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唐文义老师:基于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的教学设计——物质的量

钟佳莉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0日,我校教学教育学院邀请的校外专家,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唐文义老师,给我们做了“气体摩尔体积”主题的辅导讲座。</p> <p class="ql-block">首先,唐老师本节课给我们讲述了高中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课时是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学生讲述,可以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运用到我们的讲课中,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一些,更通俗易懂。比如我们可以将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与单位千克的青菜做对比,是同学们能够理解的更加彻底。还有在讲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老师运用我们生活中的礼花筒来给同学们讲述,是同学们眼前一亮,帮助同学们理解气体的摩尔体积。</p> <p class="ql-block">以及唐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在课堂中,至少要有几个亮点,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让同学们能够集中注意在这节课,就像上述例子中的礼花筒,发出的声音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老师还强调了在物质的量这一节,需要同学们背诵了解相关的概念,非常重要,必须精确到每一个字。老师还讲述了他的爱人在教学政治时的烦恼,让我们明白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能够听进我们的课,不然做再多的功也是无用功。</p> <p class="ql-block">然后,唐文义老师以自己孩子学习化学时,出现的较难的题目会写,容易的题目却做错的情况为例,为我们详尽的讲解了化学学习的步骤——首先抓住基础知识,背诵形成初步理解,通过做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这个过程,最后形成理解记忆。同时,唐老师强调,并不是每一个公式都需要背诵,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公式,引发出其他公式的联系,形成更好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最后,唐老师对物质的量进行一定讲授后做出总结归纳:</p><p class="ql-block">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是n,单位为摩尔(mol),它是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注意事项:(1)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2)用符号表面微观粒子的种类或其特定组合,如1 mol Fe、2 mol NaOH等。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2.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是NA,单位是mol/l。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M,单位是g/mol。如: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氯化钾的摩尔质量是74.5g/mol。把琐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强调重点,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重点。</p> <p class="ql-block">心得1:通过聆听唐老师的讲座,首先就让我们意识到:做老师,要有良好的师德,这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前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拥有和保持高尚的师德,就是拥有那颗“北辰”,指引我们工作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大三的师范生,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作为一名老师要终身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通过培训也让我意识到,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高效的把知识传达给学生。高中化学学科虽然教学内容不是很多,但如果想要在教学和教研上有所突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设计背后的设计理念。这是第一步,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知识的呈现形式和学习复习策略。让我们的初中化学课变得受学生欢迎,变成一门学生会主动的去学习、快乐的去学习,探究的去学习的课程,从而在快乐,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需要借鉴专家同行的经验,也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有益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心得2:通过唐老师以物质的量这一课题的讲解,我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授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授课时要对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了解。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因此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p> <p class="ql-block">心得3:唐老师以高中物质的量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知识。例如对于摩尔质量、摩尔浓度、摩尔体积这几个名词的定义,可以通过用统一格式解释含义,横向对比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记忆。老师还列举了他身边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学要有取舍,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不仅要备书本知识更要备“学生”,否则会做无用功,学生可能没有真正学到什么。老师还告诉我们学生能够理解是第一要义,多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情来帮助他们明白一些不熟悉的知识。通过聆听唐老师的讲授,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同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去构思教学设计而不是死板传输,一切为了更好地教学服务。</p> <p class="ql-block">心得4:通过唐老师以物质的量这一课题的讲解,我们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授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授课时要对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了解。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因此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p>

学生

老师

教学

物质

学习

知识

重点难点

摩尔

讲解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