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之魂颜真卿(四)《祭侄文稿》

三羊學書

<p class="ql-block">公园756年颜真卿48岁,他和堂兄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占据城池招兵买马,奋起抵抗,吓得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随即派史思明部攻打常山,首先抓捕了颜杲卿少子颜季明,然后在城墙之下威逼利诱颜杲卿投降,遭到颜杲卿的言辞拒绝之后,叛军当场割下颜季明的头颅。最后颜杲卿苦守常山数天,却等不来救援,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最终兵败城破一家30多口被擒。</p><p class="ql-block">据说安禄山亲自审问说,你是我一手提拔并重用的却为何要背叛于我。颜杲卿说,我家世代为大唐臣子,信守忠义。但是你一个胡人的奴隶,天子有何辜负你的,你居然要背叛大唐反叛朝廷。气得安禄山当场就把颜杲卿拖出去砍掉双腿,再一刀一刀把肉割下来,凌迟而死。最后颜杲卿一家大多数人都被砍去手脚,然而都骂声不绝于耳却没有求饶之人。我们想到此情此景不免背脊发凉,残忍不敢让人直视,但颜氏家人的忠烈又让人肃然起敬,《颜氏家训》他日一定认真解读。</p> <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祭伯父稿》《争座位帖》被后世称作“颜氏三稿”“平原三稿”,其祭侄文稿影响最为精彩影响深远。图为祭伯父文稿拓片。</p> <p class="ql-block">安禄山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看似取得了胜利,可能此刻他赢得让自己胆寒,原以为打败李隆基这个老儿应该特别的容易,但是千千万世人的风骨却让他无法战胜。三月初颜真卿与周边三郡兵力合兵一处打破了叛军,军声大振。但很快就在李隆基杨国忠猪队友的努力之下潼关失守,李隆基西逃亡成都,长安城沦陷。都城陷落军心动摇,颜真卿也被击败,无奈只能弃城南下渡黄河到荆州地区绕道北上。</p> <p class="ql-block">757年49岁的颜真卿辗转见到了新皇帝唐肃宗李亨,任命其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此时的朝廷比较的混乱,大多都得过且过,唯有颜真卿刚直不阿,弹劾了一众不合格的大臣,这是颜真卿延续一生的态度。一方为王的安禄山次年建立了大燕政权,年号圣武。但在不久后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派人将其杀害。安禄山死后很快朝廷就平复了反叛。</p> <p class="ql-block">758年颜真卿50岁,朝廷追赠颜杲卿 为太子太保,然后派人去常山找回了颜杲卿,颜季明的部分尸骨,在收集到亲人的尸骨重新安葬的过程中颜真卿写下了一系列的文稿,其中就有著名的《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我们细致了解整个历程的来龙去脉,也就能更好的去解读这篇优秀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758年,颜真卿纪念己侄时随性而书之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此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一共沾墨七次,每次书数行,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去仔细了解祭侄文稿其身后的故事,或许很难窥见其作品的奥妙,被其作品感动与震撼。</p><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开篇“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大意说己侄年少时特别的出众,优秀,家族都感到骄傲和欣慰。谁知却遇到安禄山造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情感已达至顶峰。贼臣指太原王承业,见死不救后来被收兵权被朝廷处死。草稿的涂改、添加之处更增添了率意感,这本是因草稿而自然形成的,如果有着意仿者,拿来再行涂改一番以追求率意之趣,不免东施效颦,流于浅薄庸俗。文稿结尾诉说了一些表达悲伤及哀悼之词。对颜真卿来讲,亲兄长与亲侄子的惨死,切肤之痛与对叛军的切齿之恨这一矛盾的情感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纵观数千年的书法史也再也找不出第二副这样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再观《祭侄文稿》有先工后草的行草书作品特点,饱满的情感作品并不拘泥于普通作品的法度。书法三要素笔法,字法,章法。笔画的起行收动作爽劲,使转自然,中锋枯涩用笔,正如笔法十二意所述锥画沙,屋漏痕线质耐人寻味,字法的结字依托于深厚楷法功底,章法更是大开大合,不拘泥于一行一列。</p> <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是充沛的情感不可复制的书写状态,顶级大师的水准,大开大合随性的布局是祭侄文稿能被后世倍加推崇的主要原因。正如苏轼评王维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观《祭侄文稿》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似乎看到了那个饱经沧桑的孤勇者正在愤笔疾书,又仿佛见到那一个个悲壮感人的颜氏英烈。好不让人由衷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