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内涵,探索如何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小学语文研修工作2坊全体新教师于2023年3月31日开展了线上直播培训。</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以“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为主题,培训分为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育学的变革》、分享三年级下册《花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分享课例三年级下册《花钟》第一课时以及交流研讨四部分,工作坊全体成员认真聆听,静心思考,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给自己充电赋能。</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由工作坊坊主王梅英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育学的变革》。王老师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五大变化进行解读,主要体现在: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接着讲解目前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王老师指出六个学习任务群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整体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最后,王老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要有统整的学习主题、有典型的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似拨云见日,让我们对如何落实学习任务群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王老师为大家分享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王老师从读单元导入,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 为主题。为了能让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用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设计了五个教学任务,任务一:检查预习效果,认识花名,随文识字。因为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堂,这样一来可以检测学生对花钟的理解;任务二:读课文,学习概括段意。王老师设计此任务目的在于能够在于引导概括第一自然段段意时,自读白悟,全班充分交流,总结万法与步骤,接着举一反三,学习迁移运用。任务三:体会表示时间词语用词精妙。因为在第一自然段中时间词语用词精妙是本课语言表达的一大特色,其中蕴含的四大精妙之处,所以王老师设计此任务就是想引导孩子们去探究并发现。任务四:体会用不同方法,短语表示花开的精妙。让学生感受到写法的精妙,这是本课的重点。这个任务目的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句子发现课文语文表达的丰富,结合多形式的朗读及视频辅助,真切感受到作者文笔优美,描写美好而细腻。任务五:拓展仿写,完成课后练习。</p><p class="ql-block"> 有了上述四个学习任务的层层铺垫,设计最后这个任务旨在可以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呈现花开的瞬间,直观形象,来仿照课文的表达加上关键句,用上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不同的短语表达花的开放,水到聚成。王老师设计的以上五个任务,紧紧围绕着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展开教学,层层递进。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自己上《花钟》这一课的课堂录像。王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细致的为学生讲解。王老师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给学生真切、直观的感受。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给工作坊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让大家对语文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收获颇丰。老师们有感而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心得感想:</p> <p class="ql-block">谭雪梦:今晚,王老师《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的讲座,带领我们再一次深入的解读课程标准,结合《花钟》的教学设计,与我们分享设计意图,随后,观看《花钟》第一课时的课例,王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次使用对比的方式展开阅读和思考,带领学生梳理和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与多样性表达。不禁让人感叹,原来优秀的教师能如此游刃有余的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亲切互动,既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让我们更加清楚语文老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有课文的教学最终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期待今后能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徐冬梅:听一堂好课,如读一本好书,似身临其境又意犹未尽。很开心参与今天的学习、观摩和交流活动。在观摩王老师执教的《花钟》这一课例时,我感觉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环节清晰明了,王老师话语精炼,声音柔和,使观课的我情不自禁就被带入课堂之中。王老师做到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感受并熟悉语言,理解并运用语言。今后我将会把学到的教学艺术融入我的语文教学。</p><p class="ql-block">郑舒允:2023年3月31日晚,我有幸参加了王梅英老师主持的《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直播培训,主要内容分别有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花钟》的教案设计与课例分享、日常教学问题的交流探讨。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我从中收获满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梅英老师对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以及《花钟》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理解新课标里的一些新概念,新要求,就会容易影响到每一课教学设计的质量。在这次培训中,王梅英老师以学生的演讲为例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学习任务群,然后再具体解释学习任务的三个特性: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让我加深了对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认识。后来通过查看《花钟》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以及结合王老师对本课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讲解,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自己今后该努力的方向,不断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都能聚焦语文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让班上孩子们爱上每一堂语文课。</p><p class="ql-block">廖苑园:今天晚上的学习是一次教学的云端盛宴。虽然相隔在屏幕前,但王老师声声入耳的讲座和精彩的课例展示仿佛就在眼前。感谢王老师一次次教学经验的倾囊相授和用心指导。今晚,我不仅在王老师的讲座中再次梳理了语文新课标,还在《花钟》这堂课例教学中收获了许多。王老师整洁规范的教学设计,既有广度又有梯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饱含情感的授课身影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让人耳目一新,又记忆犹新。