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高中同学回家乡

家在三峡

<p class="ql-block">我和高中同学回家乡</p><p class="ql-block">——感受世界茶旅小镇邓村巨变(随笔)</p><p class="ql-block">(向明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村,</p><p class="ql-block">那是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邓村,</p><p class="ql-block">中国最美茶乡,</p><p class="ql-block">那是神仙居住的画廊!</p><p class="ql-block">邓村,</p><p class="ql-block">中国名茶之乡,</p><p class="ql-block">一片树叶写就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茶旅小镇新建成</p><p class="ql-block">就在前不久,2023年缤纷四季.相约夷陵启动仪式在中国名茶之乡邓村举行,乡政府领导派专车把我们在城里居住的退休干部全部接回去参加了启动仪式,原任邓村茶场场长李文发也和我们同车前往。</p><p class="ql-block">就在即将进入会场的地方,只见许多厂家摆开了产品展示台,邓村新一代茶人,销售邓村豆腐乳和农产品的电商新秀朱枭龙带着他的团队也在向客人介绍,我立马抢拍几张,帅小伙的形象还真帅!</p><p class="ql-block">到会场一看,已退休的邓村历届党委书记也被邀请参加启动仪式,满头的白发显示出他们一生为茶乡有很多操劳,一脸的笑容看出他们内心的一种骄傲和荣光。</p><p class="ql-block">那天(3月29日),一直阴雨绵绵的茶乡迎来了难得的艳阳天,世界茶旅小镇装饰一新,街道一尘不染,主会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一派节日气氛。从中国名茶之乡的东大门开始,到处都是欢迎的锣鼓,迎接着各地来的的客人。</p><p class="ql-block">启动仪式是在新建的茶旅小镇广场举行,主持人的一声号令,礼炮齐鸣,彩色的烟柱飞上云霄,把祖祖辈辈以来无数茶人的视角带上云端,把无数人的梦想用钢筋水泥实实在在地建在这块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夷陵茶品牌展示高端、典雅,“金香品雪”、“萧净尖”、“百岁溪茶”、“栾师傅手工茶”、“中堡岛茶”等品牌相继由美女展示在舞台上。</p><p class="ql-block">“夷品夷销.同心助跑”先锋队,百名网红销春茶,推广大使销春茶等颁奖活动先后上场。</p><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将茶馆的故事和茶马古道上的脚伕形象搬上舞台,反映了夷陵茶人的过去。几个年轻姑娘用情景式表演带我们走进夷陵,走进茶乡。</p><p class="ql-block">从鄂旅投在邓村茶场投资建设“茶旅小镇”的那一刻开始,这个从1952年开始建设的邓村茶场迎来了蝶变,又一次引领着邓村茶乡在茶旅融合的新型茶业产业化道路前进。这是一种以茶园风光、生态环境、民俗饮食为基础,以旅游为纽带,在资本的统治下形成的新型发展模式。</p><p class="ql-block">曾经,长期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对这种茶园风光和茶乡生态已经习以为常,一直走的是以销售茶叶产品为获取收益的渠道。从红茶出口到绿茶内销,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痛苦,但邓村茶人始终在茶业产业化道路上开拓前进。邓村茶场的历届领导人就是这样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后来,外来的客人说,这里的茶园风光太美了!这里的气候太舒服了!这里的水太甜了!这里的洋芋汤、豆腐乳太好吃了!</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县里的主要领导到邓村,看到邓村茶园发出感叹:“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不是仙境胜似仙境!”</p><p class="ql-block">2003年1月加开的中共邓村乡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重点提出“茶业立乡”的内涵和任务包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努力推进茶乡旅游和产品的系列开发及深加工,建立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历届领导念念不忘邓村这本茶经,也不忘旅游这项伟大的事业。</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以肖家法、胡传才、望作信为代表的一批摄影师发现了茶山的美,一幅又一幅邓村茶园的美图出现在全国各大报刋及网站,连续几次摄影大赛吸引了一大批摄影大师前往邓村采风,邓村茶园太美了!邓村风光太美了!</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我曾经接待过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组织的二百名北京来的中学生到王家垭茶场开展参观和采茶体验活动。