相识,一见如故;重逢如初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且历久而弥新,是谓经典。(读张伟《随感录二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诗使人懂得羞愧”,而非不知羞耻。“我只把有羞愧之心的人作为朋友交往,他们使我觉得世上因为有写诗这回事而变得干净一点”,而非更加肮脏。写诗是诗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生命轨迹的记录,而非“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貌似出尘,实则堕落,既糟践自己,又糟蹋诗歌的过程。(读陈超《诗野游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p><p class="ql-block"> ​写火车的诗中,最爱的一首。彼时,火车不是工具,人也不是。(读贾希特·塔朗吉《火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月.2023.6.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月,一个惯于为沉默分行的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