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课堂一笑声连连,有一种课堂一掌声不断,有一种课堂一意犹未尽,这就是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呈现给我们的精彩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律回春渐回,学习正当时。”依据湛河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非常有幸能赴郑州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三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会。能够近距离接触名师,提升自己。</p>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主持人介绍出席领导及嘉宾。</p>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下拉开帷幕。全体与会老师面向国旗宣誓,将庄重的誓言写进教育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上午第一节是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沙僧的发型,如来的本领”是我对俞老师最深刻的印象。俞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里就学到了知识。一节课用一句“你心有所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且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先有面还是先有形”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面”是一个对象,是一个存在,“形”是对“面”存在的一种区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率》,徐老师以长方形的办公区和教学区为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比大小、算面积,在师生、生生一问一答中拉开序幕!徐老师把乘法分配律放入握手环节中理解记忆,在愉悦气氛中,加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这节以学为中心的结构化课堂,用巧妙的设计、真挚的感情、渊博的知识、幽默诙谐的风格让孩子和参会老师都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下午,牛献礼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认识小数》一课,牛老师以谜语的形式从学生熟知的体温计上的小数入手,通过让学生在一米长的尺子、一米长的纸条上寻找0.6米的位置,在纸条上找1.1米的位置等活动,从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又不着痕迹的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的来源,体会小数与整数之间具有一致性,同样遵循“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p><p class="ql-block"> 通过牛献礼老师的课例与报告,让我对数感与量感的理解与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这也将为我们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思路与借鉴。</p> <p class="ql-block"> 距离也影响不了教育者的步伐,吴正宪老师虽然没能来到现场授课,但是通过网络也与大家来了一场远程交流,她身体力行的“上好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给我印象最深刻。今天她向大家讲了统计与概率的变化,又给大家提了一些建议。她讲到作为教师,统计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事物分类、能绘制统计图表、能计算平均数和百分数。面对大数据时代,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而学生则要通过学习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有数据意识。</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上午第一节观摩课是由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蔡宏圣老师带来的二年级数学课堂——《数一数与比一比》(即《倍的认识》)。蔡老师用袜子、养乐多、鸡蛋等生活用品引导学生“一个个数”和“一份份数”,再从一样多就是1倍,引出有几个一样多就是几倍。最后,通过导学单自主学习,总结比n倍多m,或比n倍少m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倍”的认识中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官兴老师带来的《比的认识》。官老师用自己的照片“图片放大缩小”这种情境来让学生思考“照片相像的奥秘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为学生提供“漫画肖像、老师本人照片等”丰富的材料,来引导研究。交流发现体会同类量的比,了解生活中的比,身体上的比,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比”。</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李一鸣老师从“2021年数学的国测水平的情况”展开了“关注课堂细节,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老师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呢?简单明了的三个要:“要反思!要总结!要改进”告诉老师们,上好课是天大的事。从“怎样评数学课(先看人、再看课)、我喜欢什么样的课、关于情境”这几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其中“怎样评数学课(先看人、再看课”这一内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作为老师,不仅要提高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学科基本功、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还要从直观和教学效果来提升自己的评课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沈勇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空瓶换水》,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引领。本节课从不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空瓶换水”的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根据空瓶换水的交易规则,找到数量之间关系,体会“无中生有”的数学思考,初步使学生掌握先假设有的方法,让隐藏的关系变明显,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p><p class="ql-block"> 沈老师的讲座《微研究——课堂常规》,从课间10分钟,课前准备,等不同方面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二节课,郎建胜老师执教的《比大小》,基于学生丰富的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线、面、体可采用先分再数的方法来比大小,再从单位中让学生感悟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奥秘。同学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数学不是教会,练会的,而是想会的。</p><p class="ql-block"> 郎老师“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路径设计”报告中,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上好一节课要做到:追问原因;总结方法;找相同点。</p> <p class="ql-block">学习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依依不舍中来到了最后半天的学习。4月16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讲授五年级的《小游戏,大学问》。课程首先使用扑克牌作为教学道具,通过动手任意抽取扑克牌来猜他们和的奇偶性,在一次比一次更具挑战性的游戏和追问中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世界,发现奇偶性的规律,深入浅出,从游戏中学会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课程的兴趣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的《小游戏,大学问》,以游戏的形式,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寓学于乐,明白和的奇偶性。储老师认为教师要找寻上课的忽然性,不要控制课堂,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每一把牌都变成好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泉涌、知识火花的碰撞,直射出储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魅力。“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动之以情不如趣之以心。”果然极为妙哉!</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课是刘松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通过整合教材,用车库里有几辆车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老师”的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 教育名家所谈所论,全部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扎实的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娓娓道来,我想: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带着辩证的大脑去思考,带着问题来理解,带着收获昂首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相信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会结合所学,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争取让我们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高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