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一本书, </p><p class="ql-block">都有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分享,</p><p class="ql-block">都有心灵相通的感动;</p><p class="ql-block">每一位读书人,</p><p class="ql-block">都有着世间最美的样子。</p><p class="ql-block">阅读如歌,“悦”读越美!</p> <p class="ql-block">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以“国际儿童图书日”及“世界读书日”为媒介,海口市港湾幼儿园教育集团保亭县幼儿园分园小班组开展“书香满园·阅享四月”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是著名幼教专家李跃儿的最新著作,以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 “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以及家长的期待,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揭示并深入解决家庭教育中所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家庭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期望让每一位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懂得,是对孩子最好的爱。</p> 年级组分享阅读 <p class="ql-block">小班组教师在年级里分享阅读</p> 小班组全园分享阅读 <p class="ql-block">好书要共享,小班组的老师们在给全园教师分享好书《懂得是最好的爱》</p> <p class="ql-block">梁小芸老师分享《懂得,是最好的爱》第二章,孩子与教育</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以家长为本的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希望孩子会读书和写字就好,并不是想孩子通过动手,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去开发孩子的头脑思维。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一句礼貌用语,是孩子最好的收获。这节中,格塞尔用了双生子这个实验,证明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是拔苗助长。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中需要我们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儿童,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只有这样,你才能跟孩子融入到一起,才能去发现孩子的一些有趣的事。我们要了解孩子,因为,懂得,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有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娇纵的爱、溺爱、宠爱,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你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要学会懂得去关心爱护 的孩子,不要盲目的爱,因为,懂得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爱。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p> <p class="ql-block">小二班叶美吟老师分享《懂得,是最好的爱》第三章孩子与家庭。</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定型了,而且童年对成年之后的生活的确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像一个天使降临到这个家庭,每一位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不会经过培训上岗,就当了爸爸妈妈,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怎么去教育,去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成为一个为孩子操碎了心的人。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有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娇纵的爱、溺爱、宠爱,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你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 </p><p class="ql-block">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小四班盛广果老师分享《懂得,是最好的爱》第七章童年的秘密之二:敏感期。</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父母和教师也会跟我一样,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断地摸索,磕磕碰碰总是难以避免,大家也是在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提升教育的效果。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孩子照样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教育总是事倍功半,家长的教育积极性也下降。</p><p class="ql-block"> 确实有时候想要达到我们的目的,除了要有积极性和干劲,最重要的是得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情,不然做的再多都只能是无用功。只有抓准时机,家长才能真正地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会总是多做无益。</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孩子的发展是存在敏感期的,在某些特定时期孩子就在发展特殊的能力,对于特定的事物高度集中,这些都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老师和家长一样想要教育有效果,我们就必须认真的去研究孩子发展的敏感期,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才能有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在孩子的敏感期我应该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认真观察,抓住孩子敏感期。</p><p class="ql-block"> 2.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3.创造环境让孩子能多去尝试。</p><p class="ql-block"> 4.可以适当帮助不能过度干预。</p> <p class="ql-block">自由发言人黄华佳发言:第一节里有这样的描述:在孩子发展研究领域,无论哪个流派,都认为孩子在六岁之前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们跟世界万物一样,有苍天给他们的发展蓝图。这个蓝图是什么?关键词:大自然,身体,玩。研究收现,在孩子大脑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他们是用身体学习和探索的 ,探索身边能够起他们注意的所有事物.他们看上去是在不停的玩。研究者管这一时期叫探索游戏发规时期。这一段描述让我深感,教育就是一种等待,等待种子发芽,嫩苗长大直至开花结果,我们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提供绘种子适的阳光,水份和土壤,同样,这个期间的孩子,我们给他们的探索提供支持和引导,尊循他们的学习规律,不断让他们的感官丰富起来。我们只有科学的撑握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们不断积累信息,丰富生活经验,然后去了解世界,感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自由发言人黄琼姬发言:听了以家长为本的教育第一节,孩子是屠于大白然的。再听以家长为本的教育,看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家长,他们认为若希望孩子将来很好的生存。只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认为考高分才是硬道理,孩子是肯定要教育的.但是方式很关键 要遵循孩子的生长认积知规律.遵循他们的学习方式,但更多现实中的母只会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认字.背诗.学算术,甚至还喜次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做各种表演,读诗背书等.让孩子在成人的赞表扬声中感爱自豪,有的三四岁孩就能数到100.每天放学回家要写字算加减算数。短时间里确实看到了这样的孩子是比那些玩现沙玩水玩戏学到了很多知识父母也看着高兴,认为自己教育有方。是个成功的家长。他们忽视了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是慢慢的,一点点的在生长的。“他们有他们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父用达到自己目标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符静雯老师总结:李悦⼉的《懂得,是最好的爱》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孩⼦的天然特质,养育孩⼦就像农民种庄稼⼀样——只有了解庄稼的特性和⽣长规律,才能获得好的收成,才会给予孩⼦真正需要的有质量的爱。</p><p class="ql-block"> 幼⼉在听⽼师讲故事。故事结束时,其中⽼师的⼀句话最让我深有体会,“小朋友们,鹦鹉是⼀种多嘴的鸟,⼈⼈都不喜欢,⼤家可不能学它的样⼦呀!”⽼师在讲故事显然是以⽼师为本,极⼒夸⼤鹦鹉的错误,使幼儿从此不敢再做成⼈认为错误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这位⽼师不是帮助幼⼉懂得应该如何去做,只是向他们传达不要这样去做,成了故事的控制者,幼⼉只能被动地接受。⽽另⼀位⽼师不但重新设计了故事,在不会给幼⼉造成伤害的同时还为幼⼉留出了解决问题的空间,为他们创造了解决问题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典型的教育案例,让我明⽩作为⼀名幼教⽼师,在给幼⼉上课时,不能只注重完成⾃⼰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幼⼉内⼼和精神的感受。在以后开展的活动中让孩⼦去获得成长,使孩⼦们从活动中学到得经验及知识运⽤到⽣活中。做⼀个以孩⼦为本的教育者。</p> <p class="ql-block">最后叶园长对小班组阅读分享给予了肯定,并讲解关于对共享阅读的一些方法,希望大家再接下来的共享阅读活动中更出彩。</p> <p class="ql-block">以书相伴,</p><p class="ql-block">遇见美好,</p><p class="ql-block">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以书籍陶冶性情,</p><p class="ql-block">以书籍涵养气质,</p><p class="ql-block">以书籍提升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做一群幸福的幼教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