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鏡花非花引蝶呷,井月非月逗猴挂;</p><p class="ql-block"> 透過现象看本质,禅坐非坐是放下!</p><p class="ql-block"> 深山的寺庙里许多朝拜的人在烧香拜佛,香火旺盛,烟气缭绕……</p><p class="ql-block">禅堂里许多和尚在打坐,其中,智慧和尚和他的徒儿小和尚也在打坐……其实,大家都知道,禅坐并非坐坐,而是闭目数珠珠,全身心的放下……</p><p class="ql-block"> “放下”,这个看上去既简单又抽象的二字,它却是佛家思想体系的灵魂,离开了它,佛教思想是根本玩不转的。因为佛家思想的核心是戒、定、慧,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不去做某事,说某话,动某个坏念头;不被境界所迷惑,所牵引,所转;能够对善恶、正邪、净染看得更加清楚,明白……所有这些,离开了“放下”,佛家思想体系就是个空壳。什么淡泊名利呀,什么宁静致遠呀,什么看破红尖呀……等等全是空话。那么“放下”最初出自哪里呢?据考查,它出自明朝瞿汝稷的《水月斋指月录》:</p><p class="ql-block"> 世尊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麽?”佛曰:“吾非教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於言下悟无生忍。</p><p class="ql-block"> 佛佗的意思是,我并没有教你把花放下,我是叫你把六尘,六根,六识放下,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已经设什么可放了,你就从生命桎梏中解救出来……这就是“放下”的最初的出处。了解了它的出处,就知道了它的本意,纵使山僧不解数甲子,也可一叶落知天下秋。所以,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即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妙言至径,大道至简。</p><p class="ql-block"> 是呀,看上去“放下”是简单,可是要深层次的理解和做到并不那么容易。</p><p class="ql-block"> 这不,在庙里己经三年的小和尚,在打坐结束后,便问大和尚智慧:師父,你告诉我,打坐不光是坐坐,而是要全身心的放下,不能有任何动念,你禅坐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要禅坐呢?是不是一直没有放下呀?</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望着还未开悟的小和尚,反问:“打坐之前你小便了吗?”,</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是的。”</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小便之前的感觉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胀……”</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小便之后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舒暢……”</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你现在想小便吗?”</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是的 ”</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既然打坐前已经小便过了,又舒畅,为何又要小便呢?” </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给大和尚这么一问,突然开悟了,说,“師父,你不用说了,我明白了……不过,師父,那它和放弃有什么不同呢?”</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说:“放弃呢,是什么都不要了,既没有期望,也不再负责任;而放下呢,是把心里负担搁在一边,但行动上并没有停止努力……”</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明白了,师父,不过,放弃和放手是何区别呢?”</p><p class="ql-block"> 大和尚:“放弃,是指什么都不要了,但它本来是属于你的,而放手呢,就是放下的那些,它本來就不是你的。”</p><p class="ql-block"> “明白了,師父……你懂的真多!”小和尚从心里佩服他的师父。</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又问师父:“師父,既然“放下”的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呢?他们都不知道要“放下”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和尚想了想,说:“猫喜欢吃鱼,可是猫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可是鱼不会上岸……上帝给这个世界很多诱惑,却不让你轻易得到,比如爱情,财富,权力,名牌大学……,而人总想获得这些,于是各人抱着不同的企求,都想请菩萨帮忙,于是烧香拜佛,心中默念着自已的心愿……他们之所以这么“虔诚”,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放不下……象一箪饭,一瓢饮,住陋巷,回不改其乐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根本不知,名是锢身锁,利是焚身火,所以人活得很苦、很累。其实,宋朝赵師侠曾告诫过:一杯洗涤無余,万事消磨运遠,浮名薄利休羡!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不懂得“放下”,他们也许根本不懂,“放下”是生活的智慧,“放下”是心灵的一门学问,所以造成岁月静好只是片刻,一地鸡毛却是常态。有的是过去了的,放不下;有的是正在进行的,想不开;还有的操老天爷的心,忧虑将来……还有的是撕不开面子的;放不下渴望的;解不开心结的……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三大苦,怨憎會,爱别离,求不得。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需求的越来越多,都不想自渡,因为自渡太苦了,总想求菩萨帮忙渡已,到达自己心中理想的彼岸……於是烧香、拜佛、捐款的人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给師父献上茶: “明白了,師父,那菩萨会帮他们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師父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这些人拜的不是佛,而是自已的利益和私欲……金刚经上不是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说,带着邪念去拜佛,是邪魔歪道,佛是不会保佑的,菩萨是佛的弟子,是普度众生的,是感化你,渡你,引导你……而非帮你考取功名,升官发财,贫污腐化……心存邪魔,烧香拜佛是无用的,他们就是把二维码,微信联络方式留在寺庙里也没用的,因为他们没有“放下”,一念明邪心,菩萨是不会保佑的。