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剑桥中国晚清史》以研究视角的多维性,从不同视角来考察历史的真相;</p><p class="ql-block">以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不仅注重精英人物的研究,更注重对社会下层人物的研究;</p><p class="ql-block">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搜集了大量的有重要价值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关于晚清外交史料相当丰富。</p> <p class="ql-block">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同芹教授首先提出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晚清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了解晚清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了解西方人眼中的晚清史?</p> <p class="ql-block">1、什么是晚清史?</p><p class="ql-block">中国晚清史是从1840年到1911年</p><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可以用以下词语形容</p><p class="ql-block">闭关自守</p><p class="ql-block">丧权辱国</p><p class="ql-block">多灾多难</p><p class="ql-block">风云激荡</p><p class="ql-block">病入膏肓</p><p class="ql-block">摇摇欲坠</p><p class="ql-block">割地赔款</p><p class="ql-block">苟延残喘…</p><p class="ql-block">“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p><p class="ql-block">当然积极的词语也有</p><p class="ql-block">转型</p><p class="ql-block">过渡</p><p class="ql-block">新旧交替</p><p class="ql-block">中西杂糅</p><p class="ql-block">碰撞</p><p class="ql-block">冲突</p><p class="ql-block">融合</p><p class="ql-block">救亡图存</p> <p class="ql-block">2、为什么要学习晚清史?</p><p class="ql-block">原因是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为明日之事做好启迪:</p><p class="ql-block">①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p><p class="ql-block">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p><p class="ql-block">③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p><p class="ql-block">隳hui人之枋,必先去其史;</p><p class="ql-block">绝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p><p class="ql-block">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p><p class="ql-block">④历史的目的在于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梁启超</p><p class="ql-block">⑤读历史是智慧的事。——毛泽东</p><p class="ql-block">⑥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p><p class="ql-block">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习近平</p><p class="ql-block">还因为我们可以从犹太人的历史看到学习历史的原因,</p><p class="ql-block">犹太人被称为“全球智商智商最高的人”</p><p class="ql-block">犹太人的教育被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的揭秘》他们坚信教育能够强大整个民族,成就整个民族的希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他们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厄运,又在一次次厄运中重新崛起,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民族被称为“书的民族”</p><p class="ql-block">“记忆的民族”“痛苦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3、为什么要读西方人眼中的晚清史?</p><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就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我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也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间的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我可以告诉你屋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才能告诉我。”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问题,但不能说“在屋里的人”看到的房间的就是客观的,正确的,也不能说“站在屋外的人”用“域外”的视角看到的就是独特的客观的,也可能片面的荒诞的!</p> <p class="ql-block">任教授又从五方面进行导读</p><p class="ql-block"> 一、费正清简介</p><p class="ql-block">二、《剑桥中国晚清史》的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三、《剑桥中国晚清史》的写作特点</p><p class="ql-block">四、从“西方中心论”到 “中国中心观” </p><p class="ql-block">五、《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的条约观</p><p class="ql-block">六、传教士与近代中国</p> <p class="ql-block">“头号中国通”,“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使美国哈佛成为西方研究中国问题的重镇。</p><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教授,培养了众多的徒子徒孙,遍布全球的70多所著名大学、研究中心以及欧美亚非各主要国家的外交部门。</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学术特点——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主张“学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增加知识,而且在于教育公众,在于影响政策”</p> <p class="ql-block">(一)费正清青少年顺风顺水</p><p class="ql-block">(二)费正清学术研究的引路人——查理斯.K.韦伯斯特(在此人影响下,攻读博士学位,并把中国近代外交史确定为研究方向)</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引路人——马士(牛津大学的导师,一位精神上的父亲)</p><p class="ql-block">(三)费正清的中国之行,五次到华。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巨变,他即使这段历史的观察者,也是中国历史的亲历者。</p><p class="ql-block">(四)费正清与西方汉学</p><p class="ql-block">①不仅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社会,而且还对其中所涉及的细节和边缘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p><p class="ql-block">②学术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强大,如刘广京,孔飞力,魏斐德,柯文等。</p> <p class="ql-block">费正清和崔瑞德策划编写《剑桥中国史》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满足西方学界的需要,另一目的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p><p class="ql-block">从1966年开始策划到1991年最后一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付印,为时共25 年。</p><p class="ql-block">《剑桥中国晚清史》1978年完成出版。 </p> <p class="ql-block">一根主线:以阶级斗争为主线,强调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p><p class="ql-block">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封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走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三大高潮:第一次太平天国农民起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为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八大事件:两次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 洋务运动</p><p class="ql-block"> 中法战争</p><p class="ql-block"> 中日甲午战争</p><p class="ql-block"> 戊戌变法</p><p class="ql-block"> 义和团运动</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p> <p class="ql-block">《剑桥中国晚清史》非常重视</p><p class="ql-block">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p><p class="ql-block">把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采用综合、渗透、系统网络的分析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多视点、多线索、多侧面、多角度的交叉研究。 </p> <p class="ql-block">费正清先生用现代的历史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这一点与中国的流行历史研究方法不同。我们中国的历史,要么是“编年史”、要么是“纪传体”,大多数以讲故事为准,而甚少有科学方法。而这本书则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视野。</p> <p class="ql-block">中国那时统计人数是——人丁,而不是人数。</p><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人数增加迅速,道光时候达到4.01亿,至到鸦片战争,两大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俱增,但人均土地面积减少,农民抗风险能力降低,因此流民出现,比如上山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博士论文30万字左右。充分说明史料丰富,档案资料多。</p><p class="ql-block">清朝皇帝档案资料留的比较多,非常勤勉,工作量大,过劳死,皇世子弟非常勤劳,没有周六周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记的记载,亲历亲见,比较准确,私密度很高。缺点是主观意识强。比如翁同龢,1858年到1904年,对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林则徐日记》《曾国藩日记》等</p> <p class="ql-block">大历史,小人物。</p><p class="ql-block">“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梁启超</p><p class="ql-block">不能只有帝王将相的故事,也要关注“没有历史的人”。</p><p class="ql-block">现代历史学者开始下移目光,关注那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经历,挖掘一段微观史,讲述“没有历史的人”在历史中如何生活。</p> <p class="ql-block">重视外因。</p><p class="ql-block">文化观是西方的,带有西方人的视角。</p><p class="ql-block">从中国内部分析:</p><p class="ql-block">1、欧洲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2、领土扩大一倍</p><p class="ql-block">3、人口增加一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世纪以后出现的社会混乱和国内民族间得相互冲突中可见这些问题的后果。</p><p class="ql-block">西方的影响提供“一种新的历史催化剂”</p> <p class="ql-block">心态史研究——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比如袁世凯称帝的心态研究</p><p class="ql-block">在军事研究非常厉害。称帝时间不对,在辛亥革命之后称帝,逆历史潮流而行。</p><p class="ql-block">1、算命,打破魔咒,黄袍加身,称帝</p><p class="ql-block">2、幕僚</p><p class="ql-block">3、儿子袁克定</p><p class="ql-block">洪秀全,农民领袖,四次科举考试失败,第三次科考失败,生了一场大病梦中拿剑。一个说法,器质性疾病——神经病。另一个说法,精神病。心理调试,可以退而求其次。</p> <p class="ql-block">1、淡化帝国主义侵略</p><p class="ql-block">2、贬低义和团运动。总体来说义和团运动还是爱国的运动</p> <p class="ql-block">未必正确、合理。</p> <p class="ql-block">要批判性思维观看这本书</p><p class="ql-block">他认为,停滞不前的中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方中心论</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停止论</p><p class="ql-block">冲击——反应</p> <p class="ql-block">中西文化差异的冲突</p> <p class="ql-block">强盗逻辑,霸权逻辑</p> <p class="ql-block">三个学习阶段:</p><p class="ql-block">1、面对外来西方技术,机器等的冲击,只学习技术</p><p class="ql-block">2、学习西方的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p><p class="ql-block">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的辩证法说的外因和内因。</p> <p class="ql-block">应该现在中国的视角来研究中国</p><p class="ql-block">美国侵越战争失败,水门事件等,反思美国高高在上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中国新史》反思自己,从西方到中国看晚清</p> <p class="ql-block">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如何来评价这些条约?</p><p class="ql-block">灾难条约的开始,不平等条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恶毒的内容是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与英国签约后,美国,日本等都可以享受这些条约</p><p class="ql-block">书上写的是利益均沾——当时中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缺乏国际法概念,致使在鸦片战争后签署的诸多的不平等条约,都体现了清朝近代主权意识的薄弱,国际法思想的缺乏,这是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是不思进取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343个不平等条约,套在中国身上的枷锁</p> <p class="ql-block">三跪九叩的礼仪不接受,不愿意当藩属国。折中方法,单膝跪地。</p><p class="ql-block">成立了总理事务衙门,处理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十三行,洋行。与中国官员接触时需要中介。费正清认为打破了这种制度。</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整体结构依然受“冲击——反应”论束缚。</p><p class="ql-block">第一,该书对《南京条约》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p><p class="ql-block">第二,他认为,《南京条约》为中国人打开一扇了解西方文明的窗户。</p><p class="ql-block">第三,淡化《南京条约》的侵略性、强制性、不公平性等。</p><p class="ql-block">第四,混淆英国侵华的动机与效果。</p> <p class="ql-block">只是表面现象,</p><p class="ql-block">为他的商品寻找市场</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不是文化冲突</p> <p class="ql-block">文化侵略</p><p class="ql-block">重视传教士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让中国人知道了钢琴。天主教</p><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游记传播的说中国到处都是黄金,丝绸,瓷器等。</p><p class="ql-block">郭士立充当间谍,收集情报。</p><p class="ql-block">传教士他们披上合法的教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利玛窦画了世界地图,给万历皇帝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郎世宁御用画师。参与圆明园的设计</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p><p class="ql-block">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p><p class="ql-block">鸡,狗,羊,蛇首没有回到祖国。</p> <p class="ql-block">来华的传教士越来越多,享有的特权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比较虔诚,任务发展教徒,传播思想,创办学校,慈善事业。《万国公报》,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p> <p class="ql-block">李提摩太主要去帮助水灾,旱灾等</p><p class="ql-block">解救弱势群体,比如妓女,流浪儿</p> <p class="ql-block">但是后来传教士慢慢变成间谍,情报做的很好。到内地搜集情报。</p><p class="ql-block">主要原因是中国不了解世界。</p><p class="ql-block">鼓吹战争,</p><p class="ql-block">走私鸦片,</p><p class="ql-block">霸占民房,</p><p class="ql-block">私建武装。</p> <p class="ql-block">教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国藩应对天津教案,成为他历史上最大的污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信仰:功利化,多元化。男女有别</p><p class="ql-block">西方信仰:男女共处一室(男女有别),孝文化冲突,个人英雄冲突,以讹传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中国的历史,双重角色。一边是天使,一边是恶魔。</p><p class="ql-block">积极影响: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化带到世界。</p><p class="ql-block">消极,负面影响更大。</p> <p class="ql-block">传教士的双重角色</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忽略侵略色彩</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传教士懂得医术,留在天津的四个修女救济一部分霍乱病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夸大了传教士的积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