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生涯(11)稳队伍

望江雪

<p class="ql-block">军校生涯之十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稳 队 伍</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3年春,在何承阳政委主持下,院党委做出《实施“三项工程”,加速建设高素质教员队伍》的决定,稳定了教员队伍的思想情绪,推动了学院全面建设。作为文件起草人,我对此记忆犹新,回顾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何政委来院时不满五十,是总参最年轻的正军职干部,中等身材,成熟稳重,颇有才华。来院不久,他觉察到部分教员人心浮动,有厌教倾向,感到这是个大问题,决心尽快加以解决。他向教务部要能写材料的人,随他参加调研活动,为起草院党委决定做准备,张必田副教务长便推荐了我。</p><p class="ql-block"> 那年仲春, 调研开始不久,我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往九七医院。等我闻讯赶到医院时,孩子己做完手术了。我向妻子了解情况,宽慰一番后,便又回院参加调研了,留下妻子单独陪护。过两天,我再去医院看望,妻子告诉我,何政委来看孩子了,室友说你小孩面子大,一位将军亲自来探视,不简单!我听了心里觉得暖暖的,更加尽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了。只是辛苦了妻子,小孩刀口发炎住了五十二天院,全由她一人昼夜护理,我只是偶尔去看望一下,至今想来仍觉惭愧。</p><p class="ql-block"> 不同范围的座谈会结束后,我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发现教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p><p class="ql-block"> 一是中年骨干力量弱,青黄不接,尤其缺少学科学术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二是整体文化素质低,来自部队的经验型教员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不足三成,不能适应发展学历教育的新形势;</p><p class="ql-block"> 三是缺少尊师重教氛围,教员外出办事难,家属就业难,孩子升学难,导致部分教员出现消极情绪。座谈会上,有的教员充满怨气,牢骚满腹。</p><p class="ql-block"> 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p><p class="ql-block"> 首先,当时“军地反差”现象严重,动摇了军心。建国后,由于军队执行作战训练、国防施工等险难急重任务,部队干部的待遇一般高于地方干部20%,连排干部每月工资五六十元,地方同职级干部只能拿三四十元,军官在社会上是受到尊崇的。改革开放后,地方干群生活改善较快,而军官待遇提高缓慢,以至出现了“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连地方女青年找对象,都不愿找“穷当兵”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本在教员圈内,对此感同身受。1992年探家,到县城看望做生意的弟弟时,小侄告诉我:“我爸一个月赚的,比你干一年的还要多”,令我吃惊。到县榨油厂看望内弟时,他说:“我们厂有转业的团级干部,当了副厂长,实际收入比部队高多了,你赶紧转业回来吧,成天熬夜也赚不了几个,瞎忙个啥?”我诚实说:“我也想过转业,现在日子确实清贫,煮个鸡蛋只给小孩吃,大人舍不得吃。但是,我在军校干十来年了,刚积累点经验,领导也信任,若此时转业,就象麦苗长到半腰深,快扬花抽穗了,说要毁掉再种,实在可惜,还是先熬几年再说吧。”我的这种心态,当时颇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 其次,也与学院安排就业条件受限有关。学院地处徐州东郊,周边是农村和田野,教员整天忙着上课,进城不多,缺乏人脉关系,家属就业难成为压在心底的大石头,日子过得清贫,不免发点“出无车,食无魚”的牢骚。当时院里办了个小瓶厂,吸纳了部分教员家属就业。这本是好事,厂里为提高效益,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还要求教员为家属送饭,有课的教员叫苦不迭,在座谈会上各说各话,吵成一团。</p><p class="ql-block"> 再次,缺乏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使教员寒心。有领导在会上讲:“教员这个职业表面光鲜,但不实惠,没人求你办事,一个卖豆腐的还能送个人情,人家求你教员干什么?你得守住清贫,认命!”本意是做思想工作,教员听来却象被打了耳光一样,不是滋味。还有一个小车司机,求人办事未成时,发牢骚说:“我混的这么惨,连教员都不如了”,可见教员在现实生活中,处璄是多么的尬尴与无奈了。</p> <p class="ql-block">  问题梳理出来后,如何解决?令人发怵。何政委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明确了起草文件的思路:作为院党委决定,既要加强思想引导,理顺情绪,也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出真招,让教员尽快感受到变化,不能空喊口号。他深思熟虑地向我口述了写作要点:</p><p class="ql-block"> ——在思想引导方面,要叫响“为教员服务,为学员服务”的口号。他解释道,军校好比一个饭店,顾客是学员,教员是厨师,院长是店主,各级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是迎来送往、端盘子的店小二!一个饭店是否红火,关键要看厨师能否烧出一手好菜,为学员服务,首先要把教员服务好,因为教材是死的,学员能否学到鲜活管用的知识,要靠教员全身心地投入,要经常熬夜备课,要搞部队调研,要搞项目研究,整日忙于教学科研,哪还顾得上柴米油盐这些俗事?要是教员都为生活俗事操起心来,哪里还有教学质量,这个院校就没有希望了。