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解析最大的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八百里令三国鼎立形成</p>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 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 ,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 ,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 ,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 ,设计诈降 ,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 ,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 ,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p>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p> <p class="ql-block">1、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已经知道最近会有东南风(不知道从那里得知的),为了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结果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环计”。</p> <p class="ql-block">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当时东南风正急,火烈风猛,烧毁了曹军大量战船,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北还南郡。</p> <p class="ql-block">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曹军死伤极多。 联军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赤壁一战,使周瑜的英明传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桃园三结义说的是张飞、关羽、刘备三人因为志趣相投,为了共同成就一番事业,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司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