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紫秋纪实】文化新长征—1659:</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8日周二(北京晴/10℃-27℃)。3月25日,江西籍开国功臣“李真将军骨灰安放仪式”在永新革命烈士纪念园庄重举行。被誉为“将军大县”的县委办,专门发文确定流程协助李真子女,在将军去世二十四年后,了却其“叶落归根 魂归故里”之遗愿。 碑文上雕刻的“无悔人生”是将军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家乡的珍贵墨宝。</p><p class="ql-block"> 李真(1918.10–1999.5),江西省永新县莲洲乡黄门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真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63军188师政委。参加了平津战役、攻克太原、进军大西北等战斗战役。1951年2月入朝,参加了第四、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开城保卫战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干部部部长、65军政委、军委防化学兵部政委、军委工程兵政委、总后勤部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著有《老年人学书法》《烽火岁月》,出版《李真诗词选集》《李真诗稿》《李真书法选集》《李真书法作品集》等,被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现代政界要人传略大全》《将帅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20多种辞书、史书及年鉴中。</p><p class="ql-block"> 1985年按大军区正职离休,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老年基金会理事,中国扇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第一届常务副会长,并代理过会长。</p><p class="ql-block"> 晚年关注革命老区经济建设,特别关爱山区村小教育事业,1994年拍卖书画精品共获56万元,全部捐给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学生代表深情地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为这片土地播撒过的爱和希望。您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您的精神万古长青!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李真爷爷,我们欢迎您回家!”</p><p class="ql-block"> 李真将军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他的奋斗精神、崇高品德、务实作风,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榜样新长征,我们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资信/李真将军子女,编撰/紫秋)</p> 戎马一生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贺龙同志领导的红三军会师,组建红二方面军。此时由江西出发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仅剩3300多人。 父亲跟随部队转战云贵高原乌蒙山,翻越玉龙大雪山,走过甘孜沼泽草地,克服了千难万险。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父亲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红军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转战冀中。 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等战斗,一次次粉碎日本鬼子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清剿。 1941年秋,父亲和在部队任文化教员的刘瑞言结婚。母亲是河北安平县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参军。父母风雨同舟,共度一生。 1948年10月,解放军发起太原战役。1949年4月24日188师两个尖刀连同时登城,都被评为“猛虎连”。 红旗插上太原城头。之后父亲所在的19兵团63军188师挺进大西北,迎来全国解放。 父亲荣获了人民功臣奖章及解放华北、西北 等纪念章。 父亲荣获了人民功臣奖章及解放华北、西北 等纪念章。 抗美援朝时期,父亲任19兵团63军188师政委。1950年11月,部队在山东待命。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亲临兖州19兵团驻地视察,他在父亲的笔记本上题词:“李真同志 努力学习”。父亲牢记在心,实践一生! 63军188师是一支有光荣传统很能打仗的英雄部队,参加了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和开城保卫战等。 父亲(左二)在朝鲜前线勘察地形。 1951年5月,五次战役胜利后,19兵团给予188师通令嘉奖,並授予“猛插分割”锦旗一面。李真政委(右)和师长张英辉举旗合影。 父亲(左三)及188师领导与著名作家魏巍(左四)在朝鲜前线。 父亲(右一)及师领导与祖国慰问团团长、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合影。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的手帕。 人民搪瓷厂敬送给父亲的洗脸盆。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父亲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9月27日,父亲在南京被授予少将军衔,年仅37岁。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5年9月,周总理签发的授予李真少将军衔的命令。 1956年,父亲(前排右二)在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时与学员合影。