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绽芬芳,携手前行赴研途——廊坊小语送教下乡活动纪实

香河县城内第二小学

<p class="ql-block">  和风惠万物,百花俏枝头。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教研之花正迎着春风悄然绽放。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廊坊市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规划的通知》精神,努力推进新课标有效落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市县两地语文同仁怀揣着对语文研学的殷切期待,相约在了廊坊市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会场——香河县城内第二小学。 </p> <p class="ql-block">  廊坊市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郝娟娟老师,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刘艳霞副校长以及我县语文教研员陈海军副主任,精心组织了本次送教下乡活动。</p> 同课异构,异彩纷呈 <p class="ql-block">  上午进行了两篇课文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课程理念下,对教材的使用更具开放性,不同的教师操刀同一节课,也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闪光点。因此,可以说“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便于教师们各显风采,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p> <p class="ql-block">  廖芝老师执教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课,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廖老师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气氛温馨。这堂课妙在不求甚解,但求适解。如对“孤”的理解,不仅融入对诗句的理解中,还通过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了王昌龄多次被贬的情况。同时,廖老师也善于寻找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p class="ql-block">  张海静老师展示的这堂课,既有深远辽阔的背景介绍,又有细腻深入的情感分析,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王昌龄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香河县渠口中心小学的王颖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语文课。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文言文给我们带来的享受中。“辩斗”在王老师巧妙的设计中演变成诵读的又一具体形式,真真切切地把口语表达与实实在在的辩论练习融合起来,让学生体味到了文言文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夏岩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灵活。通过对圣人孔子的介绍,由表及里,巧妙过渡。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观摩了四位老师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彩授课之后,在日后教学中一定会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创新,我们的教学之花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p> 课后反思,完善自我 <p class="ql-block">  四位教师在说课反思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特别注意了对教法的分析,阐述了自己授课中的亮点以及教学设计的依据。同时,教师们也坦诚地剖析了自己授课中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认知上有了理性的升华。</p> 集体研讨,深入剖析 <p class="ql-block">  我县教研团队对四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四位教师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感叹,太多的思考。这次的研讨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让每一节课都充满实效。</p> 专家引领,携手前行 <p class="ql-block">  刘艳霞副校长分别对四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给予了老师们高度的评价。此次研讨指导,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也对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刘校长慷慨激昂的点评给老师们指引了方向,告诫我们语文学科要注重多元形式的朗读,要让朗读贯穿教学,体现层次性;教学既要注重宽度,也要注重深度。</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市教研室领导郝娟娟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引领。郝老师结合四节课例,强调语文学习要在真实情境中开展, 要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充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去梳理、 探究。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思考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市教育局通过送教下乡的活动,借助“同课异构”,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我县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的机会,引发了我们智慧的碰撞,让我们得以取长补短。大家收获满满,教学思路得到了拓宽,也品味到了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妙之处。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p>

教学

老师

教师

语文

送教

同课

授课

异构

廊坊市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