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染霜的美篇

枫叶染霜

<p class="ql-block"><b> 又 见 桑 干 水 长 流</b></p><p class="ql-block"><b> 刘 钊</b></p><p class="ql-block">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p><p class="ql-block"> 千古以来奔腾不息的桑干河水滋润着两岸沃野良田,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唐代诗人刘皂以桑干河为衬托来抒发着自己难舍的故乡情怀。我不但常渡桑干水,而且故乡就在桑干河畔,这是不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桑干河水从乌龙峡倾泻而下,流径晋冀交界处已经水势平缓,形成大片淤积冲积扇。河的南岸一马平川的肥沃土地,花红柳绿的绚丽风光,是个最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叫西马营的小村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桑干河是山西第二大河,是晋冀北部人类文明发祥地。在我小时候家乡的桑干河湍急的河水滚滚东流,鸟儿空中飞、鱼虾河里游,岸边树林茂密,杨柳婀娜倒挂水中,牛羊懒散河畔,牧童不时的口哨声划破田野的宁静。绿树掩映着村庄,袅袅炊烟升起后,晚霞落西天,劳作一天的乡亲在蛙声起伏中进入梦乡。虽没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烟波浩渺,也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静谧盎然。美丽的家乡依山傍水,更像是一幅壮美的田园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兴修水利是家乡父老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部奋斗史。1958年册田水库开工兴建,消除了下游水患。从1960年开始鳌石乡在境内桑干河最上游以修建溢水坝和引水干渠为主体工程的乱石灌区,在大坝的东端修建分水闸,以此为源头,自西向东开凿一条横贯沿河6个村、绵延10多公里的大干渠,被驯服的河水顺渠而流灌溉着万顷良田。就连我家小院门前也是“小桥流水”,造福于民。</p><p class="ql-block"> 册田水库和乱石灌区开工建设的年代,正是当地一穷二白,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时期。家乡父老以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在机械设备匮乏、畜力车不足的情况下,硬是靠肩挑人扛、人推车拉,筑坝开渠,长年累月奋战在水利工地上。他们倾尽全力、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牺牲。前辈们以满腔热血兴水治害的战斗历程,至今在当地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建设两大水利工程,便捷了当地交通,结束了南岸百姓一河隔天涯的封闭历史,也为家乡农业腾飞奠定坚实基础。鳌石乡被誉为“塞上小江南”,成为阳高县最大粮仓。</p><p class="ql-block">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桑干河流域生态恶化和断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结果。在20世纪末,正值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桑干河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地下水过量开采、源头来水锐减、沿河泉眼枯竭失去补水功能,原有生态系统全面失衡,至此我家乡的河水彻底断流干涸。河床变坦途、两岸鸟飞尽。</p><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修复桑干河生态环境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投入巨额资金,对桑干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疏浚河道、关停污染源、建设引黄入晋大水网、恢复两岸植被、开发湿地公园、地下水位开始上升,桑干河水系生态功能逐年增强。</p><p class="ql-block"> 册田水库每年为下游河湖进行开闸补水,断流多年的家乡河段漫漫河水滚滚东流去,又现“碧水东流万山遮,长河浩荡一路歌”的景象。随着册田水库放水时间的不断增加,下游流域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功能逐渐显现,实现全线全年通水必将变成现实。沿河湿地公园又成为鸟类栖息地,建成文旅康养基地为时不远。</p><p class="ql-block"> 绵延不绝的桑干河水浇灌着两岸丰腴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它留下了人类千万年进步的印迹。寄于河畔一隅的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滔滔桑干水源远流长润泽四方</p><p class="ql-block"> 殷殷故乡情魂牵梦绕回眸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3-04-1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