那时,我感觉邓村茶山风光游的吋代就要来了。</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探索,在夷陵区全域旅游政策支持下,“三峡茶谷”建设方案逐步实施。邓村终于在高铜章书记、孙佳乡长手上实现了这一梦想,等来了大资本的进场,开启了茶旅融合的伟大事业。</p><p class="ql-block">我正在拍照时,看到邓村乡党委书记高铜章在向我微笑,我马上连拍几张,一张帅气的书记照出来了。高书记参加工作就分在邓村,对邓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调到其他乡镇工作多年,又重回邓村主持茶乡工作。他笑了!笑得是那样充满自信,是一种胜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茶旅融合是一种未知的探索,把客人引进来是政府和旅游企业的事,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建设,怎样把邓村茶和特色农产品带出大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把茶园的风光、茶林的空气、茶乡的甜水、茶山的民歌、茶店的茶和茶舍的好梦融合在旅游大业之中,当邓村成为了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当邓村茶和豆腐乳被游客带到全世界的时候,世界茶旅小镇就真正建成了!</p><p class="ql-block">当然,对于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邓村茶场的领导和工人,内心有一种不舍和怀念,怀念那小汽车排队买茶的风光时期,怀念那逢年过节每个工人可以分几十斤猪肉的荣光。不舍的是一种对茶园的感情,一种长年在茶园采茶的习惯。</p><p class="ql-block">然而,时代在变,政策在变,体制也在变,曾经的国营邓村茶场变成了宜昌邓村茶场,区特产局管辖变成了邓村乡政府管辖,茶场经营变成了茶园承包经营。对于曾经的茶场人来说,舍去是痛苦的,只有舍才有得,每个人都会在这种变革中获得新生。</p><p class="ql-block">邓村茶场的领导和工人应为曾经建设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茶场引以为荣,过去的示范茶场又一次变成了茶旅融合的示范场。</p><p class="ql-block">启动仪式结束后我们集体乘车返回了,没有仔细看看新的建筑,没有看看曾经的茶园。</p><p class="ql-block">想到茶园里的茶叶还小,所以想过几天再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刚过,我们邓村高中第二届毕业生15名同学组团回到邓村。拼车,拼饭,全部AA制,同学之间人人平等。</p><p class="ql-block">几年来,我们同学聚会一直坚持“参加自愿,费用自理,安全自付,酒水自带”的基本原则,同学相处十分和谐和融洽。</p><p class="ql-block">4月8日上午九点半,车到中国名茶之乡——邓村东大门停车,在这里拍下第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看邓村茶乡,一片嫩绿,一片郁郁葱葱。我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我闻到了茶的板栗香!我感受到一股大生产的热浪!我感受到了一种大产业的激情!</p><p class="ql-block">车过邓村大街,往日喧哗拥挤的街道好像皇帝出巡时的万人空巷,但又有一些店家开着门。是因为邓村人太勒劳,每到春茶开园后,做生意的就会关上门到田里采茶,没有茶园的人就帮他人采茶,每天收入几百元很正常,当然是手快的赢钱,邓村人从小练就童子功,手都快。</p><p class="ql-block">车停茶旅小镇广场,廖同学早就等候在此,手上还拎着开水瓶和水果,真是个细心人。然而遗憾的是在邓村老家的同学一个都没有来,因为他们太忙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茶人来说那是真的。我们计划秋天再回邓村,希望在茶乡的同学能一起聚聚,讲讲你们采了多少茶,存了多少款,养了多少猪,建了几栋房。</p><p class="ql-block">茶旅小镇巨大的建筑物呈美丽的弧线形,很像这里的茶梯。这里有博物馆,电影院,茶馆,体验馆,无边游泳池,还有自带菜生活馆,更有那林中十八栋单体独栋木屋“千山云舍”,这是邓村最贵的房间,从开业以来一到夏季就一直客满。</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建筑物上面可以露营,那可比野外好多了,即在茶园中闻到茶香,又不受蚊虫干扰:即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又可进入甜蜜的梦乡。</p><p class="ql-block">女同学最喜欢拍照片拍抖音,总喜欢给自己留下一些美丽的光影等到老了慢慢欣赏。</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同学有很多当教师的,编个舞,演个戏那是小菜一碟,摄影,录像都有专人,我只是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每次出行都尽量把她们都美一点,让她们老了看着照片慢慢陶醉。</p><p class="ql-block">我顺着小路爬上山头,茶园里建有观光台,整个邓村坪一大片美丽茶园尽收眼底,一片绿色中闪出点点嫩绿,阳光下变得金黄,美丽的线条中偶有穿着红装的采茶姑娘。