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美丽传说发生地

遥望五峰

<p class="ql-block">  “北有黄帝陵,南有女娲山”。女娲山是平利县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女娲山位于陕西省平利县中西部,境内植被丰厚,是传说人类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治所地,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女娲山独特的自然景观构筑了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平台,女娲日出、女娲云海、女娲腊梅、中皇古桂、中皇雪晴、松林听涛等女娲六景观远近闻名;太子坟的传说、女娲庙祭祖、农家乐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p> <h3><b>平利女娲山最权威的记载。</b></h3><div>宋代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宋祈在24史之一的《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中,特别记载了平利女娲山:“平利。中下。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历六年省入西城,长庆初复置。有女娲山。”,遍检该书,它处全无同类记载。此书公元1060年编成,这个国家正统历史文献的明确记载,对于平利女娲文化的意义,今天看来是无法估量的。</div><div><b><br></b></div><div><b>平利女娲文化最早史书记载。</b></div><div>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成书公元354年):“右三郡,在汉中之东,故蜀汉谓之‘东三郡’——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专家考证“九君”二字的小篆体与“女娲”相似,认为是传写中的讹误。该书研究权威刘林先生注:“作道”在陕西平利县(以老县为坐标)东。《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其文字典雅古朴,很少僻字和生僻用语。但时代绵远,传抄刻写,出现了一些错讹。此书记载地域范围为当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陕西、甘肃、湖北三省部分地区。史学界称该书为“信史”,所记史实,近年来被考古发现一一证实。</div><div><br></div><div><b>平利是“女娲治所”的明确记载。</b></div><div>明确记载平利女娲山就是女娲治所的,是南宋史学家罗泌的杂史著作《路史》,该书成书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47卷,《路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作者著作的宗旨,是遗憾孔子“删书”断自唐尧,忽略远古史的传统、司马迁《史记》只记五帝不记三皇,故而,他追记旧史所称“三皇五帝”以上的往事。文章华丽而亦富于考证,言之成理,书名《路史》,“路”训诂学解释为“大”,《路史》意思是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权威,是“大史”。我所搜购已交平利文管所藏清光绪丙子版善本《路史、卷1、后记2、女皇氏》:“女娲氏乃立为女皇氏。始治于中皇山之原,所谓女娲山也。继兴于骊。其子罗苹注:山在(金)之平利,上有女娲庙,与伏羲山接庙起。伏羲山在西城,女娲山在平利。”</div> <h3>中皇山碑文碑局部</h3> <h3>中皇山碑文碑全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