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的东南行(下) ——返程的红色之旅

有点水

走完了樱花之旅,转完了福建土楼。我们开始返程的红色之旅,计划从古田出发,经中复村到红都瑞金,一路看看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再上井冈山;然后走秋收起义的线路。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台品樱花茶园</h5> 我们开车离开永定,踏上返程的红色之旅,前往古田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红色古田景区——华为手机拍摄</h5> 相传,古田的得名是因境内五龙村有一丘田为古代最早开辟而得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田景区——石倩手机拍摄</h5> 1929年土地革命时,毛主席、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到古田,成立苏维埃政府,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田会议会址</h5> 20日早餐后,我们先去了“协成店”,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为回复林彪“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写作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田协成店——华为手机拍摄</h5> 进入景区后,我们先来到红军戏台旁的“红古田讲堂”,在门前的雕塑群拍照留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田景区的“红古田讲堂”</h5> 然后,跨过当年的古田哨口“红军桥”,到“入党宣誓台”留影。古田会议会址前的大片油菜花海,衬托着鲜红的党旗和“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熠熠生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田景区的“入党宣誓台”——王庆手机拍摄</h5> 离开古田,我们去了吴地红军小镇。到那里才发现,这里是一处红色教育基地。根据同伴的建议,我们改道去了培田古村落。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吴地红军小镇——王庆手机拍摄</h5> 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村内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古村落——华为手机拍摄</h5> 全村300-500年前的明、清时期建筑群,布局合理,工艺精美,为外界所叹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古村落——华为手机拍摄</h5> 培田村半山腰的南山书院,实行中国最早的免费入学制度,被当地人称为“入孔门墙第一家”。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古村落——华为手机拍摄</h5> 南山书院建于500多年前,曾经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培养过140多名秀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古村的“南山书院”——华为手机拍摄</h5> 书院内庭院深深,建有可坐可倚的回廊,回廊一侧是教书授道的课堂。进门左边的一排教室,现在分别是各个年代毕业证的展室。中间是几间教学器材展室。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古村落——华为手机拍摄</h5> 右边保留着当年的教室模样,看到其中一间的每张课桌上的算盘,大家仿佛回到了童年,一下就都坐到课桌前打起了算盘。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培田“南山书院”教室——华为手机拍摄</h5> 因为来的匆忙,之前没有做攻略,我们两眼一抹黑在培田村里游览了近3个小时后,开车离开了。眼看时间已晚,我们没有在松毛岭战场遗址停留,直接去了中复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村口</h5> 中复村,原名钟屋村,是著名的第五次反围剿最后一战的松毛岭保卫战指挥部所在地。因红九军团在这里率先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因而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赤色邮政”雕塑</h5> 我们过红军桥进入中复村红军街。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的“红军街”</h5> 红军桥为木质廊桥,跨过一条小河,连着千年“官道”。当年,红军常常在此宣传革命、分田分地、动员征兵,因而被当地人称作“红军桥”。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的“红军桥”</h5> 岁月的斑驳的廊桥的柱子上,清晰可见一道离地约1.5米高的刻线,这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度。这条线是当年红军征兵处刻下的征兵线,“人比枪高才能当红军”,这就是当年红军的等高线。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红军桥的“生命等高线”——石倩手机拍摄</h5> 中复村一带,先后有2000多名子弟走过那条等高线。到达陕北时只剩10人,最后活着回到村里的仅6人。而中复村的600名红军,近乎无一生还。因而,这廊柱上的刻线,又被称作“生命等高线”。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的“红色邮政摇篮”</h5> 我们来到观寿公祠,这里是朱德、聂荣臻、林彪的旧居,红军总指挥部也设在此,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指挥松毛岭保卫战。1934年9月30日,刚下战场的红九军团等在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在此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观寿公祠门前立了一座石碑:红九军团长征二万五千里——零公里处。观寿公祠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远起点,中复村也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中复村的“中央红军长征零公里”石碑</h5> 由于行程增加了培田古村落的游览,赶到瑞金已经天黑了,我们在叶坪革命遗址群前的叶坪宾馆住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叶坪景区大门——王庆手机拍摄</h5> 21日早餐后,我们开始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之行。进入叶坪景区,乘坐景交车来到一苏大会址参观。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叶坪“一苏大”会址——华为手机拍摄</h5>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原是谢氏宗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31年11月7日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十四周年这一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毛主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来被中国人敬称的“毛主席”称呼,就是这一天在这里开始喊响的。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叶坪“一苏大”会场——华为手机拍摄</h5> 我们来到毛主席旧居前,看到屋前的大樟树上,有一颗未爆炸的航弹。