</p><p class="ql-block">这些茶园里有我们亲手栽种的</p><p class="ql-block">茶树,邓村茶场有两个我们同班同学,其中一个的爸爸是一队的队长。他告诉我们行距多少,株距多少,边说边示范,亲手教我们栽下树苗,用手把泥土压实,还要用锄头锤两下。</p><p class="ql-block">每到春茶时节,老师带我们到茶场采茶,每一片有一个片长,教我们怎样采茶,一芽二三叶,不带底叶,能采尽采,片长会随时检查,我们都很认真。每次采茶结束后到加工厂过秤,按重量付给我们工钱。片长最喜欢我们这些学生帮忙采茶,因为学生最听话。</p><p class="ql-block">这里有高产量的茶园,我们漫步在这片茶园,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片曾经的高产茶园。五十年代,邓村都是生产红茶,交给出口公司出口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换回国家所要的物资。</p><p class="ql-block">1959年,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建试验田,以探索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建设速成茶园。有增加施肥量的,有扩大采摘面的,还有茶园下挖洞升温的,各显神通。湖北省农业厅刘伟副厅长在邓村茶场建试验田,单产达到1099.12斤。有没有水份暂且不论,这种工作方法现在同样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p><p class="ql-block">这里有高产值的茶园,邓村茶场是最早从计划经济中独立出来生产绿茶的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其单位面积的效益也是最高的。1995年,茶场当年产茶57.2吨,单位面积产量168.2公斤(亩)销售收入87.9万元。所以,这里曾经是高价值茶园。</p><p class="ql-block">这里有高颜值的茶园,这里有一片茶园不是梯田,更不是平地,而是建在山坡上。一条条的茶树长在山坡上,尤如一块绿色的毯子挂在山上,所以取名“绿毯坡”。</p><p class="ql-block">邓村茶场的茶园有大片依山就势,顺湾就湾的茶园,美丽的曲线美不胜收,早上,太阳刚出,茶园呈现一片金色,逆光下,茶叶的叶片晶莹透明,可以清楚的看到纹路和绒毛。夕阳下,茶园又是一番风景。雨中,云雾中各有各的浪漫与情调,下雪过后,雪花勾画出如诗如画的美丽曲线。总之,这是一片高颜值的茶园。</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都是故地重游,但变化很大。女同学尽情地跳啊跳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舞蹈好像是天生的激素。</p><p class="ql-block">她们唱着《我在茶乡等你来》,挥舞着丝巾,欢迎!欢迎!</p> <p class="ql-block">二,寨子山上看巨变</p><p class="ql-block">中午,廖同学请我们到“山泉水餐馆”吃农家饭,十五个人挤到一桌,满满一桌菜,满屋飘着农家饭菜钓味道,勾引着口中的馋虫,恨不得一扫而光,腊骨头、懒豆腐是廖同学从家里做好了带来的,广广苔是廖同学几天前亲手在山上采回来的,真正的家乡味,大家赞不绝口,连吃了两锅懒豆腐。</p><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就近到茶乡宾馆住宿休息,我们和老板王木匠夫妇都是老熟人,提前微信预约了,给我们留了8个房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休息好了,三点钟出发上寨子山,今天走的是从马滑沟新修的柏油路。从茶旅小镇到邓村茶场,直到河边大道,过一条小沟,新修的两车道柏油路很是漂亮,虽说坡度有点大却很好走,不费劲就到了马滑沟水库。</p><p class="ql-block">停车坝上,工人正在施工,仔细一看,大坝在原坝上提高了七八米,比以前的土石坝更宽更牢固,据说这里将建成一个新的情人湖。</p><p class="ql-block">马滑沟水库是1972年由邓村区邓村公社主持建设的,设计坝高20米,底宽80米,顶宽62.5米,库容15万立方米,1976年完工。除水库外,上游还有一个遂洞,通过水渠引水到邓村坪七队(寨子山)以解决七队用水问题。我们读书期间曾到水库参加劳动,亲眼目睹工程之艰巨。就是这个水库,水渠和遂洞都是靠人力和钢钎八磅锤干出来的,这都是当年农民付出的心血而形成的劳动积累,那一代人靠自己的双手为后人留下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当年主持建设的党委书记韩启荣虽已不在人世,然而,他和他的同事们创作的作品却留在这山沟沟里静静的等待多年,因为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建设的水利施被茶叶产业取代后就被冷落了。</p><p class="ql-block">今天路修好了,人们发现这个沟沟里还有一处世外桃源,清静的地方,清新的空气,清凉的溪水,清爽的世界。不久,这里将会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过水库大坝后,山路正在扩修,路面加宽了,还未硬化,但小车可轻松到达寨子山。</p><p class="ql-block">寨子山其实并不是很高,只是因它突然独立出现在邓村集镇的对面而特别显眼。