1958年2月,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 1958年3月,父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代政委。1958年4月父亲(右)下连当兵参加劳动。 1959年10月,参加国庆10周年将军合唱团的北京军区成员合影。(左起)第一排:蔡长元、叶青山、李人林、翁祥初、张日清、彭寿生、范中祥、钟元辉,第二排:张正光、李致远、曾威、于权伸,张英辉、郑三生、杨永松,第三排:王紫峰、王英高、黄作珍、李真、刘德海、陈宜贵。 1960年1月,周总理签发命令,任命李真为65军政治委员(右图),1961年夏,父亲在连队参加插秧劳动。(左图)<br> 1965年8月27日,周总理签发命令,李真任军委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0月1日,各总部、军兵种领导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9年10月31日,经毛主席、党中央批准,军委任命李真为军委工程兵政治委员。 1971年父亲在前往山西太行山施工现场途中。父亲在工程兵工作的五年多时间里,走遍了工程兵的每一支部队。 1972年10月,父亲到湖北看望部队,并做形势报告。 父亲一贯严于律己,每次下部队都带齐个人常用的物品,离开部队时要求留下伙食费和粮票。对部队送的土特产一一谢绝。他受到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称他是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战士的贴心人。 1975年8月31日,中央军委任命李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他仍然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一贯作风,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985年3月27日,由邓小平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李真以大军区正职离休。<br>1988年7月30日,中央军委授予李真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父亲离休之后,他重走长征走过的云贵、江西,又去抗战和解放战争打过仗的宁夏、山西、河北老区。他回忆战斗历程,缅怀牺牲的战友,不忘初心。1983年10月,父亲重返贵州曾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在娄山关与老乡一起推磨。 父亲在云南丽江与当年迎接过红军的纳西族老人合影。 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並以他钢铁般的毅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清廉无私的高尚品格以及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思想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父亲的风衣。1994年3月15日,父亲把这段文字写在风衣上:“这既是雨衣又当风衣,从六十年代开始就伴随我在军事野外演习作业中、在生产劳动中,度过日晒雨淋、冰霜风雪的艰难。…我对它有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感情。留着它,作为永久的纪念吧!”保存的旧雨衣,体现了父亲始终艰苦奋斗,以艰苦为荣的思想境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儒雅余生</h3> 儒雅晚年 父亲的家乡一江西永新县,是著名的“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的发生地,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永新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永新县有41位开国将军,其中两位戍边大将:张国华、王恩茂,两位独臂将军:左齐、彭清云。图为父亲和王恩茂伯伯在亲切交谈。 四位永新籍开国将军亲切会见。左起:李真、萧思明、旷伏兆、马辉。 1918年10月16日,父亲出生在江西永新莲洲乡黄门村一个贫穷家庭。小时只读了9个月私塾,因无力交付学费便当了放牛娃。图为五十年后回故乡,再扶木犁耕耘忙。 1986年9月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江西籍老红军茶话会上,父亲(右)和王震(中)、彭清云等将军亲切交谈。 <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父亲在坝上草原找到当年跨上战马的感觉,心潮澎湃。</p> 1987年,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父亲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红军万岁”。 1988年,父亲(右一)和杨成武(左一)、杨得志(左二)、谭友林老将军在一起。 <p class="ql-block">父亲和红六军团老领导萧克将军聊天。</p> <p class="ql-block">父亲离休之后,他重走长征走过的云贵、江西,又去抗战和解放战争打过仗的宁夏、山西、河北老区。他回忆战斗历程,缅怀牺牲的战友,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1997年8月9日,在京部分红六军团的老同志为萧克军团长庆贺九十寿辰。</p> 1986年关山月先生来家做客,在父亲的书案上作画。 关山月先生与父亲的合璧作品。 父亲曾在北京军博、南昌和兰州举办过4次个人书法展。他为部队、学校、企业,包括不相识的索求作品的普通百姓赠送的作品近两万幅。他将书法作品作为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和人民,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1989年10月30日,父亲首次个人书法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图为(左起)廖汉生、萧克、康克清等领导参加“李真书法展”开幕式。<br> 萧克将军现场为“李真书法展”题词:“昔日扬鞭驰山海,今朝挥翰舞龙蛇。” 王平将军为“李真书法展”题词。 老首长楊成武观看父亲的书法作品。 1991年4月,父亲和启功先生(右)、宋文治先生(左)谈笑风生。 1991年10月16日,“李真将军书法展”在江西南昌博物馆隆重开幕。