1933年,因为叛徒出卖,敌人掌握了非常详尽的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地理信息,来轰炸的飞机将一颗重磅炸弹,非常精准地落在了当年毛主席居住房间旁的一棵古树上,此时毛主席正在二楼办公,炸弹离主席房间的直线距离不足一米。如有神助一样,炸弹恰好被千年古樟树托住,卡在了树杈之间,失去了落地的冲击力,炸弹没有爆炸,毛主席安然无恙。对此瑞金人有自己的解读:“毛主席是富贵之人,千年古樟已有了神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毛主席躲过一难。”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叶坪毛主席旧居前的未爆炸弹——华为手机拍摄</h5> 这颗神奇的未爆炸弹,还有后续的故事:<br>炸弹没有爆炸,为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红军最高三人团的李德作了个硬性规定:任何人不准靠近炸弹,违者一律枪毙。<br>有三个年轻人,按捺不住好奇心,不顾李德的禁令,抱着侥幸心理,在一个晚上悄无声息地来到炸弹落下的地方,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神奇。<br>他们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被看守的政治保卫局的卫兵发现,于是,这17、19、29岁的三个年轻人被抓了起来。<br>军令如山。他们面临的,只能是被拉去枪毙。当他们被押向后山刑场时,在迎面的半山坡上正好碰见了另外一个26岁戴眼镜的年轻人。<br>在问清楚了原委之后,戴眼镜的年轻人笑着说:“算了算了,还是小孩子嘛,枪毙什么呀。”<br>见这位戴眼镜的中央最高领导人博古替他们三人求情,负责执行枪决的保卫局的工作人员就把这三个人放了。<br>博古救下来的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了令人瞩目的人物。<br>17岁的肖华,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br>29岁的刘英,嫁给了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br>19岁的胡耀邦,后来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我党的最高领导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共和国摇篮叶坪景区——华为手机拍摄</h5> 我们走到红军烈士纪念塔前,纪念塔由钱壮飞设计,塔身形状是一颗子弹,底座是五角星,寓意着“党指挥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塔身正面从上到下嵌镶了“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塔身并嵌有无数个小石块,象征着无数个红军指战员为了革命的理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塔座上分别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题词。纪念塔正前方的草坪上,铺展着朱德题写的“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巨字。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的大字——华为手机拍摄</h5>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疯狂报复,很多地方成为“血洗村”、“无人村”,红军烈士纪念塔也被敌人拆毁,当地群众在沉痛和愤怒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烈士纪念塔拆除下来仅有的完整“烈”字抬回家里隐藏起来,一直珍藏到全国解放,安放在1955年在遗址上按原貌修复的烈士塔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华为手机拍摄</h5> 离开叶坪,我们前往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景区。沙洲坝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二个驻地。我们当年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里学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说的红井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的。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沙洲坝“红井”景区</h5> 红井是苏区时期毛主席亲自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开挖的,它是当时党和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沙洲坝“红井”——王庆手机拍摄</h5> 参观完红井景区,我们与广州来的的朋友就分手了。他们南下返回广州,我们继续红色之旅,来到中华苏维埃纪念园。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h5> 我们从纪念园大门进去,走台阶爬到一座小山上,在“红星耀中华”雕塑前留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红星耀中华”雕塑——华为手机拍摄</h5> 接着走进各个苏区的纪念雕塑,首先看到的是闽东苏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的苏区雕塑</h5> 往里走,接着是鄂豫陕苏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的苏区雕塑</h5> 再往前就是鄂豫皖苏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的苏区雕塑</h5> 接着来到清贫亭,在方志敏的雕像和他的《可爱的中国》前,我们静静地沉思。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的苏区雕塑</h5> 当我们转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广场前,眼前一下子天高地阔,扑面而来的巨幅雕塑墙给我们深深地震撼。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巨幅浮雕</h5> 博物馆的硕大的整面立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花岗岩浮雕,墙面右上角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图案,及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日子,1931年11月7日。左上方是凸起的五星红旗。下方两边是苏区人民的浮雕,正中是毛主席和他的23位战友们昂首向前的一组人物圆雕,造型生动,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与上方“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10个鲜红大字交相辉映。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留下美好的记忆</h5> 我们向西出了瑞金城区,来到云石山。山上有座“云山古寺”,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当年毛主席、张闻天、贺子珍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在此居住和工作。1934年10月10日,中央机关的领导齐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编入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与当地群众洒泪告别,踏上漫漫的长征路。因此,云石山也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华为手机拍摄</h5> 继续向西,来到“长征集结出发地”的于都。