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花絮</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苏州,小桥流水,绿树红花。2023年4月14日,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8位老师齐聚在这人间天堂,携一颗初心,探数学教学的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苏州湾实验小学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我们走进了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苏州)教学观摩研讨会,走近了小学数学界各位名家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p> <p class="ql-block">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数量关系"教学课堂,从学生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解决归一问题两个方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p> <p class="ql-block">吴老师以“比一比谁走的快”作为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对于“速度”这一概念的思考。经过师生探究、学生展示的环节,提出了“速度是公平的尺子,量的是快慢”这一观点。随后,吴正宪老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列举出“动车的速度是300千米/小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2千米/分”、“声音的速度是340米/秒”等例子,得出结论:“速度是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的快慢程度”。课堂最后吴老师留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问题,让孩子课下思考和老师探究。</p> <p class="ql-block">课后,吴正宪老师在对示范课总结时再次强调了对学生“模型思想”、“建模意识”的培养,知识呈现是其次,要注重学生课堂体验的过程。以及我们在每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第一阶段:重视运算意义,渗透模型意识;第二阶段:重视抽象概括,建立数量关系模型;第三阶段:重视问题解决,拓展应用模型</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教研室小教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带给大家的《分数与除法》,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高度赞誉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罗老师讲完这节课,出了一身汗,下了很大功夫,让我们真心感动。一个出人意料的1÷4,让孩子出于好奇,激发探究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水平,得出不同的结果,大胆提出困惑、大胆猜测、大胆写出结果。进而推出1÷3=?3÷4=?学生通过3个月饼四分之一和3个四分之一个月饼,把他们放在一个圆中,即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四分之三。即3÷4=3/4。通过让学生举例说出a÷b=a/b(b≠0),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罗老师这节很有温度的数学课堂,还体现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对孩子们的大胆引导,让孩子们之间进行问题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知名教改专家张菊荣老师做了题为《明明白白上好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报告。张老师的明明白白上好课,告诉我们要密切关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务必把握学生在学习、部分学生向着目标学习,部分学生要突破自己创造精彩这三部分,为我们在以后备课、上课、评课中找到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特级教师张齐华为我们执教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课一开始,张齐华老师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带着学习单上的任务去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轮船相对于灯塔的位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探讨,并提出了在交流过程中小组出现的一些问题。张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大致分为三类。第一个问题解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与用数对确定位置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二个问题解决北偏东30度是否可以改成东北?为什么?第三个问题解决如果只用方向或距离能确定位置吗?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很快地抓住了重点,找到了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点,即方向和距离。</p> <p class="ql-block">最后练习强化,总结今天的学习其实就是从面---线----点的过程。张老师简约大气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彰显出其教学的智慧,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课后,张齐华老师做了报告《社会化学习:以方式变革促减负增效》,据调查大多课堂大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浅表学习,要行动起来以共同体学习促深度学习发生。构建“独学-共学-问学-验学”的学习范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教授给他人,学生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达到最多,课堂效率最高。</p> <p class="ql-block">周卫东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执教观摩课《认识负数》。</p> <p class="ql-block">周卫东老师的《认识负数》,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他通过三个故事让学生们从不同层面认识了负数。负数不仅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负数是相对的,根据标准不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周老师的板书</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红桥区教育中心副主任徐长青为我们执教了《乘法分配律》。徐老师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即二十年过去了,两位同学去探望老师,进门后分别与老师握手。通过这一故事,同学们轻松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徐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快乐,埋下的是德育的种子,激发的是我们当老师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张冬梅为我们带来的一节《认识长度单位》。张老师一直致力于“亲和教育”的研究,她的课非常有亲和力。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利用米尺和厘米尺去测量一下大于1米长的物体和小于1米长的物体,大于1米长的物体孩子们能用米尺和厘米尺量,小于1米长的物体怎么量?学生通过对折1米尺,再对折,即平均分成2分、4份……明白可以自己制作新的尺子来测量,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数学家们如何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定义为1分米。张老师通过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让学生反复在真实情境中感受1分米的量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张老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润滑剂,整节课师生配合默契,如沐春风。</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全国知名数学教师顾亚龙顾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小数的意义》。顾老师从“数,是数出来的”一句话引入,设计简单的数数活动,唤醒他们对整数计数规则中“满十进一”的经验,同时在不断累积数的过程中渗透极限思想。接着,顾老师利用正方体的数学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经历小数计数单位的细分过程,让学生回忆从一(个)到十、百、千、万……的合的过程,再到从一(个)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的细分过程,体现了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实现了内容结构化整合。顾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体现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内容的结构化和方法的一致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p> <p class="ql-block">教无涯,研无尽,道阻且长,行而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积极生长出好课堂,让教育人生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