</p><p class="ql-block">寨子山是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间因躲避“白莲教”而建,层层平台构成防御工事,山顶有百余平方的平地,山势陡峭,小路难以攀登,是个易守难攻的寨子。</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邓村坪大队开始在寨子山上开梯田建茶场,那时我的岳父望作香是邓村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着全大队的群众开荒种茶七十余亩。</p><p class="ql-block">1974年,我们高中毕业后没有书读了,大学也不招生,农业户口的同学都回到了老家,几个非农户口的同学被安排到寨子山茶场。茶场有一栋土房子,他(她)们每天和茶场的农工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施肥,一起除草,一起采茶,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后来,几个同学都考上大学走了,曾经约过几次想重回寨子山,希望她能写一篇“寨子山之恋”,始终未能成行。假如有一天他(她)们重回寨子山,六枝松不在了,老土房子不在了,老茶园也不在了,那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是寨子山茶场最红火的时候,每年村里过春节前要把退下来的老干部接到茶场吃一顿饭。后来实行承包制,淘汰了集体经营模式。后由鸿渐茶叶公司承包,作为有机茶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我上寨子山很多次,大多与摄影有关。因为寨子山是拍摄邓村集镇的最佳位置和最高点,在没有无人机的时代,寨子山是摄影师最喜欢的点位,拍风光的摄影师首先就是找点位,蹭点抓机遇。</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原夷陵区老年摄影家协会主席望作信带着几个摄影师到邓村采风,作为曾经的老熟人,我接待了他们。晚上吃饭时,我说我主编的《邓村乡志》还差一张邓村集镇的全景图,希望他们帮忙。老摄影师龚健自高奋勇的答应了,指着寨子山说:那个山头是最好的拍摄点,你们把上去的路搞清楚,我们下次来拍。过了一段时间,望作信和龚健再次到邓村乡采风,我和郑科忠带他们上山,一条小路十分危险,陡峭的山路难不倒摄影师,终于在正午时分之前架好了三角架,调整完水平线,龚摄影师按部就班的开始拍接片。后来才知道,正午时分拍接片,可以避免色温不一致问题。不久,我就收到了邓村集镇全景图原片电子版,龚老先生没有要任何报酬,后来《邓村乡志》出版后特送他一本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每年都要上一次寨子山,去年疫情结束后的四月春茶季,我带着省摄协副主席肖家法及市区摄协领导及夷陵区老年大学摄影班的部分摄影师20余人全体登上寨子山,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今天,又是四月春茶季,我和同学们相约来到寨子山,曾经的茶场土房子不在了,一个大型停车场的雏形已经出现,山包上的茶园被推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暂新的太空舱,水电都已接通,道路和平台正在建设中,还有很多直径三米多的胶囊房待安装。</p><p class="ql-block">上寨子山顶的人行路正在建设中,我们从一个曾经的小路爬上山顶,山顶已建有一个好像观景台的建筑物,地面上据说是养观赏鱼的,看不出什么眉头。</p><p class="ql-block">大家在这山顶末完工的建筑前合影留念。背景是王家垭茶场,据说有一条索道把两者连起来。</p><p class="ql-block">从山顶往下看,寨子山茶场的地面上将是一个巨大的野外宿营地,这里避暑没得说,看茶乡风光是绝佳位置,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更是拍云海、拍夕阳的好地方。看山下,邓村集镇就在眼底,茶旅小镇就在平视的前方。</p><p class="ql-block">空闲时,开上爱车,带上家人和朋友,到邓村集镇,从河边到马滑沟,直上寨子山,在太空舱住上几晚,可以自己做吃的,白天看茶山风光,下午观夕阳红霞,晚视北斗星云,夜梦新婚大礼,一股清新之气醉个半死。</p><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顿觉神清气爽,仿如新生,看一轮红日出茶山,万道金光洒茶园,诗意一般的风景让人陶醉。如若遇上雨天,云中雾中,茶旅小镇如仙境一般的存在,仿佛是云中仙山,拍个抖音肯定点赞无数。我也期待着,什么时候到寨子山住太空舱,看美景,品好茶,拍美片,做春秋大梦,写诗意文章。</p><p class="ql-block">山下茶园中唯一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新修了一条连接邓村茶场的横向主干道和一条到河边的纵向主干道,改变了集镇道路唯一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据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介绍:寨子山项目叫:“茶栖谷寨子山野奢营地”,属茶旅新村二期建设内容。大股东是宜昌银龙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邓村坪村委会和部分小股东组成,主要开发寨子山和马滑沟。