年轻的我,时常在思索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反思自己课标意识不够,更反思自己教材研读不深。学无止境,学在路途。这让我明白,越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越是要加强学习,丰盈自身,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扎实功底的语文教师。</p> <p class="ql-block">段馨:今晚,我有幸参加王老师的《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的培训。让我了解到知识是有情境性的,情境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揭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实践性的,学生要跟语言进行碰撞,学语言和用语言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发现更多的语言运用的妙处,发现语言运用更多的需要自己关注的地方,从而丰富他的语言运用的经验,在丰富经验的过程当中实现语言品质的提升。同时要注重学习任务群,它是有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这个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多留意多学习的,要有意识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在《花钟》这一课,本单元是以“观察和发现”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生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在写什么,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去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中,我学习到很多也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努力,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p><p class="ql-block">姜旭:今晚王老师的分享从课标出发,立足教学基本法,以《花钟》第一课时为实例,由浅入深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好课如何打造与呈现。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同样的内容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出不一样的东西,因此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很重要。《花钟》这课我也上过,但并没有像王老师那样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听完王老师的分享后,我发现这和我没有很好地创设情境有很大关系。创设情境可以从实际出发,可以结合某句话,可以因势利导……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文学、教学功底。这也意味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像王老师等优秀教师看齐。</p><p class="ql-block">黄丽莹:语文课宝的亮点在共键问可里,在朗读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在朗读中分析,梳理课文。在教学中,王老师抓注重点,将单元的教学重点融入到课室中。作为新老师,这次的培训收获满满,也在学习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以此贯穿到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向王老师等如此优秀的教师多学习。</p><p class="ql-block">罗秋媛:每次的培训就像是一台望远镜,可以跳脱脚下,去展望远处的风景。虽视野开阔,但仍需自身迈步向前去不断拓宽自身认知的边界。今晚王老师从新课标解读和《花钟》课例展示,为我们进行分享,时间虽短却获益匪浅。王老师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美、领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通过学习我还明白了教学要增强任务情境意识,要明白任务情境是手段和工具,是为了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要让情境任务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竭尽全力,向着标杆努力奔跑。</p><p class="ql-block">黄欣怡:今天我们语文工作2坊再次集中进行学习与交流。王梅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教学讲座,三年级下册《花种》教案解读以及精彩课例展示,最后为工作坊成员就日常教学困惑进行答疑。我收获最深的是《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的讲座,梅英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五大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分享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三大特征,以及课程内容变化带动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各种变化等等内容,并且举例“演讲”这一教学内容,具体化地向大家分析“语文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推行以来,“学习任务群”成为了热词,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落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梅英老师的例子就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让我对学习任务群有了更细化更具象的认知。对于学习任务群,我需要学习和深入了解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周兆贤: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们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时俱进,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注意螺旋式方式从浅入深,逐渐深入。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努力培养学生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注意对学习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要注意对学生提问, 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更加要注意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对能力的培养。在王老师执教的《花钟》这一课中,王老师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语言的美妙。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王老师采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美丽的花的图片带领学生在走进花的世界,入情入境地欣赏美文。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品读语言,既领会到鲜花开放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又感受到语言描述的准确、生动、丰富。</p><p class="ql-block">甘洁新:学习是永不停歇的事情,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收获。今天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以及课例《花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讲到新课标里面的学习任务群以及情境下的教学。通过王老师深刻的讲解,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学习新课标还太浅,今后还要多花时间研读,把新课标理解透彻。《花钟》一课,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品读课文,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也为我今后的授课指明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黄琼琳:每一次的学习都有新的收获与体会。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这一讲座,细致地指出了课标的变化,启发我们如何借助课标的指导去进行教学。