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存在于《西游记》当中的大鹏金翅雕的形象,还存在于李清照《渔家傲》当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以及李白《上李雍邕》中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p><p class="ql-block"> 大鹏的形象最初出现在《庄子》二则当中的《北冥有鱼》,对于学生而言,庄子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他擅长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语言汪洋自肆,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p><p class="ql-block"> 初接触庄子,需要有些学习的铺垫和预习做支架,于是我在平板上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一是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流畅准确朗读,初步读出感情,有问题的地方有老师留言;第二个任务是“课后习题一”,文章讲了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看了平板上学生的作答,有八位同学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将其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具体如下:这篇文章有几层意思?大鹏的形象是什么?作者借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道理?开头写到鱼,后来为什么又写到鹏了,有一点看不懂……</p><p class="ql-block"> 这些问题涉及文章的层次、文章的内容、大鹏的形象以及寓言故事说理的特点,也即寓意之上。在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和疏通文意之后,关于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于是我根据学生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把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了大鹏的形象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道理之上。</p><p class="ql-block"> 在进行了字词和句子翻译的检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大鹏的形象,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的形象的?”学生的作答,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需要指导改进的地方,我也及时给出点拨,并将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p><p class="ql-block"> 从“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可以看出,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鹏变化多端,硕大无比的特点;从“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鹏鸟体型巨大的特点;从作者引用《齐谐》当中的名句来呈现大鹏的形象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鹏志存高远、志向远大、善借长风的形象;从“鹏从北冥迁徙到南冥”路途的遥远,可以看出鹏具有志向远大、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不惧艰难的形象特点。</p><p class="ql-block"> 而在分析这篇文章借鲲化为鹏的寓言故事,庄子想要表达的寓意是:万事万物都要有所凭借,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大鹏鸟可以展翅高飞,飞至遥远的地方,看似自由,其实也必须要凭借六月的风才能够抵达,所以它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也是有所凭借的。</p><p class="ql-block"> 在说到万事万物都要凭借,鲲鹏需要飞到南海需要凭借大风,也凸显出它善借长风的形象。这在之前所学的诗歌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体现出想要获取战争的胜利,有的时候凭借外界的力量也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我引导学生关注刚才赏析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笔记,我们从大鹏鸟的形象中可以获取一些正面积极的启示,比如要志向高远,在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意志坚定,不能中途放弃;同时成功的取得,还要利用好身边外界的力量,再加之内心努力向上的动力,才能获得。</p> <p class="ql-block">教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1.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课堂上有些瞌睡,这庄子这篇文章难度系数较大,有个别句子难以理解,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平稳,不是特别活跃。</p><p class="ql-block"> 2.在分析“鹏”的形象时,学生的作答仅仅能答出来形象,结合具体语句来进行分析时,学生的作答显得不太规范,需要再进行引导。</p><p class="ql-block"> 3.课堂巡视过程当中发现,学生更多是在听,很少有同学主动记笔记,所以这一点也需要再进行提示和强调。</p> <p class="ql-block">教研员任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听课时间:2023年4月18日下午第一节</p><p class="ql-block">听课地点:八三班</p><p class="ql-block">授课人:薛老师</p><p class="ql-block">课题:北冥有鱼</p><p class="ql-block">内容及亮点:</p><p class="ql-block">1.课前任务:发布讨论任务—熟读课文提交音频、分析作者笔下“鹏”的形象。👍</p><p class="ql-block">2.任务反馈:本次任务完成率100%[强]对优秀作答加精置顶;平板点名提问生字词检测预习效果,强调预习任务重要性。</p><p class="ql-block">3.新课讲授:齐读、个人朗读等方式通读文章,老师纠正读音;平板点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老师补充纠偏;回顾任务,结合具体诗句学生分享“鹏”的形象与写作手法。👍</p><p class="ql-block">4.教学过程中,薛老师引导学生融入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