</p><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这一场景,假如我的岳父大人看到了,肯定会大发脾气:你们这群败家子,怎么把这么好的茶园都毁了!</p><p class="ql-block">时代变了,产业变了,收入方式也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以后节假日或夏天,城里的人都会往山上跑。</p><p class="ql-block">看到邓村茶场和寨子山茶场的变化,让我想起了风起云涌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看三国演义,听主题曲,各有各的理解和感慨。</p><p class="ql-block">而今的我们从历史长河中走过,该做的做了,不必感慨!当政者当顺应朝流,顺势而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p class="ql-block">一阵微风吹过,资本已嗅到了东风将至的信号,一种茶乡新业态正在形成。</p><p class="ql-block">茶园和生态是这一业态的基础,主要风景茶园不能因为建设而破坏。从长远计,景区内的农民都将是股东,大景区会有很多小景区,还有马脚岩有待开发。</p><p class="ql-block">翘首以盼:三峡夷陵西偏境,盛世茶旅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寨子山下茶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餐安排在“一品轩餐馆”,这是邓村街上很有特色的一家小餐馆,房子不大,一次可接待几十人进餐,特色是面食早餐和农家特色菜。我们点了土鸡火锅、腊肉土豆汤、懒豆腐、酸盐菜、广广苔、罗卜菜等几个特色菜,大部分是从自家田里弄来的,带有茶乡田野的芳香,大家吃得精精有味。</p><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漫步在邓村街头,临街铺面房全部装饰一新,有点峡江风味,传统邓村名茶“天宝玉叶”、“御池仙螺”、“三峡神女”、“裕茗碧剑”等做成匾牌挂在街头。但遗憾的是好像缺了个像老舍茶馆那样品茶吃点心,听相声评书的地方,当然,在邓村最好能听听山歌,演点花鼓戏,喝点罐罐茶,把那种“说日白,就日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p><p class="ql-block">晚上,喜欢跳舞的同学在茶乡宾馆大厅随着音乐跳起来,老板娘高兴地发起了抖音。</p><p class="ql-block">走了一天路,爬了半天山,跳起舞来仍然不觉累,这就是女人的本事。</p><p class="ql-block">静静地茶乡,虽然听不到远处茶叶加工厂机器的声音,却能闻到飘来的茶香。</p><p class="ql-block">入夜,梦回茶乡,梦到了曾经的我们在茶季里到邓村茶场采茶,到邓村坪大队加工厂帮忙制红茶,梦到了我们到汪家岭看新开的梯田,梦到了我们到马滑沟水库参加劳动,梦到每天跑步从茶场转一圈,梦到英语老师带领我们打球,语文老师领着我们搞劳动,数学老师给我们讲化学方程式。</p> <p class="ql-block">三,七贤亭里谈人生</p><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本想去拍几张片子,然天公不作美,不很透。</p><p class="ql-block">看窗外茶园里,都有人在采茶,其实,她(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到茶园里去了,真是辛苦,向茶农致敬!</p><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我们驱车到白水头,去看望一个生病了的同学。</p><p class="ql-block">车过竹林湾,公路下的美景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拍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阳光之下,茶园是那么美!</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到底是茶叶自带的艳丽还有太阳洒下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同学就住在距主公路不远的山上,要顺着陡峭的摩托车路走上去,大约不到一千米。刚到山上,只见公路边一栋砖房,正准备问路,却见谢同学坐在房前的椅子上等着我们。</p><p class="ql-block">看上去老多了,如果不是因为同学,又怎会认得,好多同学他还能认得出来。</p><p class="ql-block">当廖同学代表我们大家把一个红包递给他后,他拿起手机,喊老婆:“你快回来,我同学来了!”边说边流泪,说完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们充分理解他的心情,是想留大家吃午饭。于是忙说:“今天我们是顺道来看看你,马上就走!以后有机会再见!”</p><p class="ql-block">留下一段视频,一张合影,一份同学情,留给谢同学一份幸福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同学?</p><p class="ql-block">你手上有我的墨水,我手上有你的汗水;你身上有我的口水,我身上有你的泪水。</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同学?