我们直接去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于都河东门渡口被称为“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就位于红军长征出发渡河之处的于都河边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于都“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华为手机拍摄</h5> 1934年10月8日至10月1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长汀等地相继抵达于都地域集结休整,从10月17日到20日陆续跨过于都河开始长征。因此于都河被称为“长征第一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华为手机拍摄</h5> 现在立于渡口边上异形石碑上的“长征渡口”四字,是杨成武将军手书。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于都“长征第一渡”——华为手机拍摄</h5> 由于今天游览的景点较多,不能赶到原计划住宿的井冈山茨坪。大家商量认为不宜夜间赶路,临时决定到遂川住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途经的一处红色雕塑群——鄢建华手机拍摄</h5> 22日早餐后,我们出发上井冈山。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1927年10月,毛主席、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鄢建华手机拍摄</h5> 我们来到井冈山茨坪,穿过挹翠湖到茨坪毛主席旧居和朱德旧居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东山脚下,面临风姿秀丽的挹翠湖。在这里,毛主席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茨坪挹翠湖——华为手机拍摄</h5> 朱德旧居,即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位于茨坪店上村,与毛主席旧居毗邻。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红五军军部就搬了进来,红五军首长彭德怀、滕代远也在此居住和工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茨坪毛主席旧居——华为手机拍摄</h5> 途经黄洋界,自驾车不能进,门票价高不说,还要买景交车票。我们只好放弃了心心念念的黄洋界,直接去了茅坪。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华为手机拍摄</h5> 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八角楼”,才知道“八角楼”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建筑,不是八角形的,是因屋内有个八角形的天窗而得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华为手机拍摄</h5>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并在微弱亮光下,先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文章,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华为手机拍摄</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茅坪广场</h5> 来到朱毛会师第一次握手的龙江书院,却因与井冈山是联票而没有入门。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龙市“龙江书院”——王瑛手机拍摄</h5> 我们仅在井冈朱毛会师广场拍照留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井冈山龙市“朱毛会师广场”——华为手机拍摄</h5> 我们一路北行,来到三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三湾村口——王瑛手机拍摄</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三湾改编广场——王瑛手机拍摄</h5> 1927年9月,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对部队进行了一次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这就是党史、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至此,三湾被后人称为新型人民军队的摇篮和军魂的诞生之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三湾改编广场雕塑——华为手机拍摄</h5> 龙源口村因本地绥源山有个藏龙潭,潭水从两山峡口流出,故名“龙源口”。这里是著名的“龙源口大捷”和毛主席亲手创建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乡党支部所在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龙源口“大捷桥”</h5> 龙源口战斗遗址位于龙源口村西南200米处,该处有座横跨龙源口江单拱古桥,名称“久大桥”。这座处在偏僻乡村的默默无闻的单拱石桥,历经近200年却依旧牢固,连接着东西两边的新、老七溪岭,也是永新通往宁冈和井冈山的交通要道。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龙源口“大捷桥”</h5> 龙源口大捷桥,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从此成了此段历史的一个标志。一九五三年新中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这座桥又走进叁圆人民币的背景,那昂然跨越的姿态,令亿万人遐思和神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背面有龙源口“大捷桥”的人民币——网络照片</h5> 离开龙源口的路边,是盛开的油菜花,夕阳在云缝透出,让我们好一阵兴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龙源口路边盛开的油菜花</h5> 时间已晚,今天的行程又得调整了,我们决定去永新县住宿。永新古称楚尾吴头,东汉建安九年(204年)建县,县名来源于《大学·礼记》,寓意为“日永月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龙源口路边盛开的油菜花</h5> 2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夫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的“贺子珍纪念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永新“贺子珍纪念馆”</h5> 离开永新,沿当年毛主席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路线游览,第一站来到文家市。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永新“贺子珍纪念馆”内景——华为手机拍摄</h5> 相传明代年间,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圩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作为湘东边陲重镇,文家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曾3次来过文家市的毛主席,因母亲姓文,把这个亲切而温暖的地方,称为自己的“外婆”家。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园”——华为手机拍摄</h5>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的工农革命军三路人马会师于文家市的里仁学校。