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传奇之陈衡哲

盛才课后中心宋诏桥校区

<p class="ql-block">  她是我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她培养出了林徽因、张爱玲、谢婉莹等等一众才女,但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过她的名字。她是大才子胡适的初恋情人,却没有能一起白头偕老。她还是中国第一位白话文的女作家,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有“一代才女”之称。晚年她经历了被抄家的虐待时,她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中国人喜欢一时冲动,但不会一直头脑发热。”她叫陈衡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衡哲,189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父做过知县,父亲是举人,她四岁开始读《黄帝内经》和《尔雅》,后来受到舅舅的启蒙,学习西方的科技。她7岁拒绝缠足,13岁那年独自一个人去广州读书,可她他去学校报名的时候才发现学校只招收18岁以上的学生,无奈之下只好住在舅舅家里面。舅舅曾经告诉她:“世人对于命运往往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衡哲,我希望你能造命,我也相信你能够造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舅舅的鼓励下陈衡哲以全国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首批的留美学生。可是父母却阻拦她留学,希望她回家结婚,安心当一个少奶奶。陈衡哲坚定地回绝了父母的好意,并且说自己不愿意结婚。她说:“第一,已婚女子没有人能够享受多少自由;第二,不想经历分娩的痛苦;第三,无法忍受和一个陌生人结婚。”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外人的嘲笑,陈衡哲依然不改自己的选择。她觉得女人不应该只是被定义为“贤妻良母”,女人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而摆脱这种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读书。她成为中国第一批摆脱裹小脚传统的女性,独自去美国留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留学期间,陈衡哲发表了文化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日》,这篇小说给她带来了一批追随者,其中包括大才子胡适。两个人一见钟情,互相倾慕,欣赏才情。然而,就在陈衡哲与胡适情投意合之时,胡适却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信,母亲在老家给他找了一个妻子。一边是母亲的包办婚姻,一边是自己挚爱的初恋爱人,胡适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可终究他还是敌不过孝道,选择听从母亲的话,回国和江东秀完婚。得知这个消息,陈衡哲大哭了一场。随即,她做了一个决定,放下这段感情,放下胡适。即使她再爱胡适,她也不愿意插足别人的婚姻。得知陈衡哲失恋之后,她的另一位爱慕者大才子任鸿隽前去向他表白,陈衡哲被他的真情打动,最终二人成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婚之后,陈衡哲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大教授,教授戏剧和西方历史,陈衡哲从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她的引领之下,诸多的才女走向社会,冰心、林徽因、张爱玲等等,都是陈衡哲的追随者,在北大,陈衡哲和胡适成了同事,但此时两个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他们始终保持克制,没有逾矩。陈衡哲把胡适的照片放大尺寸,悬挂在自家的客厅,而胡适给女儿取的名字就是陈衡哲的笔名,二人在心里面默默祝福彼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抗战爆发,无数学子被迫中断学业。然而,陈衡哲从未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在她的教导下,大女儿和儿子都考上了哈佛大学。晚年的陈衡哲双目失明,在60年代末的特殊时期,依然遭遇了两次被抄家的厄运。她珍贵的照片、书稿、诗作全被大火烧毁,但她很清醒地说:“头脑发热的人也只能逞强一时,不可能长久地发热。这一切会结束的,因为历史总有它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1月,陈衡哲因肺炎逝世,享年86岁。陈衡哲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到:“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不能选择,就是自己的出生,其他一切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我是秋老师,一个陪你读书、成长的陌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