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文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研学之旅

殷老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体验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b></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6日,春日正好,新斯文的小可爱们走进洪洞大槐树,感受根祖文化,学习道德礼仪。</p> <p class="ql-block">  清晨 6点,孩子们满怀期待,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有说有笑,欢歌笑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硕大仿根雕的祭祖园大门,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这个根雕大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是一种血脉亲情的体现。根雕大门上方是“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黑底金字的牌匾。</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这道门我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跟宝贝们合影留念,新斯文也永远是你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是一个大大的“根”字,听导游姐姐讲解:根字影壁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根字旁边题有“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大字,原字没有三点水,是有寓意的。其一在篆体结构中原来的原和源头的源是没有区别,其二是代表原始的、始祖的、不忘祖宗功德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绕过影壁墙,往里走就同源渠上面的三座桥是“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三座石拱桥,各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  从中间的槐香桥再往里就是有名的献殿。殿周围一圈是汉白玉的栏杆,到了门前位置顺着台阶一直延伸到路面。</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举行祭祀的场所了。</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披上绶带等候在殿外,准备祭祖了!</p> <p class="ql-block">  首先恭请大槐树移民先祖升位</p><p class="ql-block"> 接着向大槐树移民先祖敬献三牲、五谷、肴馔、鲜果、美酒。</p><p class="ql-block"> 最后敬致祝文</p><p class="ql-block"> 所有人怀着虔诚感恩之心,参与大槐树祭祖习俗,感受非遗文化与心灵的碰撞主动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p> <p class="ql-block">  出了献殿,来到仿一代大槐树下,看大槐树移民演出喽!</p><p class="ql-block"> “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全国各地,尤其中国北方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在华北地区也可谓妇孺皆知。可是,当我们翻开明清以来的官方史料,却少见关于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记载。它多见于民众口述的传说故事和记录家族谱系的谱牒中,看看民众如何通过传说记忆历史、追远思乡。</p> <p class="ql-block"> 望着那骨肉分离,相拥而泣的场面,听着他们长跪不起,声嘶力竭的呼喊,有的孩子落泪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头古道,我们参观了第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代大槐树、三代大槐树、古驿道,等。</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抬头仰望,仿佛看到的每一片树叶都是一脉家族传承,而他们的根粗壮而有力地支撑起了天下游子的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  迁民壁画前,孩子们仔细的看着当时迁民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这幅迁民图是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反映了当时迁民的悲壮情景。</p><p class="ql-block"> 导游姐姐还告诉我们,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八次,整个移民过程历经洪武到永乐先后近50年时间移民在广济寺外大槐树下集中报名登记,领取外迁用的凭照和盘缠后迁往各州府。</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一切,仿佛听到了几百年前人们集中在大槐树下,呼儿唤女的出发场景。</p> <p class="ql-block">  随后,孩子们在景区凉亭自由活动,吃,喝,玩,乐!</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大槐树祭祖园一游,我也感触良多。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大槐树永远都是你无法割舍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你无法遗忘的记忆。大槐树是我们的根。祖祖辈辈的记忆里永远都有大槐树的影子,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将永远地留在移民后裔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研学活动,神圣而有意义,路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还有他们眼睛里的亮光,越发觉得我们的孩子真的平时太缺少这样的活动了。出去走走,看看,听听,去接触,去参与,去感受……</p><p class="ql-block"> 他们收获的不光是华夏文明厚重的历史,还有大自然中的美丽风景,以及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大家互相谦让座位,让晕车的坐最好的位置;互相交换零食,体会分享的喜悦;互相帮助拿各种东西,感受互助的幸福;饭桌上老师动筷才可开动……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让所有老师感动,欣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历是最好的成长,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新斯文教育培训学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研学活动充实而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愿孩子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