王老师带来的课例《花钟》,也让我受益匪浅,教师的淳淳善诱、耐心引导、情境体会、朗读感悟等,都在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在课堂上用最温柔的声音,用最大的鼓励,带领学生们进行学习。通过这一次线上培训,我明白了教学要以课标为依托,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道阻且长,尚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甘宇:昨晚我参加了王梅英老师带来的讲座《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王老师在讲座里重新梳理了新课标,讲解了新课标里新概念、新要求,还具体解释了学习任务的三个特性: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让我们加深了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紧接着还观摩了王老师执教的《花钟》,王老师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以任务群特点来设计《花钟》一课。整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融入其中。教师引导的话语简洁又富有意蕴,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总之今晚的讲座我收获满满,让我今后的教学更有方向了。</p><p class="ql-block">唐琦:王梅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的讲座,我从中有收获、有思考。王老师在对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中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情境性。学生自主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近一步体会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王老师的《花钟》第一课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能思能想的范围内,达到学生应思应想。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解决题目的方法,而且教会学生解决相似问题的策略和思路,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今后我也要继续学习,不断思考,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毛艳晨:在这次培训中,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以及课例展示《花钟》。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从王老师的课堂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p><p class="ql-block">何思宏: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参加了王老师的《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讲座,我获得了教学思想上的提升。经过老师指导,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当今课堂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观看王老师的课例《花钟》我认真学习、反思体会,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可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p><p class="ql-block">郑丽瑶:今晚王梅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主题讲座《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新课标的变化,指导我们如果运用新课标与教学结合,让我们加深了对新课标的了解。王梅英老师还分享了课例《花钟》,在《花钟》一课,王老师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王老师简洁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今晚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李悠然:王老师今晚的讲座为我们明确了新课标的变化,让我们对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标是学习的向导,通过今晚的课标学习,我相信今后的教学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大单元的整合教学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王老师的《花种》课例展示中,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情境的创设对于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想象的重要性,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领略了花朵的美丽和神奇,和老师构建的情境产生共鸣,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悟语言描述的生动、准确和美。</p><p class="ql-block">每次听王老师的课堂,我都有特别大的收获。今后我会努力在课堂中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当中,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p><p class="ql-block">黄建敏:王老师主题为《以课程内容变化 带动教与学的变革》的讲座,为我们深入讲解了新课标的变化,也通过《花钟》课例的展示,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见解。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指南,是教师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的依据。如果作为教师,没有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就盲目地实施教学,无疑于是瞎子摸象。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当作自己的学习的首要目标来抓,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p><p class="ql-block">廖雪玲:感谢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微讲座和课例展示。首先,王老师带领我们聚焦新课标,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为题,向我们细致介绍课程内容五个方面的相关变化,讲解目前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通过王老师的微讲座,我对教与学的变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启发,也意识到自身在新课标学习领悟上的不足。接着王老师还像我们分享了自身上过的课例《花钟》,王老师在为我们讲述了自身教学设计的思路之后展示课例的教学视频。通过王老师的展示,我进一步明白了创设良好的情景对于学生理解和感受、感悟文本的重要意义,我想以后自己也应该努力学习相应的方法,尽可能学生带入到文本情境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身的生活储备进行教学。</p><p class="ql-block">陈晓芸:王老师带给我们《以课程内容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的讲座,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解读课程标准,其中我对情境性印象深刻,在给学生教学时,要注意氛围的营造,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理解,能更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花种》一课让我感受到了“如沐春风”般地教学,王老师不断地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孩子也不断地思辨问题,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美。整个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有学有练,让学生真正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这是我们新手教师需要的的满满干货!</p> <p class="ql-block">审 核:王梅英</p><p class="ql-block">通讯员:罗秋媛 罗丹妮 黄建敏</p><p class="ql-block">摄 影: 唐 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