有人说,“教员不如卖豆腐的实惠”,实在荒唐,教员是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为教员服务,也应是无私的,不求回报,不搞利益交换,否则就变味了。教员有怨言,只能怪我们当领导的水平低!稿子虽然不能写得这样直白,但道理要讲清楚。还是毛主席说的好,“办好一所学校,一靠校长,二靠教员”。教员才是学校的主人,在院党委决定中,要叫响“为教员服务”的口号,要逐渐转化为全院官兵自觉践行的新理念!</p><p class="ql-block"> ——在为教员排忧解难方面,他提出了许多设想。如在家属就业问题上,不能只靠地方政府,各单位要挖掘内部潜力,安排教员家属充分就业,使大家有饭吃,这要下达具体指标,狠抓落实;在孩子升学问题上,要向徐州市政府做工作,按教员职务高低给于考试加分;在教员出门办事难问题上,要安排值班小车,让我们的教员在亲朋好友面前风风光光!他一口气说了十多条具体对策,让我整理成文。</p><p class="ql-block"> 我熬了几个通宵,写出《院党委关于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决定》初稿,呈有关院部领导征求意见。静下心后,我审视初稿,觉得稿子写得务实,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认识上还没有升华,缺少新理念牵引,缺少富于时代特色的,能激励人鼓舞人的新创意。</p><p class="ql-block"> 我苦思冥想多时,寻求认识升华的突破口。累了,偶尔翻阅《报刋文摘》,看到某高校培育“名师名家”的报道时,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就是突破口吗?北大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我们办军校,更需名师名家当台柱子,这应是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点睛之笔。推而广之,我们不光缺名师,还缺少尊师重教的氛围,何不以实施几项工程为修改的方向? 按照这个思路,我展开漫想: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以解决缺少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问题;通过实施“环境工程”,以解决尊师重教的问题;再加上实施“形象工程”,以解决塑造军校教员良好形象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覆盖调研中发现的全部问题了。据此,我把主题聚焦为:实施“三项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员队伍,从而增强思想的导向性。</p><p class="ql-block"> 我马上整理出修改提纲,请何政委把关。何政委看完新提纲说,我也觉得初稿有点散,建设目标不够清晰,正考虑怎么修改呢。依我看,这个思路可行,“建设高素质教员队伍”是目标,可增加“加速”两个字,以凸显紧迫感;“三项工程”是抓手,覆盖了所有措施。这样修改,立意高了,政策导向性强了,能更好地体现院党委决定的引领作用。看来,你真的用心思考了,抓紧时间修改吧!</p><p class="ql-block"> 我尽快完成了修改稿《院党委关于实施“三项工程”,加速建设高素质教员队伍的决定》,交何政委审阅。何政委本是参政写材料的高手,又对文稿反复润色,然后提交常委会审议通过。</p><p class="ql-block"> 1993年秋,院党委颁发了《关于实施“三项工程”,加速建设高素质教员队伍的决定》。决定颁发后获得的明显效果是,强化了全院官兵“为教员服务”的意识,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稳定了教员队伍,再也无人蔑视怠慢教员了。同时,还叫响了“名师工程”的口号,打开了对学术带头人苗子采取政策倾斜与扶持措施的闸门,促使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大批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文化课教员,破除了发展学历教育的瓶颈。</p><p class="ql-block"> 在为教员排忧解难上,何政委把扩大就业当成最紧要的措施,亲自督办,安排了一批教员家属担任仓库保管员、教学楼值班员、学员食堂炊事员、花工等,解除了教员的后顾之忧;小孩升学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加分,考上重点中学与大学的渐渐多了起来,从此,广大教员安心从教,教员队伍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后来,何政委调任北京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政委时,许多教员自发地夹道欢送,感念他是个好领导。</p><p class="ql-block"> 真正扭转乾坤的,是2007年军队实行的工资调整改革。之前每次调工资,都是只涨二三百元,基本无感,这次按“三五八一”大涨,营职拿三千多,团职拿五千多,师职拿八千多,军职拿一万多。我当时是正师职,从月薪两三千一下子涨到八千多,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真心感谢胡锦涛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使我们摆脱了“军地反差”造成的窘境。记得2003年我装修房子,抽空到升辉市场买建材,来不及换便服,有群众见我扛大校肩章,便问“你每月至少拿五六千块吧?”我支吾道“差不多”,实际上还不到三千,与群众的估计差了一多半,心中颇不是滋味。2007年涨工资后,教员待遇改善显著,教员岗位又成了香饽饽,教员扬眉吐气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后,军队官兵待遇更加优厚,军职教员的月工资两万多,地方群众又羡慕起来。还是伟人讲得好,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大环境决定小气候,现在的军校教员,再也不会发“出无车,食无魚”之牢骚了!</p><p class="ql-block"> (全文3400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8日于徐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