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王贵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3 年清明节期间,我和90岁的叔伯叔叔王殿忠、本族兄长王凤山以及叔伯兄弟王海廷,驱车前往河北省平山县寨北乡主投沟村寻根祭祖。我们四人中只有凤山哥于19年前和我三叔王殿荣回过老家,90岁的殿忠叔和我们都没回过老家,这是第一次,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心情非常激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王氏家族是我爷爷弟兄三个和他们的一个叔伯弟兄王财,先后于1921至1926 年逃荒来山西的,已经100 多年了。我们家族的族谱到我这辈仅第六辈,几十年来和河北老家虽有书信来往,但很少回老家祭祖,尤其是我们这辈仅有凤山哥回过一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五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行驶,一出寨北收费站就受到老家人的热情接待,把我们领到饭店吃饭。由于除凤山哥外,我们都是第一次回老家,互相没见过面,为了方便弄清辈份和支系,我预先复制了多张族谱(神帜)图,可热闹了,气氛更加热烈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我家中保管了65年的王氏家族“神帜”,这次我是带着它回老家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复制的山西王氏家族神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王氏家族的“神帜”65年来一直在我家保管着,上面有河北和山西去世的族人名字。“在山西去世的”我即时添加上,“在河北去世的”我隔几年添加一次。我们对已下世的族人是非常崇敬的,神帜是每年的年三十除夕下午请出来,悬挂在固定的墙上,摆放上最好的食物和酒水,一直到正月初十才收起,把先人们“送走”。祖辈留下的规距有两个:一是凡本家族的男士正月来拜年,先向祖先神帜下跪叩头,然后再向其他长辈叩头拜年。近年来由于我的腿残疾不能下跪,才改成行鞠躬礼;二是,每顿饭先是献了先人后我们才能吃。65年了,规矩不改,从未间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以下是我的老伴和儿子、孙女供献先人的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下寨北高速公路,老家人就迎上来了,把我们请进了路边的大饭店。对着神帜(简易族谱)确认谁是哪一支(系)的,他爷爷和老爷爷是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 去老家走之前我就和老家人说,在外打工上学的全不要回来,在村里的见个面就可以了,以后还要回老家的。他们的传统是,回老家祭祖是头等大事,凡在村里的都要到坟地,73岁的大嫂走路不方便都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先祖“王吉星”的坟前祭奠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们从山西回老家来的4人向老先人敬献鲜花和食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全体晚辈五体投地向祖先叩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004年清明时节三叔和凤山哥回祖坟祭祖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这次(2023 年4月10日)我等回祖坟祭祖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河北老家亲人们都很勤劳,8家都翻修了旧宅院,居室、厨房和卫生间都比较舒适,尤其是卫生间都有坐便器。最为现代化的是王青亮兄弟,他在县城开的一家电商铺,以下是他的宅院,上下四大套,内设也很讲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在青书大哥家吃晚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第二天晚上在青山小弟家吃晚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知道我们回老家祭祖后,远在太原生活的王书军弟弟、在平山县城开商店的王青亮弟弟以及在岗南教书的建平侄儿夫妻俩,都赶回村里和我们相会,其乐融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晚上10 点了一家人还不想离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是一岁多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的,从小就常听他们说老家的情况,他们最后来山西是从一个叫杏家湾的庄子上来的,这次我让老家人领我们去看了看这个庄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两个院子现住叔伯兄弟两家共三口人。东面一家仅一个无儿女的残疾老人;西院一家是七十多岁的老两口,男的叫李兵庆,75 岁了,是我村李兵绪的亲哥哥。三人全是五保户,西边的老两口伺候东边他叔伯哥哥。道路很窄,且多是石头台阶,路面也不平整。从外表看,满目疮痍,仅有一个现代化的设备,是矗立在大门外的一个政府给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其次是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潺潺,我用手捧起一喝,甘甜可口,这在灵石是很少见到的。