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慕“和美课堂”之名,赴“和美课堂”之约。2023年4月15日,我校组织数学老师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今日是第二天,再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p> <p class="ql-block">开场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同学们乖!”“老师乖!”全场轰笑!暖场是需要智慧的。罗老师的课一直是笑声不停、掌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这一节课,罗鸣亮老师的课堂整体气氛幽默有趣,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1÷4、3÷4分月饼活动等以及的探索中润物无声地沟通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罗鸣亮老师进行了说课和讲座。</p> <p class="ql-block">上午第二节课,强震球老师带来的是课例《常见的数量关系》。强老师从一段文字性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学生在分类、整理中对接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概念。</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主动参与到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概括活动中,体验自主建构数学乘法模型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别的数量关系吗?调动学生充分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生通过举例(引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画图的方式进行实证,通过这一迁移建构的过程再次深刻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课后,强老师进行了《学业质量关照下指向“学生理解”数学课》为切入点讲座,对数学对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方法技巧和策略思想,解读了新的课程标准、学业质量的内涵以及学业质量的表述 ,引导老师们要关注育人目标,关注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发展的是学生,勉励老师们践行课堂标准的理解,上好每一节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课俞正强老师的《认识速度》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俞老师的课堂幽默有趣又不失内涵,整节课让人轻松愉悦。</p> <p class="ql-block">课堂开始,俞老师问孩子们认识速度么?在哪里见过啊?心有所感啊…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速度。</p><p class="ql-block">展示第一份材料:小狗5秒钟跑15米、小猫5秒钟跑12米,谁跑的比较快?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展示第二份材料:小狗跑50米用了10秒钟、小猫跑50米用了8秒钟,谁跑的比较快?</p><p class="ql-block">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知道谁跑得快并讲出一定的道理,老师进而引导学生能否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大概能表达出:时间相同比距离,距离长的比较快。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比较快。这是学生活明白的…</p> <p class="ql-block">展示第三份材料:小猫2秒钟跑6米、小狗3秒钟跑12米,谁跑的比较快?</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比这几份材料让孩子发现时间和距离都不同了。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表达想法:可以把它换成都是1秒、6秒、3秒、12秒(时间相同 比距离)各种想法的对比让孩子自己感觉到变成1个时间单位去比较是最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展示第四份材料:蚂蚁6分钟爬3米、蜗牛5分钟爬2米,谁爬的快?</p><p class="ql-block">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换成时间相同 比距离,也可以换成距离相同 比时间。引导学生发现速度的两个“模样”——一个时间单位的距离、一个距离单位的时间。通过自主思考讨论探究得出知识,这些是学生想明白的…</p> <p class="ql-block">展示三份照片材料:电动车、汽车和高铁列车的里程表,学生看懂发现都表示每小时行多少距离,俞老师问为什么社会上通用的都是表示“一个时间单位的距离”速度的这个模样呢?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明白生活中不只有这一个模样,而是为了方便把国际交通工具的速度统一为一个单位时间的距离,这是设定的一个规则,我们不能否定它另外的一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教学中不渗透这一层的话,在以后做像:2/3小时行4/5千米,问每千米用( );2/3千米重1/5吨,每千米重( )、每吨长( ),就会成为痛点。</p> <p class="ql-block">对于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于生活经验之中,把知识看做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了,从活明白➡️想明白➡️学明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给“种子”以生长的力量,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转辗就来到下午了,苏明强老师执教的《除法复习》一课,注重学生分类思想、推理能力及超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复习了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悟了思想,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了千变万化的除法。连孩子们都不禁感叹,“通过苏老师的这节课,我们爱上了除法,爱上了数学。”这就是苏老师的教学魅力,也是课堂的魅力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苏明强老师的讲座《数与运算本质的一致性》指出利用计数单位来表达一致性,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并强调数的认识服务于数的运算,数的运算又依赖于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黄爱华老师讲授的课题是《认识三角形》,通过学习工具--三角尺,引出单元大观念--认识三角形,接着问学生关于三角形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黄老师梳理出本单元整体教学的主线,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体系。在研究怎样表示C点、D点到边AB的距离时,通过一问一答引导学生说出距离应该用虚线表示,并且是过点C向AB画一条垂直线段。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一个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顶点到垂足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接着介绍在数学中这条垂直线段称为“高”,点出本节课的课题。</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之后抛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高”,让学生知道“高”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方便我们之后研究三角形的面积。知晓了生活中的高度与数学中的高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对高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引出如何画一个三角形,紧接着又提出如何画三角形的高!这里又从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黄老师还利用三角尺直观演示,把生活中高和数学中的高进行讲解区分。最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圆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画出直角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他对这节课的理解,出发点从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大小➡️性质,再次提到了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提出用箭头让孩子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让孩子脑中的知识有条理性,结构性,连贯性!为孩子整个教育阶段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虽然每位老师教学风格迥异,语言表达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亲切、热情、循循善诱、富有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时光总是短暂的,虽然这两天合肥学习之旅,唯美落幕,但是我们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p> <p class="ql-block">在美美的课堂中我不仅有收获,也有反思。在此之前,可能在某一次的公开课后会自我纠结很久:哪一个环节之间没有衔接自然;哪句提问的语言不够完美;整体课堂缺乏艺术性等等。听了各位名师的课豁然开朗,课堂是一个机会,老师要抓住机会享受课堂,学生要能在一个轻松的课堂中畅所欲言。对“种子课”更要有让学生在言语中总结,在经验中总结,逐步形成对粕知的探知、认知。</p><p class="ql-block">“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是“和美”课堂呈现的理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精彩的课堂里老师们获益颇多。(楚玉生)</p>