如果真的做到“放下”了,无念就是正念,赤身正道,不求佛佑佛自佑……”</p><p class="ql-block"> “明白了,師父……”小和尚对師父的文化功底的深厚敬佩的五体投地。</p> <p class="ql-block"> 自我全身心的 “放下”,“放下”哪些在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还有那些无谓的执着和顽固的偏执,就是一种解脱,你会认为,世间的事,除了生死,其余全是闲事。“放下”了,你的心就不会累,你会踏实的工作,靠自已的双手和智慧去争取自己的应得,自已渡自己,好日子总归是你的。请记住,睡佛非佛睡,而是“我”未醒,求神拜福是不管用的,不是佛未醒,而是“你”未醒。佛是过来的人,人是未来的佛,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靠别人渡自己是靠不住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烦恼、欲望在心中不经意升起,你就把烦恼、欲望写在沙滩上!永远记住,贪欲是一切祸事的起因,贪爱沉溺是一片苦海,利欲炽燃是一个火坑!</p><p class="ql-block"> 猴子如果懂得“放下”手中的食物,它就不会成为猎人的猎物;一杯水没多重,一整天端着,手就麻木了,人的压力和烦恼就象这杯水,想一下可以,想一天,什么事也干不了……所以人生要懂得“放下”,“放下”,就是一把打开精神枷锁的钥匙,“放下”,就是解脱,就可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p><p class="ql-block"> 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一个烦恼,收获一处惊喜;放下一种偏见,收获一种幸福;放下一种执著,收获一种自在。收获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要忘记,“放下”是前提。</p><p class="ql-block"> “放下”手以后,你就可以腾出手来,拥抱春天;就可以腾出手来,迎接黎明的晨曦;就可以腾出手来,拥抱明天。</p><p class="ql-block"> 象历史上的陶渊明,生性淡泊,由于看不惯官埸上的腐败,“放下”荣华富贵,辞官回乡,最后成为流芳百世的田园诗派鼻主;释迦牟尼,在19岁的时候,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放下”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放弃家庭,亲情,友情,最终创立了影响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佛教;鲁迅,为了改变中国国民的灵魂,挽救民族的存亡,追求独立自主,毅然“放下”学医,而成为一代文豪和民族斗士。钱学森博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放下”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地位,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成为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比尔.盖茨,因为“放下”了哈佛的学业,而开创了微软;贝聿铭,放下了经济学改学建筑,最后成为现代建筑大师;哥伦布,在封建教会森严统治下,敢于“放下”自己的生死,提出了太阳中心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上这么多名人“放下”后,它就象一把钥匙,打开了羁绊人们的枷锁,通过艰苦的自渡,成功地拥抱了自已的梦想,让人不得不感慨“放下”不但是一种解脱,更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所以,不要再把精力放在烧香拜佛上,菩萨是不会保佑心起动念的人,其实聪明人从寺庙上的一付对联就可以看出菩萨根本不可能渡你的端倪:《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早来拜,晚来拜,叫我为难。》所以,千万别想什么事不做,就去求神拜佛,就能发家至富,就能功成名就,就能佛到病除……这样的人生真是有点笑笑别人,也让别人笑笑而已!写到此,突然想到乐山凌云寺有这么一付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已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尾声:夕阳西下,已经是黄昏了,小和尚、大和尚又准备打坐了,可是烧香拜佛的人还是未见减小……</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虔诚至极”的善男信女们,我在想,他们也许不是背负的太多,而是想要的太多。他们真的不懂得放下。其实,人生一世,有些东西说穿了,只是个数字,别太在意了;有些人说开了,也只是过客,别过于留念。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的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一些;失去的也无需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停留。所以,一定要学会“放下”,“放下”就是解脱。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能对我们百依百顺的人很少,能让我们如愿以偿的事也很少,我们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的。放下吧,放下那些生命中根本得不到、握不住的,和那些无谓的执着和顽固的偏执!給自己一个解脱,给自己一个春天,给自己一个自在快乐!</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好,能让你变得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却;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内心的学识;能让你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苟活,而是不屈的抗争;能让重生的,不是等待往事的结束,而是勇敢地和它说再见;能让你终生追逐的,不是远方的目标,而是不死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心间。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烧香拜佛也无用,菩萨是不会帮你渡的。记住,萬物都有定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老爷子情不自禁的伏案而書:</p><p class="ql-block"> 夜色收起迎晨曦,放下只为重拿起;</p><p class="ql-block"> 欲擒故纵捉放曹,绑松孟获只是戲! </p><p class="ql-block"> 雲卷舒,花开闭,一投一钩是钓鱼;</p><p class="ql-block"> 一放一拿是哲理,欲行“放下”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