毛主席在里仁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里,主持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在讨论下一步“全军进军的方向”议题时,产生了激烈的辩论。毛主席力挽狂澜,果断的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而永久载入史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家市“秋收起义陈列馆”内景——华为手机拍摄</h5> 翌日,嘹亮的军号声将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召集到了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主席站在操坪前的台阶上,面对着工农革命军战士充满革命激情和诙谐幽默地讲了一个“小石头砸烂大水缸”预言,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官兵的士气,会后部队信念坚定地开始了向井冈山的进军。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园”——华为手机拍摄</h5> 有两个当时在里仁学校上学的10岁学生伢子,与伙伴们趴在操坪院子的墙头上,看到了这难忘的一幕,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带着浓重湘潭口音的激情动员。这两个细伢子,就是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和英勇善战的开国上将杨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鄢建华手机拍摄</h5> 我们步行到纪念园对面的街上,去参观杨勇故居。杨勇故居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青瓦,悬山顶,前面五间泥瓦老屋,后面两间临街门面曾是杨勇父亲所开“杨利生饭铺”的场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家市“杨勇故居”——王瑛手机拍摄</h5> 在文家市街上吃过午餐,我们开车去了中和镇的苍坊,参观胡耀邦故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苍坊“胡耀邦故居”</h5> 胡耀邦故居位于苍坊社区西岭山脚下,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顶,属于典型的清末湘赣边界民居风格建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苍坊“胡耀邦故居”</h5> 耀邦广场北侧西岭山前,胡耀邦塑像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尽显雄伟气魄。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苍坊“胡耀邦广场”</h5> 我们从X004县道转上Y055乡道,在山里蜿蜒起伏的山道上前行,沿浏阳河上游的小河逆流而上,不知怎么就错过了七溪村,直接到了铜鼓排埠镇的月形湾。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排埠月形湾“毛主席脱险地”</h5> 传说,1927年,毛泽东乔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准备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上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在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团防局的团丁抓住。在七溪村躲过团丁的追捕后,毛泽东在月形湾遇上了铜鼓纸业工会会员陈久兴。在陈久兴的帮助下,毛泽东得以脱险,抵达铜鼓萧家祠,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此,月形湾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成了秋收起义的革命纪念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排埠月形湾“毛主席脱险地”——鄢建华手机拍摄</h5> 月形湾往前不远即到排埠镇,小镇北端的小河边,有一座万寿宫。1927年9月11日,毛主席在铜鼓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起义受到挫折,毛主席英明果断的率领三团作战略转移,避开敌人主力。于9月15日回师铜鼓,团部就驻扎在排埠万寿宫,等候一团前来会师。9月17日,因不见一团赶来,三团就从排埠出发,向文家市挺进。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排埠“万寿宫”——华为手机拍摄</h5> 在万寿宫驻扎的三天两夜,为伟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思维驰聘的空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在这里基本形成,从铜鼓迈出了向农村进军的第一步,铜鼓就成了中国革命转折的起点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起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排埠“万寿宫”——王瑛手机拍摄</h5> 我们在天黑时,进入铜鼓县城。铜鼓地处罗霄山脉北端东部,修河上游,以境内的铜鼓石得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内景——华为手机拍摄</h5> 24日一早,我们先去了秋收起义阅兵广场。1927年9月11日早晨,毛主席在铜鼓县城大沙洲检阅部队宣布起义。沙洲阅兵标志着毛主席开始带兵打仗的军事生涯。毛主席检阅部队后,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浏阳白沙进军,由此便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铜鼓“沙洲阅兵广场”</h5> 我们参观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后,又去了旁边的萧永翁祠(湘赣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总指挥部旧址)。此时的萧永翁祠正在维修,我们征得门卫的同意,进去参观了一圈。1927年9月10日,毛主席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同时,宣布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组建前敌委员会,并在萧家祠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旗帜。当晚,毛主席下榻萧家祠并写下《西江月·秋收暴动》。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毛主席手书《西江月 秋收暴动》——网络照片</h5> 至此,我们从毛主席秋收起义上井冈的终点井冈山,到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起点铜鼓的红色秋收起义之旅就走完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网络图片</h5> 这次的东南之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现在要返回武汉、各回各家了,大家分手前,热切地期盼着下一次的结伴之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福建台品樱花茶园</h5>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有点水</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初草于武汉万科高尔夫</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4月17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