老家人说这里没有煤矿,不像山西因挖煤造成地下水严重漏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房子东边有两块地,顶多5亩。周围还有不规则的几小块地,这就是当年爷爷奶奶们的经济和生活来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的房主人是我的亲戚,他奶奶是我的老姑姑,和我爷爷是亲姊妹。他们给我简单说了一下当年的情况。90 多年前我爷爷奶奶上山西之前就住西边这个院子里,当时为了租种会口村地主的几亩地,在这里盖上了茅草房。他们在这里住了几年不知道,走的时候就把地和茅草房子留给我老姑姑家了。他家住了二十多年后解放了,土改时分到这里的几亩地。他们在这里是第三代人了。解放后他们拆了茅草房,在原址又逐渐盖起土坯砌起的两个院子几间房。小时候常听奶奶说,门前有棵老大的黑枣树,他们说该树枯死多年了,并告诉我黑枣树原来长的具体位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走出大门,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觉得1926 年我爷爷奶奶逃荒山西是正确的选择。他们为了生存,解决温饱,告别了亲人。26岁的爷爷肩挑两只筐,一头是4岁的大伯,一头是两岁的姑姑和一把镢头;22岁的奶奶背着被褥行装,拄着棍子,迈着缠了足的小脚,出河北,登上“十八盘”,过孟县,绕阳泉,经榆次,一路风餐露宿,讨吃要饭,历时28天,行程1500余里,终于来到目的地。而我们今天是自驾小骄车,行驶在逢山开洞、遇沟架桥的高速公路上,仅用了5个小时就回到了老家。敬爱的爷爷奶奶,后人对你们的恩德世代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38年前西边房子老人的弟弟李兵绪走出这个院子,迁来我们槐树原村也是正确的。兵绪来山西后在我爹和叔叔的帮助下,娶妻成家,凭其有文化、能吃苦、头脑活泛,日子过得很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我们明天上午就要回山西了。晚上九点多了,院子里灯光较暗,老家人还要和我们在院子里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山西的前一天晚上,大哥王青书给我说,咱王家还有一个叫王永富(小名虎子)的叔叔,去世多年了,他们在山西省汾西县它支公社下克峨村居住,他的儿子叫王玉亮,四十多年没有联系了,请你们尽力打听一下,如能找到他们,咱王家就全了。我们说,这不难,凤山哥和我叔早年就去过那里,我小时见过虎子大伯来我家拜年。我们距下克峨村约100华里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山西的第二天我就打听到了,王玉亮去年腊月初一患急性心脏病去世了,终年72岁。他的儿子王文斌第二天给我来电话,说现在河北雄安打工。我们随即建立了微信,并把王文斌拉进“王氏家族群”,老家人还单独和他进行了联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王文斌,多么壮实的小伙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回河北老家之前,霍云海老师让我去直角沟村找一下他老家人的后代,一进村就找到了。霍老师家100 多年前来到山西,他们一辈和父亲一辈都没回过河北,但50年前有过书信来往,知道两个老家人的名字。我在霍老师的同族人家马上接通霍老师的电话,双方操着浓厚的平山口音,互相通报了爷爷的名字,确认了辈份,留下了通信电话,双方决定近期回老家认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表兄留香十多年没回河北老家了,让我回老家后看一下他的族人,也是我老姑姑的后人。见到他们我自报姓名以及我父辈的名字,他们来过山西,都认识我的父辈和祖父辈,很是热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话间,我侄儿习拴波69 岁的老伴王海平热情款待我们,并说: “灵石也有我的亲戚,叫王玉明,是我的叔伯哥哥,他大哥叫王金柱,教书的,他们都回来过老家。我爷爷弟兄六个,他是老四,当年老四 、老五和老六留在河北,其他都上山西了。他们的下一辈叫王大牛、二喜只是拐子……”我说:“你停住,我给你补充吧!他们一辈还有梦香只、王二牛、三喜只、四喜只……”他们都很惊奇,问我为什么知道的这么详细。我说:“我姥姥是王大牛的亲妹妹,以上说的几个我都叫老舅。这样说,以你王家我该叫你姨了,以习家你该叫我叔叔了。”大家一阵喜笑。我又给她介绍了王玉明舅舅这一辈二十多个人的情况,去世的几个,在的几个,以及他们生活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回老家仅两天时间,有三四个村六七个人向我打听他们在山西的亲人,有几个我都认识,并当即接通对方电话,他们都激动得很,进行了联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河北老家的三代人作为代表,送我们到西柏坡,迟迟不想回去,合影留念。再见吧!王氏家族的亲人们!欢迎你们来山西一游。他们说:我们一定会去的。希望山西的亲人们常回老家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再见了,我的祖籍河北。再见了,老家的亲人,祝你们健康平安,生活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近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简介:王贵堂,1952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大专文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兵,从过政,收过税。退休后闲暇之余喜欢品茗赏景,读书爬格,自得其乐。2018年开始学习写作,收集整理对百姓和社会有贡献、有影响、有正能量的人和事。</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