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br>1.喜欢学汉字吗?你看,这些小朋也在学汉字。<br>瞧,这是他们的语文书,听一听史老师来读,与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br>只有3个字。<br>2.这样的你读过吗?《弟子规》、《三字经》<br>它就选自《三字经》,都是古时候小朋友学习汉字的教材。<br>3.板书课题:人之初。读课题。<br>【没有花里胡哨的导入,直接用课文范读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到《三字经》的规律。板书课题,特意把“之”写在田字格中。】<br>二、初读课文<br>1.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词儿连读,学生自由读。<br>2.开火车读。<br>3.题目叫——人之初。初,谁会记?<font color="#ed2308">做衣服一开始要用剪刀来剪布料。</font><br>人之初就是指——小朋友开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br>4.一个小孩子怎样才能长大成人呢?秘密就藏在这篇课文里。大家再读一读,找找含有子的两个字,圈出来。<br><font color="#ed2308">教、学。</font><br><br>三、精读第一段<br>1.一个小朋友在学习,右边是反文旁。手拿着小棍。这个人是谁?<br>小朋友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让我们读读这一段。(第一段)<br>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引导朗读。<br>3.性谁会记?指每个人的天性、性情。<br>4.善,这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只羊。为什么?<br>古时候的人认为羊是善良、美好的。引读。<br>5.你做过哪些善良的事?帮助别人。照顾妹妹。帮妈妈浇花。保护弟弟。<br><br>每个人天性都很友善,这些你们都做过吧!<br><br><br>这就叫——引读课文。<br><br>6.随着慢慢成长,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变化。<br><br>环境对于性情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看视频——《孟母三迁》<br><br><br>后来孟子怎么变得爱学习了?<br>7.习,指的是谁在学习?<br>不爱学习的时候,就要进行——教育,引读第二句。<br>不但要有好的环境,还贵在——专心。<br>8.学习专。把线绕在纺锤上。学生做动作,要把线绕得鼓鼓的。两横像什么?线。<br>9.你专心做过什么事?写作业、练字、计算。<br>齐读第一段。<br>【深入浅出地带着孩子读懂第一段:没有生拉硬拽,没有太多讲解,没有生僻难懂;只有好玩的识字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有效的拓展故事。以人的成长作为线索,串联起文中要点和随文识字。】<br><br>四、精读第二段<br>1.除了接受教育,还要学习。<br><br>2.他在干什么?拿着小棍,学习计算。<br>3.为什么要学习呢?个别读第二段。<br>交流:做一个有用的人。引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引读。<br>不学习,就不知义。<br>4.原来的汉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羊。<br>知义就是指——我像羊一样善良、美好。<br>5.文中还举了个例子告诉我们道理,谁找到了?<br><br>引读。<br>6.玉中间的竖指——三横指——<br>我们发现它的时候是石头,要切开、雕刻、制作,最后才能成为器具。而这个过程就是“琢”<br><br><br>7.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块玉,你长大后想做什么?<br>交流。我们努力学的过程就是“琢”,长大后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成器”。引读。<br>8.齐读课文。<br><br>五、再读课文<br>1.三字经,三子为一句。你可以和电视上的小朋友一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和同桌一人一句读,也可以拍着手一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br>2.个别拍手读。个别合作读。<br>3.除了用喜欢的方式读,还可以唱呢!<br>播放歌曲<br>【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巩固所学,更为理解添砖加瓦。加入唱一唱的引导,有兴趣的孩子肯定会回家搜一搜,学一学,又是另一番经典传唱的景致。】<br>六、书写汉字<br>1.这些字认识吗?<br><br>一个指,一个猜。<br><br>教师指,学生齐读。<br><br>2.我找了两个小皮球帮助大家。一个小,一个大。<br><br>这次我请了三根魔法棒来帮忙。高度不一样。笔顺。<br><br>3.教师范写这两个字。<br><br><br><br>七、布置作业:<br>读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