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闻法源寺大名,却一直未能拜谒,甚是期待。浏览4月11号的《北京晚报》,被一篇题为《法源寺丁香诗会,赏析齐白石诗情画意》的短消息所吸引。这让我回想起20年前友人送我一本《丁香诗选》的小册子,里面刊登的就是在法源寺举办丁香诗会的作品,这本小册子早已遗失,但记忆犹存,联想到最近丁香花盛开,这引起了笔者沉钩辑逸的极大兴趣,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短旅,次日携带相机只身前往法源寺探幽访胜,一睹丁香花的芳姿。</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中,古刹名寺多在远离都市的深山大川之中,没想到这法源寺却近在繁华烟柳之巷的闹市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繁华地段南横街烂缦胡同西侧)。我从熙熙攘攘的街道迈入不大的寺门,立刻感觉来到了清净古朴的世界,院内的树木葱郁、花草茂盛、建筑古朴、梵音流慧,好像一切都安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体量虽然不大,内涵却很丰富,历史悠久而厚重。体现在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今天的法源寺,南侧为唐悯忠寺遗址,而剩下的面积和唐代相比依然规模较小。法源寺虽在岁月中“缩水”,但建筑之古拙精美却未曾改变。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到第一进院落从山门到天王殿,占去全庙纵深的四分之一,此后每进院落的深度逐渐缩小,在空间上环环相扣,却又若即若离。寺中僧侣称之为“经过历史选择和后人赋予的纵深感”。</p> <p class="ql-block"> 在不足7000㎡的地方建有十二座建筑,由于布局合理,构造精巧,视觉上并不觉得拥挤。时间赋予建筑厚重历史,也在其中留下诸多精华。</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除了是一处佛门圣地外,还是一座宗教类博物馆,寺内存有大量历代文物经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难怪法源寺香火旺盛,在佛届具有较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丁香花。法源寺自古以来就以花木繁盛著称京师,有“香刹”之美誉。 法源寺内的前庭后院种植百余株丁香树已有百年历史了。 老北京曾有悯忠寺(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四大花事之说,如今后三个花事均不复存在,只剩法源寺的丁香花年年绽放。每年四月,是丁香盛开的时节,古老的寺院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花下踯躅,香气袭人,沁人心脾,具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丁香与寺院相互辉映,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画家来此拍照写生。近看,丁香的叶片为心形,素雅清新,所以与佛教有了不解之缘,寓意“心诚则灵”。丁香花以白色居多,还有淡紫色、紫红、蓝紫、粉红、黄色等。掩映在红墙青瓦间,犹如香雪海,弥漫着幽香与禅意,为古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清末诗人陈曾寿赞曰:</p><p class="ql-block">清阴淡日转空廊,</p><p class="ql-block">坐久曾无蜂蝶忙。</p><p class="ql-block">真实不虚花满地,</p><p class="ql-block">残春来看白丁香。</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还有一项文坛盛事——丁香诗会。旧时每年丁香花开时,法源寺的僧侣会邀请文人雅士来此赏花吟诗作对,成为清明踏青时节的盛举。阳光明媚、花香袭人之时,法源寺内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诗人、书画家与信众、游客在一片丁香花海中吟诗作画,抚琴奏乐,弘扬民族精神,吟咏太平盛世,整个寺院,洋溢着和谐美好的气氛,令人流连忘返。 </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赫赫有名的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人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这里留下过流连的足迹和诗篇。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陪同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成为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此寓居两年多,创作出不少流传于世的画作和诗歌,今年丁香诗会就是专为齐白石大师举办,通过诵读齐白石诗歌,赏析齐白石画作,重温与传承数百年来的文坛雅事,感悟白石老人的诗情与画意,只可惜未能一睹盛况。</p> <p class="ql-block"> 古老法源寺是集大成者,既是庄严的佛教圣殿,也是中华文化殿堂;既是建筑艺术的展厅,又是百姓休憩娱乐的场所,还是旅行者和发烧友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拜谒和探究,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开了眼界,解了谜团,也触发了一些感思......</p> <p class="ql-block"> 游历法源寺,触发了人们追终慎远,缅怀先烈的悲悯情怀。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我早先看过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作者认为法源寺是中国早期的忠烈祠。佛寺最早以“悯忠”为名,也为之后逡巡千年的浩然之气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 游历法源寺,我发现该寺与其它寺庙的不同之处。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是佛家的宗旨。现在有不少的寺庙商业氛围太浓,背离了佛家的宗旨,而法源寺则秉持初心,弘扬佛法。这里的寺院不收门票,不卖香火,不设功德箱,没有收费项目,信众进入寺门还可以免费自取三根香。所以这里的信众特别多,善男信女们都十分虔诚地进香拜佛。我虽然不是佛教徒,对他们的做法也是甚是赞许。</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设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佛教学历教育,学僧来往于法源寺内外,在这里潜心修研,一心向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在寺院看到几位僧人,他们都面目慈祥,神情自若,手捧经书,匆匆走路,一副儒雅绅士的样子。寺院开门迎客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其余时间是寺院闭门谢客,诵经研学的时间,青灯经卷与古迹丁香为伴,磬音共钟鼓齐鸣,更为千年古寺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