有人说:</p><p class="ql-block">一起同过学,畅谈远大理想;</p><p class="ql-block">一起同过窗,讨论巴赫猜想;</p><p class="ql-block">一起同过房,罐罐咸菜共享;</p><p class="ql-block">一起同过框,演过相声对唱。</p><p class="ql-block">真是一段同学缘,永远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从白水头往回走,到竹林湾的“峡州上”,茶园里有个“网红桥”,山头有个“七贤亭”。</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走上桥,一下子有了学生时代的劲头,在桥上㨪起来,随着一二一的口令,人在桥上荡起来,笑声飘进茶园,飘向远方!</p><p class="ql-block">茶园里有几个人在采茶,女同学来劲了,要展示一下曾经拥有的技艺,两手翻飞舞起来,一会儿,大把的茶叶交给了茶农,茶农的笑脸映红了山头。我抢抓机遇,给采茶的女同学和茶农每个人一张特写,那一个认真劲,都是茶乡姑娘,采茶技艺高超。</p><p class="ql-block">“七贤亭”建在山头上,可以俯视整个竹林湾、纸坊铺。</p><p class="ql-block">“七贤亭”得名于解放前竹林湾这一带有七个文人,有教书先生,有地方绅士,号称“竹林七贤”,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对酒当歌,吟诗作对,笑谈天下大事!</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聚在这七贤亭,不谈天下大事,也不谈名利地位,只谈美好愿景,只讲幸福生活。当我们一起唱起“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首歌的时候,我们许下一个承诺,再过二十年,我们来七贤亭相会。今天,我们过好每一天,希望大家都到齐!大家的名字,我已用相机记录在数码里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回到公路边“峡州上孟子山庄”,老板姓乔,也是小字辈的老熟人,他忙着请大家喝新茶,把他的名片分发给大家,希望大家有空路过来吃饭喝茶,一定给大家弄最好吃的洋芋汤和“尬尬”。</p><p class="ql-block">“峡州上”是到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林场的必经之路,走过路过在此歇歇脚,到七贤亭喝茶聊天,畅谈天下大事,尽叙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从“峡州上”继续向大老岭前进,来到店子垭,路边好多新建的楼房。</p><p class="ql-block">在一处农家乐停车,路边有一幅红色的标语引起我们的注意,上书“相约白水头,相守到白头”。很有意思,大家在此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白水头,高台头以及远处的云台山和蜂笼寨,太阳就是从那里升起,看来,这里也是一个观日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相约白水头,相守到白头!</p> <p class="ql-block">邓村,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种神奇的树叶。一片树叶,一个产业,一个新的业态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写过一首歌词《神奇的树叶》,</p><p class="ql-block">“昨天,我站在高高的山上,看那白云翻巻着巨浪。一条大坝筑起了平湖,那就是三峡我的家乡。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无限的风光,邓村的美名传遍四方!</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站在中包山上,看那田野翻巻着碧浪,一条条乌龙盘山起舞,那就是中国名茶之乡。那是一片神奇的树叶,托起了人民幸福的生活。国色天香,中华的神韵,邓村的绿茶传遍四方。”(2009年7月发表于搜狐社区)</p><p class="ql-block">因水平有限,无人谱曲,只能自我欣赏。</p><p class="ql-block">茶乡太美了!家乡变化太快了!两天的时间,看不够。我有一万个理由相信,邓村会越来越好!我会保管好我的相机,用镜头录下茶乡的变化。我会整理好我的笔,用美篇写下家乡的情意。</p><p class="ql-block">在外地的同学们,请在今年秋天回家乡看看!</p><p class="ql-block">202304016日晓溪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案:向明炎</p><p class="ql-block">摄影:向明炎</p><p class="ql-block">录像:周昌武,姚大英</p><p class="ql-block">导演:贺新国</p><p class="ql-block">表演:贺新国,姚大英,望群策,段昌芬,聂家菊</p><p class="ql-block">出镜同学:向明炎,廖发桥,刘兴海,李圣荣,许克新,周立平,望开福,赵宝殿,张绪银,贺新国,段昌芬,聂家菊</p><p class="ql-block">特邀:周昌武,望群策,姚大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