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右二)和省长吴官正(左)等同志在李真书法作品前留影。 1993年10月7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李真书法展”。<br>这是与著名画家杨之光的合璧作品,李真书录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右)拉着父亲的手说:“你抄录毛主席名篇、诗词,写得好!” 1996年, 父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长征是一个历史丰碑,“长征精神”要代代相传。” 1996年7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李真书法展》在兰州隆重开幕。父亲因患前列腺癌经历了一次大手术,但他仍以红军长征的气概和勇气,再创新作品,成功举办第四次个人书法展。 1997年,在四川省巴中市,父亲为八万殉难将士题写碑名一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捐资助学 父亲晚年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战争年代父亲离开家乡,解放多年后才有机会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他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希望百年后回故乡。 1992年11月,父亲回故乡看到孩子艰苦的学习条件,决定拍买自己收藏的部分书画珍品,捐资助学,为改变老区贫困面貌做一点贡献。 父亲看望吴作人先生,讲述了捐资建校的想法,吴先生不住的点头表示同意。 用于捐资建校而拍卖的吴作人先生作品。 陆俨少先生同意捐资建校的作品。 1995年11月26日,父亲去禾川中学参加了“李真楼”的落成典礼。看着簇拥在自己身边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他觉得无比欣慰,因为他又做了一件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幸福家庭 1953年9月接到志愿军总部首长的指示,军委命令父亲到南京军事学院任政治干部部部长。11月父亲回国上任。图为1953年冬,我们和父母在南京军事学院。<br><br> 父亲不仅是一位征战一生、功绩卓著的将军,一个有情有义的父亲,还是一个慈祥的爷爷。 孩子们看姥爷练书法。 1984年7月,父亲和家人在甘肃兴隆山。 1986年9月,父亲在河北隆化带孙女参观董存瑞事迹陈列馆。 和儿孙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和我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晚年的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侠骨柔情。 1994年,父母在自家庭院。 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1995年10月全家合影。 1997年9月,父母应邀到军博参加“百名老将军夫妇金婚纪念照”活动。 1997年10月,父亲带家人到北京朝阳公园参加金秋将军日“将军林”植树活动。 1999年5月16日,外孙女看望住301总医院的姥爷,老少亲热无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魂归故里</b></h3> 魂归故里 2018年11月去陵园现场观看父亲墓碑建设,已具雏形。 2020年,家乡亲属按照我的设计图完成主体工程。 2020年,家乡亲属按照我的设计图完成主体工程。 墓碑后面花冈岩上刻写母亲的简历。她百年之后将永远和父亲在一起。 2021年6月,艺术家王卓创作完成墓碑所需的父亲浮雕铜像。 父亲坚定的目光、刚毅的面庞,其形象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令人感动! 2023年3月25日,在永新革命烈士纪念园举行“李真将军骨灰安放仪式”。 25日上午,我们护送父亲的骨灰至纪念园内父亲墓地。 <div>永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晓洪主持“李真将军骨灰安放仪式”。</div> 县委常委、副县长彭燕清代表县委、县政府发言。他介绍了李真将军生平并致辞。他指出:永新县将结合李真将军革命事迹,讲好永新革命先烈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力推动永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发展新业绩。 我代表家人发言,感谢当地政府修建了纪念园,使父辈在家乡有了最后的归宿。并使之成为家乡人民对生长在这片红土地、为新中国奋斗一生的先辈们的缅怀之地。 张国华将军的女儿张小康代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动情发言:“李真叔叔你放心吧,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我们一定会继承先辈们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道权将军的女儿薛楠代表冀中抗战研究会发言。她说:“在1943年晋察冀秋季反扫荡中,李真同志在河北涞源县桦木沟突围战中身负重伤,经历了生死考验。李真同志不仅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也是冀中八路军的优秀代表。” 禾川中学学生代表发言。孩子们记住了给他们学校捐资56万建教学楼的红军爷爷。她深情地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为这片土地播撒过的爱和希望。您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您的精神万古长青!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李真爷爷,我们欢迎您回家!” 家人将盖着党旗的父亲骨灰盒安放墓穴中。 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 感谢张小康和薛楠念着父辈之情,专程来参加父亲骨灰安放仪式。真是父一辈 子一辈的感情,刻骨铭心!纪念碑后面有面石墙,刻满了永新县各乡的烈士名单。这些无数为中国革命、为民族解放牺牲的烈士们是我们永新人的骄傲!晴朗的天空如同我们的心情一样通透、舒展,因为我们终于完成了爸爸回家的遗愿! 公益主编 <p class="ql-block">“永远的女红军”紫秋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